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下肾包虫内囊切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肾包虫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腹腔下肾包虫内囊切摘除术.结果:所有患者都手术治疗成功,无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30 ~70分钟,平均48.25±4.25分钟.住院天数5~7天,平均5.73±2.21天.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至今,B超检查未见肾包虫复发.结论:本地区为畜牧区,肾包虫发病率高,诊断比较容易,后腹腔下肾包虫内囊切摘除术能减少创伤,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报告9例脾包虫,男7例,女2例;年龄6~46岁。术前均明确诊断,9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脾切除术,4例行内囊摘除术,保留脾脏。指征为:①脾脏单发包虫无感染者行内囊摘除术;②脾门包虫和多发包虫亦可慎重采用内囊摘除术;③脾包虫合并肝硬化或包虫感染者可行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总结同时双侧开胸治疗双肺包虫的经验。回顾性分析同时双侧开胸治疗的24例双肺包虫病。结果本组24例42侧行内囊摘除术,手术时间2-3h,平均2.2h。1例一侧行右肺下叶切除术,另1例一侧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加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全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无死亡,住院天数12-18d,平均15d。随访1-4年无复发者,病人均恢复了日常生活或工作。提示同时双侧开胸治疗双侧肺包虫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肝包虫囊肿无论行包虫穿刺摘除术或包虫完整摘除术,都在肝内遗留有包虫等大的残腔。对突出肝表面囊腔无继发感染、无胆瘘的病例,我们采用外囊部分切除敞开的方法处理残腔13例共20个包虫,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右肺包虫合并肝膈面包虫在临床上每可遇到。本病的特点是除右肺每一部位患有包虫囊肿之外,同时在横膈之下的肝脏膈面亦有包虫囊肿生长。这类患者多诊断为“右肺包虫”而住院,合并的肝膈面包虫在门诊常被漏诊,或发现患者肝脏轻度肿大、下移而未加注意。本病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囊肿逐渐生长增大,压迫周围脏器。在某些条件下,可造成包虫囊内感染及破裂。由于包虫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我院诊断并治疗肾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2例开放型肾包虫患者行患肾切除术,3例封闭型行内囊摘除术。结果:1-5年以上随访均未复发。结论:肾包虫病较为少见,易与肾囊肿及肾脓肿相混淆;开放型肾包虫患者尿液有粉皮样包虫囊壁或棘球蚴排出,患者Casoni试验可为阳性,影像学检查对肾包虫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开放手术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60~1986年共收治儿童肺包虫症12例,现介绍如下: 性别与年龄: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6~15岁,其中蒙族牧民3例。发病部位:右肺下叶7例次,左肺上叶4例次,左肺下叶1例次,右肺中叶1例次。(其中1例为多发性肺包虫囊肿,位于左肺上叶与右肺下叶)。发病情况:12例中囊肿感染者5例,巨大肺包虫囊肿3例(其中1例几乎占满一侧胸腔)。多发性囊肿1例,同时有肝包虫囊肿者2例,囊肿感染出现症状为发  相似文献   

8.
包虫病是由粒棘球绦虫的蚴侵入肝或其它脏器所引起的囊肿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术中易发生包虫液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1985年以来做包虫病内囊摘除术1000例,其中20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术中抢救脱离危险,现报告4例如下。病 例 介 绍例1,男,30岁。因肝左叶包虫囊破裂,并右肝包虫囊术后积液入院,经B超CT检查确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叶包虫内囊摘除术,在穿刺右肝包虫囊抽吸积液时,突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改换气管插管麻醉,进行心外按压、人工呼吸、静点抗休克…  相似文献   

9.
自1965年2月~1989年12月诊治肺包虫囊肿115例。本文重点介绍感染后与复杂型肺包虫囊肿的诊治经验。1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ns例中,男72例,女43例,年龄6一57岁。以蒙古族牧民为最多。占45。2%(52/1 15)。包虫囊肿发病部位与发病情况:以右肺发病最多共85例(其中右肺下叶占64例)。左肺25例,双肺5例,18例为2个以上包虫  相似文献   

