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胆结石患者胆囊排空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4例胆结石患者胆囊排空能力的超声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胆结石患者空腹胆囊容积和脂餐后残余容积增大,胆囊排空功能减弱,当脂餐后60分钟,刖囊排空率<12%时,提示胆囊颈或胆囊管梗阻。  相似文献   

2.
2mm Minisize腹腔镜由于其伤口比普通腹腔镜还要小5倍,因此手术创伤更小,痛苦更轻,真正体现微创伤科的优点。该文通过对15例2进行的针式腹腔镜手术,简要介绍了有关术操作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97~2001年对20例胆囊结石、胆囊炎病人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8例 ,女12例。年龄30~70岁 ,平均50岁。其中急性胆囊炎11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 (病程4~12d)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9例。20例胆囊内均有1~36枚大小不等结石。1.2手术方法取腹直肌切口进腹后探查 ,若见胆囊明显水肿、粘连严重 ,特别是胆囊颈部粘连很多或胆囊明显萎缩、胆囊壁增厚并与周围粘连致密甚至形成瘢痕 ,胆囊三角关系不清 ,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解剖关系辨认困难的 ,应考虑放弃常…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98年2月~2005年2月施行胆囊切除术48例,均采取顺逆结合法,未发生误伤及大出血等意外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我院外科从1998年10月至2003年4月问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900例,手术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58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160例LC中45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结果全组LC成功率94.98%,中转开腹率5.02%,并发症发生率0.437%,全组无死亡率。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有丰富的LC临床经验及技术的外科医师是安全、适合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包括发病时间超过72h者,目前已成为LC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B超诊断萎缩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解放军第478医院特诊科(650200)倪琼,诸培新,李树刚,秦中兴解放军第478医院外一科蔡定海,欧小平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开展,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胆道手术,畸形和变异多,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中可能出现异常特殊情况,现就本院一例胆囊切除术病人所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供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应用新的相干图像形成技术和新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胆囊动脉血流参数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我们将经过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118例资料做了回顾性分析。正常组35例,胆囊息肉组19例,胆囊结石组35例,结节性肝硬化组8例,肝癌组11例,胆囊癌2例,急性胆囊炎8例。分别测定其平均最大速度值(TAMX)、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Max)、舒张期最小速度值(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正常组彩色血流及参数显示率分别为91.4%(32/35)和89%(31/35)。疾病组血流参数显示率94%(78/83)。各项血流速度值在前六组依次升高,RI依次下降。急性胆囊炎2例速度下降,6例未显示血流信号。以Max为指标,正常组0.151m/s与肝癌组0.217m/s及肝硬化组0.216m/s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良性胆囊病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胆囊癌组显示血流增多。本文对胆囊动脉血流显示技巧及影响显像的因素做了探讨。结论:该项新技术用于检测胆囊动脉血流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实时超声与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测定胆囊排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实时超声显像和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分别测定8名正常受度者脂餐后胆囊排空功能。提示了两种方法在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中所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并可相互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胆囊壁厚度在胆囊炎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我们对126例因急性或亚急性胆囊病发作而行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标本与术前胆囊的超声表现进行了对照研究。我们把厚度>3mm作为胆囊壁增厚的标准,将胆囊壁缺血坏死和粘膜出血作为病情严重的指征。结果显示:1.胆囊壁的薄厚在急性及慢性胆囊炎的分布上都无显著性差异;2.胆囊壁局灶性缺血出血和坏死中薄壁和厚壁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3.胆囊薄壁厚壁中局灶性缺血出血和坏死的发生率未显示出差异。因此不能仅凭胆囊壁增厚就作出胆囊炎的诊断,也不能得出胆囊壁<3mm就不是胆囊炎的结论,同时也不能单纯依据超声测量胆囊壁的厚度来估计病情严重程度,不能因为胆囊壁薄就认为病情不重而作为推迟手术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3、C4,酶法检测CH50在42例肝癌与12例肝硬化患者、38例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肝癌及其不同临床分期和手术前后C3、C4和CH50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血清C3水平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P>0.05),C4显著降低(P<0.01),CH50显著增高(P<0.01),以甲胎球蛋白(AFP)阴性的肝癌最为明显,且与AFP无相关性;肝癌不同临床分期补体水平有不同表现;手术后C4明显升高(P<0.05),CH50明显下降(P<0.05),复发时再次升高;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补体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存在明显异常,检测血清C3、C4和CH50对肝癌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中的动态观察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ibroScan检查(FS检查)与超声检查(US检查)在诊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异同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院诊治的慢性肝病患者3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乙型肝炎(HBV )感染260例,慢性丙型肝炎8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40例。分别采用FS检查和U S检查两种方法对肝脏、脾脏等器官及其血管分布等进行测定,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各项检测指标,特别是FS检查的肝硬度值(FS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US检查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左叶厚度、肝右叶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血管走形、胆囊疾病及脂肪肝发病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三组患者的FS值分别为(95.74±94.91)kPa、(163.38±113.58)kPa、(276.87±186.77)kPa ,三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脏表面光滑度、肝脏回声状况差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后两组患者( P <00.5);FS值与肝左叶厚度、门静脉内径、肝脏表面光滑度、肝脏回声、肝脏血管走形、肝硬化等成正相关( P <00.1),与胆囊疾病发生率呈负相关( P <00.1);FS值与超声检测结果的回归性分析显示,肝脏表面光滑度、肝左叶厚径和门静脉内径,各个偏回归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FS检查与US检查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结合US和Fibroscan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能更好对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做出准确评估,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二维超声探讨肝硬变患胆囊动力的改变。方法 用B超测量肝硬变与非肝硬变和有胆结石与无胆结石患空腹以及脂餐后胆囊壁厚度、容积。结果 肝硬变患胆囊壁增厚依次为肝硬变胆结石组〉肝硬变非胆结石组〉非肝硬变组。胆囊最大排空率时间延长。结论肝硬变患胆囊动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在合并肝硬化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症治疗中的优点和风险。方法:收集1996年12月-1999年12月间50例合并肝硬化的症状胆囊结石手术病人。所有病人分成LC组和OC组,测定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LC组有3例中转开腹手术。LC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OC组少(P<0.05)。结论:在治疗合并肝硬化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病人中,LC较OC有明显优点,风险也小,可安全用于合并肝硬化(ChildA、B级)的症状性胆囊结石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胆囊运动功能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实时超声技术,观察了30例肝硬化患者和20例正常人液体脂餐后的胆囊运动功能。结果如下:肝硬化组和对照组空腹胆囊容积分别为53.59±32.49ml和20.95±6.88ml(P<0.01);剩余容积分别为18.13±13.41ml和7.59±3.32ml(P<0.001);胆囊排空率分别为62.4±20%和63.48±11.62%(P>0.05);胆囊排空时间分别为98.5±30.15min和45.5±17.61min(P<0.001);餐后胆囊收缩频率分别为1.14±0.37次/10min和3.56±0.85次/10min(P<0.001);胆囊收缩幅度分别为0.12±0.06和0.13±0.04(P>0.05)、结果发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胆囊张力低下和运动障碍。推测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在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