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重新评价胺磺酮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贵雨  屈金刚 《临床荟萃》2000,15(9):407-408
本研究旨在前瞻性对比分析胺碘酮与其他种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差异 ,寻找上述新观点的临床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 ,我们共收治 2 40例快速性异位心律失常患者 (期前收缩、室上速、房颤、室速 )。随机分为治疗组 (胺碘酮组 )和对照组 (心律平或异搏停或慢心律组 ) ,具体资料 (见表 1)。其病因有冠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原因不明。各种疾病在两组的分配具有可比性。表 1 一般资料组 别 例数性 别男女平均年龄(岁 )心律失常类型 (例 )期前收缩室上速房颤合并 SSS(例 )…  相似文献   

2.
例1:女,62岁,因突发心慌、胸闷2天来院,体检:血压130/70mmHg、脉搏907欠/分,有脉搏短绌,神清,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无扩大、心率126次/分、节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各瓣膜区末闻及杂音,肝脾末触及,全身无浮肿,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节律、部份导联T波改变”,心脏彩超示“各房室结构正常、心律不齐”。过去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脏病史。考虑为“特发性房颤”,给予胺碘酮200mg,每日3次口服,服药5天后症状消失,经心电图证实复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继续维持治疗,服药第8天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头晕、晕厥数次,每次约1分钟,急诊来院,心电监测呈窦性心律、心率48次/分、频发窦性停搏、最长停搏时间达4.6秒。考虑为胺碘酮所致,立即停用胺碘酮,口服利尿剂,静脉滴注654-2、丹参注射液,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100例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可取得更好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小剂量胺碘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12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6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普鲁帕酮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为96.67%,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便秘1例、厌食2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过缓3例、厌食2例、便秘5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相较于普鲁帕酮治疗,其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乙胺碘呋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延长复极及不应期。目前已知,它尚具有其他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性:阻滞快钠通道(Ⅰ类),非选择性地阻滞β受体(Ⅱ类);阻滞慢钙通道(Ⅳ类)。此外,它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尚由于抑制Na~ -K~ -ATP酶,增加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及抗甲状腺作用。上述特性不但决定了它的治疗作用,也产生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大剂量胺碘酮(Am)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41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顽固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患者,男31例,女10例,年龄47.0a±15.6a(21~68)岁。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静脉注射负荷量Am,以3.0~5.0mg/kg稀释后10min内注入,随后以1.0~1.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入75~150mg追加负荷量,同时口服Am,静脉用药3.5±2.6天。结果:第1个24h Am静脉用量为1785±292(1692~3160)mg,心律失常控制占59%(24/41);72h心律失常全部控制。1例96h后VT复发,追加Am负荷量后获控制,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大剂量静脉注射Am对顽固VT和(或)VF安全有效,用药强调个体化。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心率、节律变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Am。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27-1228
目的临床探讨快速心率失常应用胺碘酮急诊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共88例,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胺碘酮治疗)与对照组(心律平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均趋于正常,较治疗前比较,P0.05;其中观察组指标水平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为95.45%,对照组为84.09%,明显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更佳,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快速型心律失常进行急诊治疗,使用胺碘酮能够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具有实际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近年来报道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疗效甚佳.本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发生的15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现将其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女,77岁.因发热10天入院.有冠心病及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200/100 mmHg,一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控制饮食血糖控制良好,未服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胺碘酮和毛花苷丙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二者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现报告二者合用致室性心律失常1例.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为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该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胺碘酮是致甲状腺病变的一种常见原因。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我院于1999年~2006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50例病人应用胺碘酮,有7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其中女性5例,男性2例,在应用胺碘酮3个月后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志高 《临床医学》2009,29(6):55-56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应用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比较两组终止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起效时间、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窦性心律转复率和有效率高于胺碘酮组(P〈0.05);起效时间短于胺碘酮组;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显著(P〈0.05),胺碘酮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与小剂量美托洛尔联合组治疗后心率下降程度大于胺碘酮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13.
静注胺碘酮治疗高危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在高危病人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150 mg稀释10 min内注入,随后以1.0-1.5 mg/min维持静脉点滴(输液泵),以后依病情渐减,当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时,可每隔30 min再注入150 mg增加负荷量,同时口服胺碘酮,静脉用药持续5天左右,口服600 mg/日1周,400 mg/日1周,200 mg维持。结果:第1个24 h静脉胺碘酮用量为(1462±320)mg,心律失常控制达58%(36/62),72 h后心律失常控制达96.4%(60/62)。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VT和(或)VF安全高效,用药强调个体化。推荐剂量:第一天(24 h)内静脉胺碘酮1000-1500 mg,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胺碘酮。  相似文献   

14.
现将心外手术后误用胺碘酮致心律失常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55岁。因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主动脉瓣中量返流,心功能Ⅲ级,患者术前ECG示窦性心律,提示左心室肥大。开胸后见主动脉重度扩张,置换25号主动脉机械瓣后停机,后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缓慢应用胺碘酮100 m g,心电图无改善,非窦性时间较前延长,因血压维持尚可,遂未再行特殊处理,术后6 d自行恢复窦性心律。例2:女,23岁。因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修补及动脉导管结扎术后8 d突发晕厥,数秒后自行…  相似文献   

15.
16.
叶丽霞  廖国霞  毛楠 《全科护理》2013,(27):2519-25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入住本院治疗的各种心律失常病人68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脉输注胺碘酮的治疗方案,对68例病人进行临床护理,治疗前为病人讲解相关知识,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一告知病人,治疗中将药物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选择正确的血管,持续监测心电,若有并发症出现积极处理。[结果]救治过程中,出现静脉炎的病人有4例,占5.9%;出现血压下降的病人有3例,占4.4%;出现心动过缓的病人有2例,占2.9%。经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有效护理后,9例病人的相应病情均有所改善好转。[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采用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病人有显著的促进康复的作用,不但能够将相关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还能够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Amiodarone)于1969年用于抗心律失常,属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曾因毒副作用而一度减少了使用。后经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胺碘酮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更安全有效,并于20世纪90年代末重新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在老年人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组织会发生许多变化,如弹力纤维和胶原组织增生,使传导系统发生纤维化;窦房结起搏细胞减少;窦房结周围脂肪沉积,有时将窦房结和周围心肌组织分离;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以及室间隔顶部发生不同程度的钙化,使邻近的房室结、希氏束、右束支和左束支受累及;老年人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肌淀粉样变性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9.
周立红 《临床医学》2008,28(11):104-104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8岁,体重71 kg,因反复劳力性胸闷,心悸2年余,加重1天,于2007年7月12日入院,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2型糖尿病病史2年余。体格检查:血压142/80 mm Hg(1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 in,房颤,双肺(-),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ECG示:快速心房纤颤(心房率>450次/  相似文献   

20.
游敏生 《临床荟萃》1996,11(24):1149-1149
患者 男,64岁。主因发作性胸闷、心慌2年,加重10天于1996年3月26日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心慌,每次发作历时2~48小时不等,自行缓解。查心电图示:“心房纤颤”、“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口服胺碘酮0.2g,1日4次,1个月后0.1g,1日1次,2个月后上述症状消失,心电图示“窦性心率”,改为0.1g,隔日1次,持续服药至入院后1周。10天前受凉后胸闷、心慌、乏力、不思饮食、声音嘶哑、大便秘结,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