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治疗小儿泄泻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应用“利小便以实大便”治法,往往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伤食泻 患儿,男,2岁,于1995年 2月1日就诊.病儿于2天前在家多食肉丸、米饭,于当天深夜啼  相似文献   

2.
王×,男,11个月。1985年5月10日就诊。症见腹泻3天,为稀液样近5个小时,从肛门不断流出绿色水样便,不能控制,精神萎靡,面色萎黄,拒乳,舌淡质干少津,脉缓而弦,经西医抗菌素治疗3天无效,且逐日加重。 证属饮食不当,至脾胃虚弱,造成泄泻,脾虚中气下陷,因此欲止不能,久泻水失津少,则见舌淡质干少津。  相似文献   

3.
小儿泄泻证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廷瑶教授(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小儿泄泻一般可辨为寒、热、虚、实四证。实证谓伤食泻,起于乳食过多,停积不化,可见腹痛伴吐,便下酸臭,小溲泔浊,舌苔厚腻或垢腻,脉滑。治当消食导滞,祛积止泻。保和丸为常用方,改用汤剂;丁香脾积丸亦可。药后常见  相似文献   

4.
病例一:许××,男,二岁,一九七六年八月四日初诊。母代诉:高烧,泄泻已半天多。现在症:患儿于昨天中午开始发热,继而腹泻,腹痛和呕吐。啼哭不宁,因服生产队卫生员煎的防暑降温药水,下午稍解,晚上又复发,泄泻如注,呕吐繁频,至今晨六刚许就诊,计泄泻约二十余次。检查:患儿呈急性病容,Ⅱ度脱水,体温39.5℃,脉搏140次/分,呼吸36次/分,心跳快,节律不齐,无病理性杂音,肺正常,肝脾未触及,腹肌紧张,拒按,泻下物如水,色黄,不呕吐,睡中露睛,舌红苔  相似文献   

5.
<正> 李开注(广州中医学院)小儿泄泻,临床上以湿热型多见,尤其在夏秋之间。在辨证上应辨明湿与热在程度上的孰轻孰重,在治疗上常用清热、祛湿、健脾、导滞等法。笔者在治疗这一证型中常用芳香化湿、清热利湿、健脾燥湿、甘淡渗湿等法治疗,偏热重者用清热化湿法,遵葛根芩连汤意,黄芩黄连往往过于苦寒,婴幼儿难服,或服后易致呕吐,故用自拟葛根清热饮治之。药用葛根、薏苡仁各15克,凤尾草、豆卷、生谷芽、生麦芽各12克,扁豆花10克。偏湿重者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儿科临床工作甘余年,对小儿泄泻的证治颇有体会,总结出几条治泄大法,现琐谈如下。l健脾化湿贵在温运健脾化湿法,为治泄第一大法,始终贯穿于小儿泄泻的治疗之中。脾为湿土之脏,喜燥恶湿,其得阳始运,遇湿则困,因而在小儿泄泻治疗中,健脾与化湿法往往同时运用,两者不可分割、这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相符合。健脾贵在运,井不在补。运者,乃运转、运斡之意。运脾法旨在运转脾气,舒展脾阳,恢复脾运。若同时加用运化水湿,特别是温化水湿之药物,则正合脾之习性,运牌以升清,祛湿以通阳,尤中本病之肯紫。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相似文献   

7.
四川张锡君,治小儿病证有独到之处。现将张师治小儿泄泻的经验介绍于下,以窥全豹。1.风寒泄泻证见大便清稀如鸭粪,多带泡沫,无明显臭气,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咳嗽流涕,舌苔白腻,脉浮,或指纹淡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小儿泄泻74例,获得佳效。其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6岁,4个月至3岁者占90%;  相似文献   

9.
小儿泄泻乃临床上常见之疾病。一般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洩,大便清稀如水直下而势甚急者称泻。小儿脏腑娇嫩,真阴真阳不足,抵抗力差,病变甚速。倘未及时处理,往往变成慢脾。此症主要由于饮食寒热失于调护所致。茲将个人对小儿泄泻辨症论治之体会,概括介绍,以供参考。 (一)小儿泄泻之辨证根据古代文献及个人多年在临床上之观察和体会,小泄儿泻,首先必须辨别寒热虚实,然后进行论治。但寒热虚实,往往不是绝对的,如虚和寒、实和  相似文献   