10.
1970—1975年问作者对280例肺包虫囊肿施行了手术。54%患者为女性。35%患者有胸痛,33%有咳嗽,20%有咳出包虫内容物史,45%有咳血。二例因大量咳血施行紧急外科手术治疗。X线检查:75%有密度均匀一致的不透明阴影。81%是单发的,72%直径超过5厘米。50%位于右肺,42%位于左肺,双侧肺均有痛变者占8%。外科治疗包括:单纯内囊摘除术占20%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17岁,因左颈部包块伴右上肢疼痛2个月于1993年10月4日入院。曾于1989年及1990年两次行肝包虫摘除术,1992年1月行第5颈椎硬膜外包虫摘除术。检查:右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一4cm×4cm大小、质软、界限清楚的包块。右上肢肌为4级,右上肢桡侧及左侧胸部第2肋间以下皮肤有深浅感觉障碍,双下肢Babinski征阳性,Ehaddock氏征阳性。CT检查可见C_6椎管内右前方有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新方法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腹腔镜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结果:11例肝包虫患者手术顺利,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只要准备充分,保护得当,手术操作是安全可行的,充分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毅  王晓梅  李文琳 《吉林医学》2011,(35):7642-7643
<正>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我院近2年来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40余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2例。经抢救1例存活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肝包虫囊肿约有5~10%合并有胆疾['j。近年来手术方法虽不断改进,但在内囊摘除术后并发严重胆疾的仍有发生,处理棘手。我院急诊外科自1984~1994年收治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后并发严重胆疾(每日胆汁引流量ler200ml)5例,占同期肝包虫手术的2.5%;经再次手术均治愈。现将这组资料并结合文献就胆疾的预防及手术治疗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其中男3冽,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30岁。3例在外院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中发现有胆痰,在内囊摘除后置胶管外引流,外迁缝合。术后因胆疾持续不断而转来我院。2例在本科行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肾细粒棘球蚴病外囊摘除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并分析我院2005-2016年开展的5例肾细粒棘球蚴病外囊摘除术后的护理干预。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无1例有残腔、尿瘘及包虫复发。结论采取肾包虫外囊摘除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好健康宣教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4岁,上腹部胀痛24年,肝包虫介入术后4天,意识模糊5小时入院。24年前渐觉上腹部胀痛,伴疲乏、纳差,曾在某石油医院确诊为肝包虫行手术摘除术,术后症状曾一度缓解。10年前体检,B超发现包虫复发,因自觉症状不明显未治疗。入院4天前在某石油医院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出包囊液360ml,然后囊内注入无水酒精180ml,术后无明显不适。入院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包虫囊肿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在手术治疗肺包虫囊肿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肺包虫囊肿24例的临床资料及其术式的可行性.结果 24例全部治愈,行内囊穿刺摘除术者29.17%,行完整内囊摘除术者25.00%,行外囊切除者4.16%,行楔形切除术者16.68%,行肺叶切除术者4.16%,行外膜内外囊切除术者20.83%. 结论肺包虫囊肿外膜内外囊切除术符合最大限度保留功能性肺组织的原则,且解决了残腔及术中种植复发的问题,其术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1994年至2008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215篇有关肝包虫的13194手术病例进行整理分类并分析。结果手术中发生大出血有15例,大出血的发生率是0.11%。出血的部位为下腔静脉6例,肝右静脉3例,肝中静脉1例,门静脉2例,部位不详的3例。发生在肝包虫内囊切除术组的大出血有6例,仅有1例行血管修补后存活,5例死亡。死亡率83.3%。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手术预防重在操作仔细,止血严谨。  相似文献   

19.
肺包虫摘除术在手术麻醉中用单肺通气 (OLV)有利于防止分泌物、包虫囊液、血液流入健侧[1] ,并使患侧肺相对静止 ,利于手术操作 ,防止囊液外溢 ,但OCV易发生低氧血症。作者自 1996年开始采用OLV麻醉施行肺包虫摘除手术 4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ASAⅠ~Ⅱ级病人 ,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18~ 6 5岁。其中 2例有包虫破裂咳粉皮样脓痰并发烧 ,1例有支气管漏 ,1例出现恶病质 ,体重 45kg~ 75kg ,均行OLV肺包虫摘除术。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10 0mg、阿托品 0 .5mg。据临床体会 ,在麻醉诱导时 ,必须平稳 ,避免咳…  相似文献   

20.
柳海滨  乌焱 《吉林医学》2005,26(10):1063-1063,1065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裂伤的诊治经验。方法:5例气管支气管裂伤病人中,两例左主支气管损伤患者行裂伤修补术。1例气管损伤患者行断端吻合术,左肺上叶支气管裂伤患者行支气管袖状切除术和右肺中下叶支气管裂伤病人行中叶支气管修补、右肺下叶切除各1例。结果:5例气管支气管裂伤患者,除1例行右肺中叶支气管修补,右肺下叶切除术患者死亡外,其余4例均治愈。结论:本病死亡率虽较高,若及时早期诊断,准确评估损伤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