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连续应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7.5%高渗盐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将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渗盐水治疗组(HTS组,26例)和甘露醇治疗组(M组,24例)。HTS组静脉滴注7.5%高渗盐水2ml/kg,M组静脉滴注甘露醇250ml,均为q8h,连续7d。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7天测患者血电解质、渗透压和肾功能,用药前及用药后2周对患者进行GCS评分。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6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TS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在用药后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第1、3、7天HTS组患者血K^+、Na^+、Cl^-、尿素氮、肌酐及血浆渗透压均无显著改变;M组血K^+、Na^+、Cl^-、肌酐及血浆渗透压无显著改变(P〉0.05),但用药后第7天尿素氮值较同期HTS组明显升高(P〈0.05)。用药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7.5%高渗盐水降低颅脑损伤引起的高颅内压是安全、有效的,连续使用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血气分析特点及高氧液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血气特点及高氧液的疗效.方法 40例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高氧液1瓶加入500ml液体中,1次/d,共5d.输注前后分别作血气分析,观察pH、PaO2、PaCO2、BE、SaO2、P(A-a)O2值.结果 (1)输注高氧液前后pH、PaO2、PaCO2、BE,前2d SaO2无统计学差异,P(A-a)O2,后3d SaO2有统计学差异.(2)输注高氧液前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2.5%和1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2.18,P<0.05);65例次低氧血症者输注高氧液前后PaO2均值分别为69.33±19.35、82.64±29.5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4.6291,P<0.05).(3)本组全部患者P(A-a)O2均明显高于正常.(4)酸碱失衡类型以呼吸性碱中毒最多见,输注高氧液后血气酸碱正常率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5).结论 高氧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血气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与常规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及相应手术治疗外.对照组35例先予鼻导管持续吸氧.出现呼吸衰竭时使用机械通气;观察组39例伤后即刻应用机械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等血气指标变化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通气效果更好,通气时间更短。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较常规机械通气能更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高温对伤灶区脑组织乳酸、Na^+-K^+-ATP酶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伤后高温组,每组又按处死时间点(伤后4h、1d、3d、5d和7d)分为五个亚组,每亚组6只。取伤灶区脑组织测含水量、乳酸含量和Na^+-K^+-ATP酶活性并行电镜检查。结果高温组脑组织含水量和乳酸含量在伤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颅脑损伤组和假手术组(P〈0.05),而Na^+-K^+-ATP酶含量显著低于颅脑损伤组和假手术组(P〈0.05),电镜检查发现高温组神经细胞肿胀、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较颅脑损伤组明显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后高温增加脑组织乳酸生成,同时Na^+-K^+-ATP酶活性下降,脑水肿加重,故在颅脑损伤后应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间液中葡萄糖(Glu)、乳酸(Lac)、丙酮酸(Pyru)、甘油(Gly)、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微透析导管分别插入患者病灶半暗带区、相对正常脑组织区和腹部皮下组织收集微透析液,用生化分析仪测定Glu、Lac、Pyru、Gly、NO的变化,并计算Lac与Glu(UG)及Lac与Pyru(L/P)之比值。结果病灶半暗带区脑组织中Glu、Pyru、Gly的含量及L/G、L/P比值与相对正常脑组织中的相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Glu的含量和坍比值均明显低于腹腔皮下组织的相应值(P〈0.01),Lac和NO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和腹部皮下组织(P〈0.01)。结论微透析技术提供了一种实时监测颅脑损伤患者脑细胞间液生化指标的手段。患者脑组织间液中的生化指标和NO的含量变化可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入院后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觉醒时间,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美芬组患者的心律异常和呼吸异常者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出现高颅内压的比例明显减少(P〈0.05);纳美芬组觉醒时间为(10.1±1.45)d,对照组为(12.4±2.58)d,两者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的GCS及伤后90d的GOS比较也差异显著(P〈O.05)。结论纳美芬可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颅脑损伤(TBI)患者兴奋性毒性指数(EI)的影响。方法 48例急性TBI患者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MI组)、中型组(MO组)及重型组(SE组),根据治疗方法每组又分为两亚组,即常规治疗组(c组)及低频rTMS治疗组(r组),每亚组8例患者。治疗7 d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Glu)、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并计算出兴奋性毒性指数(EI)=[Glu]×[Gly]/[GABA]。结果对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ly、GABA浓度及EI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ABA及EI均明显降低(P〈0.0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与c组相比,r组脑脊液Glu、Gly、GABA及E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频rTMS可以减轻中、重型TBI患者的兴奋毒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正常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病人的住院号分为两个观察组,单号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42例,双号添加精氨酸强化肠内营养组(EN+Arg组)42例。对照组于查体时采血,其他两组于伤后10d采血,采用吞噬白念珠菌计数法、链酶亲和素-生物素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表型CD4+、CD8+含量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而EN+Arg组病人的血清CD4+含量、CD4+/CD8+比值、IL-2水平以及白细胞吞噬功能均明显高于EN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添加精氨酸的肠内营养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颅脑损伤组),伤后4h时内测定血清GFAP浓度;并与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0例和急诊科就诊的四肢外伤患者(无头部外伤)25例血清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1.42±0.24)ng/L;P〈0.05]和四肢外伤患者[(1.38+0.29)ng/L;(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75+0.27)ng/L;P〈0.05]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1.63±0.19)ng/L;P〈0.05]。