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修复重建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为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损伤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2侧经防腐固定、8侧冷藏新鲜标本上解剖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及小趾趾长伸肌腱、第 3腓骨肌腱、腓骨短肌腱、伸肌下支持带 ,在新鲜标本上摹拟修复术。结果 :小趾趾长伸肌腱、第 3腓骨肌腱、腓骨短肌腱、伸肌下支持带解剖位置恒定 ,与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相毗邻 ,具有一定的长、宽、厚度 ,可形成移植供体。结论 :①陈旧性踝关节外侧韧带和距下关节韧带的损伤 ,原位修复较难 ,用肌腱转位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②可用腓骨短肌腱修复距腓前和跟腓韧带损伤 ,小趾趾长伸肌腱和第 3腓骨肌腱转位修复距下关节韧带 ,伸肌下支持带可用作加强缝合 ,术式经标本摹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临床MRI诊断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低温冰冻技术 ,当足呈自然放松位时 ,将踝、距下关节制成 3 .5mm厚的薄层断层标本 ,并与该区的磁共振图像相对照。结果 :距腓前韧带在轴位 ,跟腓韧带在冠状位和斜轴位 ,距腓后韧带在四个方位 ,颈韧带在冠状位和矢状位 ,距跟骨间韧带在冠状位、矢状位和斜轴位 ,伸肌下支持带浅束在冠状位和矢状位 ,中束和深束在冠状位 ,能清楚观察各韧带的形态和毗邻关系。结论 :在MRI上能清楚显示踝、距下关节外侧区的各条韧带。  相似文献   

3.
距下关节是保持足部稳定的枢轴,承受并传导人体体重,转换下肢的旋转应力,协同和辅助踝关节运动,支配跗中关节和前足活动,因此它是后足的力学中心。功能上主要发挥稳定作用,活动度小,属微动关节。距下关节的关节囊菲薄,主要依靠韧带的力量来维持关节稳定,韧带损伤常导致距下关节不稳定,影响足部的功能。因此研究距下关节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近年来距下关节相关韧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翻应力导致外踝扭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而距下关节损伤常与外踝关节损伤合并发生,现就外踝、距下关节韧带的解剖、功能及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下关节是保持足部稳定的枢轴。它承受并传导人体的体重,转换下肢的旋转应力,协同和辅助踝关节的运动,支配跗中关节和前足的活动。因此它是后足的力学中心。距下关节又是全身最复杂的承重关节之一,一些细微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远远小于踝关节,但是一些下肢运动损伤,如踝关节扭伤常常累及距下关节。如果早期对这些损伤未予重视,后期就容易引起距下关节不稳定或创伤性关节炎。跟骨骨折时也往往波及距下关节,严重时造成关节面塌陷和破坏,使足部失去后方的支撑。此外,儿麻、类风关和脑瘫患者中也经常累及距下关节。因此,运动医学和骨科医师不但要熟悉距下关节的解剖,而且必须深入研究距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征。本文就距下关节的骨性解剖、相关韧带功能、关节运动及关节的接触特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踝、距下关节病变及损伤的诊断、修复和重建提供矢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用成年男尸右足标本5例,置冰柜冻硬后,每例切制4个踝及后足部矢状断层标本。结果:胫距关节矢状径最长为31.9mm,距骨滑车与胫骨关节软骨厚各为2.5mm与2.4mm,胫距关节间隙为2.6mm,内侧韧带厚为3.1mm;前、后距下关节软骨厚分别为1.5mm、1.2mm与1.7mm、1.4mm,关节间隙为0.8mm与1.4mm,后距下关节矢状径最长为18.9mm,距跟骨间韧带长8.6mm,矢状径为2.6mm。结论:本文结果为临床踝、距下关节疾患的诊治及关节镜技术提供了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距下关节压力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10具新鲜尸体距下关节压力的分布。利用压敏片测得600N负荷下中立位距下关节的接触压力。结果表明距下关节平均接触压力为19.31.38kgf/cm2,前中关节面和后关节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压敏片图形显示大部分负荷由后关节面外侧部分传递。文中还讨论了这些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镜下切除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2019年8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距下关节镜下治疗的12例13足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13~51(38±11)岁,左侧6足、右侧7足,5例伴有腓骨肌痉挛。12例患者均在距下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13足镜下均可见较大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其中8足有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软骨损伤,12足有距跟前韧带损伤,5足有距跟骨间韧带损伤,4足有明显的关节滑膜炎表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1(17.46±6.28)个月。5例腓骨肌痉挛患者术后情况:3例腓骨肌痉挛消失;1例明显缓解,但长距离行走时仍可诱发,休息即可缓解,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后解除痉挛;1例未缓解,患者拒绝行肌腱延长术,针刺加药物治疗后疼痛较前减轻。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检查均显示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解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77±4.99)分和(1.62±1.33)分,与术前AOFAS评分(47.69±13.42)分、VAS评分(7.62±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80、14.162, P值均<0.01)。结论 距下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切除是治疗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距下关节在成人足三维运动中的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研究成人新鲜足标本距下关节在正常情况下足三维运动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取新鲜足标本12例,通过加载使足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距下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坐标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其三维旋转角度,确定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规律和在足整体运动中的作用。结果:距下关节在足整体运动中背屈-跖屈、内翻-外翻、内收-外展轴运动范围分别为4.13°±0.86°、8.43°±0.52°、12.77°±1.29°。在足单纯跖屈背屈、内翻外翻、内收外展过程中,对距下关节三维运动度作相关性分析,并对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相关系数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随足跖屈、背屈,内、外翻,内收、外展运动度的增加,距下关节三维运动范围呈线性增加,在各轴上的增加幅度有所不同,三轴方向上的运动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节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术,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术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距下关节旋转以及AATF与跟骨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距跟前韧带损伤16足、距跟骨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骨颈部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距下关节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Z=3.78、Z=3.84,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 距下关节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颈静脉孔区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颈静脉孔区研究中的应用。 方法 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 1 2mm厚的薄层断面标本 ,在SGI工作站上对颈静脉孔及相关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颈静脉孔区重要神经、血管 ,能够清楚显示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咽、迷走、副神经束与颅底骨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重建结构能够以单独或联合方式显示 ,并可绕任意轴进行旋转 ,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适时测量。 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颈静脉孔区的解剖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物塑化薄层连续断面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张绍祥  徐美和 《解剖学报》1996,27(2):113-118
  相似文献   

13.
