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双盲法比较剖胸术后病人采用0.125%布比卡因和0.33×10^-3%芬太尼复合液持续硬膜外镇痛(Ⅰ组,n=10)和硬膜外推注吗啡镇痛(Ⅱ组,n=10)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用疼痛4点VRS法和镇静程度5点法评估镇痛、镇静效果,观察镇痛前后肺功能、BP、HR、R、SpO2变化和副作用。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Ⅰ组镇痛后1h和24hVC、FVC、FEV1.0、PEF较  相似文献   

2.
术后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和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开胸术后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病人 (ASAI~II)随机分为两组 :罗哌组 (n =2 0 )给予 0 .2 %罗哌卡因 (复合 2 μg/ml芬太尼 )胸椎硬膜外连续输注 ,4ml/h ;吗啡组 (n =2 0 )给予静脉吗啡自控镇痛。采用 10cm视觉模拟评分尺评估术后 1日、2日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 ,测量术前和术后 1日、2日肺功能 (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出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血气 ,记录副作用、肺部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日。结果 :(1)术后 1日、2日静息和咳嗽疼痛评分罗哌组显著低于吗啡组 (P <0 .0 1) ;(2 )术后 1日、2日罗哌组肺功能显著优于吗啡组 (P <0 .0 5 ) ,罗哌组氧分压显著高于吗啡组 (P <0 .0 1) ;(3)吗啡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显著高于罗哌组 (P <0 .0 5 ) ,其它副作用无显著差异 ;(4)均无肺部合并症发生 ,术后住院日无显著差异。结论 :0 .2 %罗哌卡因 (复合 2 μg/ml芬太尼 )可安全有效用于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 ,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崔瞻  马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5):719-720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4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高龄产妇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0例。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和0.2%的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各组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变化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对PCEA的非常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L组为87.6%。R组为77.9%.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稍高于罗哌卡因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用于高龄产妇术后硬膜外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价值.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40例,术后待患者出现痛觉时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根据所用镇痛药液的不同,分为L组(20例)和B组(20例).L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左旋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B组给予质量分数0.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0 mL.2组首次负荷量均为5 mL,镇痛泵背景输注量2 mL/h,一次按压量2 mL,锁定时间为10min.比较2组镇痛起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L组镇痛起效时间较B组短(P<0,05),视觉模拟评分较B组低(P<0.05),2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6.
术后镇痛作为麻醉科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被重视,近来我们应用不同配方的药液对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90例结果分析如下:1.一般情况:90例ASAⅠ~Ⅱ级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其中胸段和腰段阻滞各45例。男性42例,年龄38....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对术后硬膜外腔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液中所含布比卡因浓度分别为0.1%、0.15%、0.20%、0.25%、,其它药物成份、浓度保持不变。手术结束前15分钟硬膜外腔给予负荷剂量复合镇痛液5ml后接用镇痛泵,以2ml/小时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注药。镇痛开始后2、4、12、24、36、48小时定期观察记录镇痛效果、生命体征、下肢运动程度,及尿潴留等参数。结果:四组病人中A组镇痛后HR、MAP较镇痛前有显著性差异,且镇痛效果欠佳;B组C组生命体征稳定,镇痛效果好,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轻,尿潴留发生率低;D组虽镇痛效果理想,但下肢肌无力及尿潴留发生率高。结论:硬膜外腔术后镇痛药物配方中。在其它药物成份、浓度保持不变前提下0.15~0.2%布比卡因既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又可减少并发症产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后硬膜外腔镇痛浓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相同浓度不同容量布比卡因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镇痛在妇科手术中应用,以观察单位时间输注相同浓度不同容量布比卡因是否对术后镇痛效果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为0.20%,B组0.237%,C组0.284%,均加入2μg/mL芬太尼,首次剂量5mL,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ml,自控镇痛量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监测术后4、8、12、24、48h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VAS)、HR、SpO2、MAP、总体满意度评分、恶心等不良反应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结果:三组VAS评分、HR、SpO2、MAP、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A组及B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低血压、尿潴留的发生和A组及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20%~0.237%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发生率低,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选择ASAⅠ~Ⅱ级腹部及下肢手术行硬膜外麻醉90例,随机分为A、B、C3组,年龄19~72岁,体重45-82kg。1.2方法患入室常规开放静脉通道,监测SBP、DBP、HR及SPO2变化,硬膜外穿刺成功,阻滞效果满意,循环动力学稳定的患,均在手术结束前15~20min硬膜外用药后,于手术结束时开启镇痛泵(使用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CP—M100一次性使用输液泵)。  相似文献   

11.
观察地塞米松对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中等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0.75%布比卡因10ml+1%利多因卡因200mg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0.75%布比卡因10ml+1%利多卡因200mg+地塞松松10mg硬膜外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0.l%罗哌卡因-芬太尼组和0.1%布比卡因-芬太尼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感觉阻滞平面、新生儿A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良好,负荷量5分钟后,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P<0.01),此后两者镇痛效果相近。罗哌卡因组的平面上升速度比布比卡因组快。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明显弱于布比卡因(P<0.01),布比卡因组的器械助产率达23%。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优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3.
开胸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对比观察胸科手术后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5例择期开胸行肺叶、食管肿瘤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3组,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使用芬太尼10μg/ml(A组)、舒芬太尼1μg/ml(B组)和舒芬太尼1.25μg/ml(C组)。分别于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观察病人的VAS评分、VAF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辅助药用量、生命体征(MAP、HR、RR、SpO2)、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48小时内VAS评分,组间比较显示,B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和C组(P〈0.01)。组内各时间点比较,VAS评分在术后12小时,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和C组(P〈0.01),在术后24小时,B组高于C组(P〈0.05);VAFS评分在术后12小时,B组高于C组(P〈0.05),明显高于A组(P〈0.01)。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B组差于A组(P〈0.05),明显差于c组(P〈0.01)。三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舒芬太尼1.25μg/ml与芬太尼1μg/ml比较,镇痛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的短期镇痛效果以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方法:87位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46)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n=41)。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胸引管处肋间神经冷冻(-70℃,90s)。记录术后3天内NRS评分、镇痛满意度、副作用。电话随访术后12个月内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天内疼痛评分和镇痛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E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1)。C组在术后3、6、12个月时总体慢性疼痛发生率和触诱发痛发生率均高于E组,其中触诱发痛发生率在术后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能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但硬膜外吗啡皮肤瘙痒发生率高。肋间神经冷冻有可能增加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其推广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脐血中α1-酸性糖蛋白(alpha-1-acid glycoprotein,AAG)浓度,来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娩镇痛中对胎儿的毒性作用.方法选择42例产前检查估计能从阴道自然分娩的头位、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罗哌卡因-芬太尼组;B组为布比卡因-芬太尼组;C组为未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每组各14例.分娩镇痛采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 analgesia,PCEA),PCEA剂量为基础注药速率为6ml/h,冲击量均为2ml,锁定时间均为10min.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脐血中α1-酸性糖蛋白浓度,进行脐血血气分析,进行胎儿的Apgar评分和SpO2检测,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评定产妇疼痛程度,用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法(MBS)评定产妇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罗哌卡因组脐血α1-酸性糖蛋白浓度和pH值明显高于布比卡因组(P<0.05).罗哌卡因组1分钟胎儿Apgar评分和胎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布比卡因组(P<0.05).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阻滞大于罗哌卡因组.结论在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对胎儿毒性低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