头颅CT检查阳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79±0.23)ng/L]显著高于阴性患者[(1.57±0.21)ng/L;P〈0.05)]。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水平[(1177±0.25)ng,L]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患者[(1.60±0.23)ng/L;P〈0.05]。结论血清GFAP可以作为早期评估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颅脑创伤患者给予呼吸支持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2010-10-2011-10我院急诊诊治80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处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各40例,对2组患者的呼吸指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12h、24h和48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aO2、PaCO2、SaO2等呼吸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颅脑创伤患者,呼吸支持治疗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其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各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下列指标变化:(1)血清C反应蛋白(CRP)、乳酸(LA)、内皮素(ET)水平、凝血指标;(2)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3)比较2组Cushing溃疡出血、肺部感染、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清CRP、ET、LA水平,保护凝血功能;对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具有保护和改善作用;能减少脓毒血症、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实施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130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急性脑膨出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脑膨出)和对照组(未发生急性脑膨出)。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 40例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为30.8%。经单因素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致伤原因、有无脑脊液漏以及合并多发伤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首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受伤至手术时间3 h、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合并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以及合并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 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后首次GCS评分低、受伤至手术时间短以及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DTIH和PADBS均为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几率较高,且与入院后首次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合并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DTIH和PADBS情况相关,术前应对患者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对不同年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71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30岁组、30~50岁组和>50岁组.每组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骨瓣减压手术前后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气分析及血糖、血乳酸、血红蛋白监测,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糖差、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以及脑氧摄取率,TCD测定脑血流量.结果 术后第1天开始,≤50岁治疗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氧摄取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50岁治疗组患者的脑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开始,≤50岁治疗组患者的动脉-颈内静脉血糖差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明显低于对照组;>50岁治疗组患者的动脉-颈内静脉血糖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骨瓣减压能增加50岁以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氧代谢,能增加50岁以上患者的脑血流量并降低脑氧代谢.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on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 and brain metabolism in different aged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Method 71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age:group A( <30 years) ,group B(30 ~50 years) ,group C ( > 50 years).Each group was divided into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 DC )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Monitor dynamically blood gas analysis, glucose, lactic acid, hemoglobin in radial artery and internal jugular venous bulb, accounting the cerebral oxygen extraction ( CEO2 ) and the D - values of glucose and lactic acid respectively between radial artery and internal jugular venous bulb.