用位移传感器对腓骨分段切除后外踝的纵向位移和侧向位移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腓骨切除后,外踝的侧向与纵向位移都显著增加,而且随着腓骨切除段的增长,位移亦随着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50侧成人尸体腕关节韧带的细致观察,证实腕关节的主要韧带为腕掌侧关节囊内韧带,首次测量了这些韧带的长、宽和厚度,并发现了头月关节掌侧面的弓桥韧带。作者还对腕关节韧带损伤与腕关节不稳的解剖学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面的测量及其性别的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积累国人资料和探讨踝关节面的性别差异。方法:用电子数显游标卡尺对东北出土的93副距骨(男51,女42)、72副胫骨(男36,女36)和76副排骨(男36,女40)的踝关节面进行了14例径线的测量和用米格纸测量各关节面面积8项,用SPSS软件计算出构成踝关节各关节面的面积指数并进行了侧别、性别比较和多因素判别分析。结果:各测量项目均无侧别差异,但大多具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4个判别分析式的判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白鼠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作为实验研究的标本,研究药物对韧带力学性质的影响,特别是对在关节固定后引起的韧带的废用效应有何影响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发现活血去瘀药物能有效减低关节固定引起韧带的废用性衰退,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5例人心房室结和房室束的连续切片观察表明:多数成人房室结细胞排列较致密,结内结缔组织较多,有明显的脂肪浸润;另一例房室结仅由纵行细胞组成的松散样结构.婴幼儿房室结细胞有的排列松散,有的排列致密,易形成细胞岛和Mahaim束,结内结缔组织较少,未见脂肪浸润,法四房室结细胞排列致密.同时,在VAX-11/730主机和S-600图象处理系统下,用Fortran-77编制的软件包,对一例正常婴幼儿的房室结和房室束进行了三维重建,在彩色监视器的屏幕上显示了不同角度的房室结和房室束及其毗邻结构,并用透明法处理显示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8.
颈椎棘上棘间韧带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颈椎棘上、棘间韧带在维持颈椎稳定性中的作用,选用四具新鲜颈椎尸体标本(C2-T1),建立颈后方棘上、棘间韧带切除生物力学模型,模拟人体颈椎前屈、后伸运动,测量颈椎标本的力学参数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切除颈后方韧带结构,使颈椎总体位移加大,轴向刚度减低,倾角增大,C5、C6椎体前缘应变值异常增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颈后韧带切除愈多,此趋势愈明显。结论:颈椎棘上、棘间韧带的存在十分重要,它的损伤切除,会使颈椎稳定性能大大降低,可能引发颈椎急、慢性失稳,出现临床症状、畸形。因此,保留颈后棘上、棘间韧带的改良颈椎板成形术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的心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生  宋志坚  赵淑民  罗宝国  左焕琛 《解剖学报》2001,32(2):182-183,T007
目的:研究基于网络重建心脏和冠状动脉的三维图像,并探讨其准确性。方法:2例新鲜心脏标本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后,超高速CT(UFCT)增强容积扫描;另取1例冠状脉造影病人的UFCT增强容积扫描的图像。分别对原始图像格式转换,噪声消除,兴趣区选择,利用Java编制基于网络运行的三维重建软件,并对心脏和冠状动脉进行重建。结果:重建出的心肘和冠状动脉图像逼真,动脉主干和分支与相应的UFCT平片显示的结构相近,心脏可任意角度旋转与切割,结论:基本实现心脏和冠状动脉在Internet网上的重建,为人体器官和组织的三维重建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