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erebral blood flow volume(CBFV).Results From the 1 st to 7th day, the CBFV and CEO2 of D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group A and group B.The CBFV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CEO2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group C ( P < 0.05 ).From third day, the D - values of glucose of D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D - values of lactic acid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group A and group B, the D - values of glucose of D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D - values of lactic acid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group C( P < 0.05 ).Conclusions Decompression craniectomy can increase the CBFV and brain oxygen metabolism in STBI patients before age 50 and increase the CBFV in patients after age 50 whereas decrease the brain oxygeon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湿颅脑火器伤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变化。方法选用杂种狗6只,采取高温高湿环境下手枪弹致颅脑火器伤模型。检测伤前与伤后2 h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改变。结果伤后血液PO2、BE、HCO3-、PaCO2、TCO2下降,血钠、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血钾离子浓度降低。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中可引起低氧、呼吸性碱中毒和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术中急性脑膨出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PADBS开颅减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病例组)与47例同期术中未发生脑膨出(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减速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颅脑CT血肿厚度,脑疝,术前GCS评分,术中低血压,手术方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中急性脑膨出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减速性颅脑损伤,术前GCS评分,脑疝,术中低血压与PADBS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密切相关。 结论减速性颅脑损伤,术前GCS评分,脑疝,术中低血压是PADBS发生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准确评估伤情及术中积极控制可降低PADBS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乳酸在颅内肿瘤术后的意义。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颅内肿瘤患者107例,术前行血气分析,术后0、3、6、12、24、48、72小时行血气分析,记录血乳酸值。监测术后3小时ICP及平均动脉压。计算脑灌注压(CPP:平均动脉压-ICP)。结果部分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有不同程度增高,与术后是否并发脑出血及脑灌注压低有相关性(P0.05)。结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血乳酸增高并非一定提示容量不足,血乳酸动态监测评价术后患者颅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库欣病患者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TSS)术前术后的血细胞、血电解质及血糖血压水平与其手术缓解效果的相关性,探讨血细胞、血电解质等常规检查对库欣病患者的治疗价值,评估这些实验室一般检查对库欣病手术疗效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101例库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按库欣病缓解标准分为手术缓解组(A组)和未缓解组(B组),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跟踪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之后)的血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电解质(钠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水平及术前术后的血压、空腹血糖的水平。结果 A组与B组的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中在血细胞、电解质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术后的血压及空腹血糖也有显著性的变化。结论 TSS治疗可改善库欣病患者术前血细胞、电解质的异常水平;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的血细胞和电解质水平有显著差异,术前术后短期内的血压、空腹血糖也有显著变化。相比耗费大、条件苛刻的内分泌学检查项目,库欣病患者的血细胞、电解质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术后血压及血糖的改变也可作为评估垂体瘤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这在临床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血肌酐变化情况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1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伤后24 h、48 h、72 h、7 d、14 d、30 d监测血糖及血肌酐。伤后1年,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伤后1年,预后良好23例(GOS评分4~5分,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48例(GOS评分1~3分,预后不良组)。两组病人血糖、血肌酐均先增高,后降低,伤后7 d达峰值。伤后24 h至伤后30 d,预后良好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伤后24 h,预后良好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伤后48 h至伤后30 d,预后良好组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糖、血肌酐水平变化与病人预后显著相关,伤后血糖、血肌酐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9.
GAS、SS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患者血液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机制与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d及第3、7、10d血清GAS及血浆SS的水平,同时观察AGML病变情况。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血清GAS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SS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并发现AGML患者血清GAS水平高于无AGML患者;血浆SS水平低于无AGML患者。结论GAS和SS均参与了重度颅脑损伤合并AGML的发生和发展,对GAS、SS的动态检测可作为重度颅脑损伤并AGML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09~2009-12急来我院治疗的4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各23例。前者给予常规脱水、利尿、止血、抗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后者仅进行上述常规治疗,与亚低温组对照比较。结果 2组在降低颅内压、减少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亚低温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而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明显降低。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降低颅内压,从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