10.
11.
泄泻是小儿常见病,四季皆有,夏秋尤多。病位主要在脾和胃,病因主要是湿,故陈修园有“湿气盛,五泄成”之说。治疗重点应在培补脾胃,祛湿止泻。脾胃同属土,脾属阴土,喜燥恶湿,其气宜升;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其气宜降,两者相辅相成,燥湿相济,才能保持运化受纳正常。故脾胃用药时一定要掌握好这一矛盾,且小儿又为稚阴稚阳之体,稍有不慎,药性失之平和,非但不能祛邪愈疾,反可伤脾损胃,故选用药性平和,不温不燥,甘淡渗利为主的参苓白主散治疗,并随症加减,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小结如下: 药物组成党参9g,白术6g,茯苓12g,甘草6g,薏米6g,山药6g,桔梗3g,砂仁3g。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2.
儿茶粉治小儿泄泻药物组成:儿茶50g,研细未装瓶备用。服用方法:根据患儿体重,按035~040g/kg·日,重者可增至05g/kg·日,分3~4次温开水送服。脱水严重者,可配合口服补盐液或静脉补液,一般治疗3天。治疗效果:临床以排便次数、粪便性...  相似文献   

13.
小儿泄泻,四时皆有,尤以夏秋两季居多。本病每因内伤乳食,外感时邪而引起脾胃之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所致,正如景岳所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医方考》亦载“泻责之脾”。由此可见泄泻治脾的重要性。余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每遇小儿泄泻亦宗治脾之法,并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因势利导,处方用药,屡获良效,兹举要如下:1 食泻伤食滞脾胃,疏导之品贵轻灵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儿多不知饥饱,或喂养失当,停乳伤食,脾胃受伤而失运化之权,则病食泻。证见院腹胀满,腹痛肠鸣,泻  相似文献   

14.
唐××,男,7岁.1982年7月15日诊。泄泻已一月余。刻诊:口渴引饮,每日腹泻十余次,便稀而完各不化,食少,伴见一身瘦削,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皮肤枯槁无泽,气倦神疲,头倾目陷,唇色淡白。舌苔薄白而干燥,脉象细弱。病属邪留气分,律液彼劫的泄泻重怔,恐其气脱液竭而亡。法宜大剂扶正生津、温运脾阳,酌加收涩之药。拟七味白术散加味.  相似文献   

15.
小儿泄泻,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惟夏秋两季发病最多。本病最易耗伤气液,严重者可引起伤阴或伤阳的危重证候。若病程迁延,因营养不良,常可使小儿发育迟缓。因此,积极防治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病因三端湿为魁首小儿泄泻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三种,一因喂养不当,伤于乳食,如食无定时定量,或过食肥甘  相似文献   

16.
贾老认为,泄泻除与脾胃直接有关外,还不能忽视其与小肠之间的密切联系。贾老曾形象地把泄泻比喻为湍急的小河直下而泻,因此若在河旁开一支流,定能起到分利而缓和急流的作用。病例1:楼××,男,16个月。肛温40℃。壮热四日,便泻肠鸣,溺少,苔腻脉数,乃温热泄泻。药用:煨葛根、带皮茯苓、车前子、鸡苏散(包)、六曲、广藿香各9克,白术  相似文献   

17.
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小儿体质纤弱,一旦饮食不节,寒暖失调,都能使脾胃受伤导致运化功能失调,发为泄泻,故本病与脾胃关系密切,《幼幼集成》中道:“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很多,但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一、李××,女,2岁半,1982年9月6日就诊。患儿三天前开始泻蛋花样稀水,每日3~4次,曾治疗未效,逐渐加重。现泻下稀水,量不甚多,烦躁不安,口渴引饮,精神疲惫,眼窝下陷,皮肤干燥松弛,脉细微,指纹沉紫,  相似文献   

19.
小儿泄泻病因以湿热为主。病机为脾胃升降失调,以致清浊不分。常分实证和实中兼虚,实证多见湿热阻滞中焦或兼食滞,或夹风邪。兼虚证,常见脾虚失运致水谷反滞,合污而下。治宗吴鞠通:“中焦如衡,非重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余× ,女 ,2岁 ,2 0 0 0年夏初患泄泻。一日 3~ 4次 ,泻下夹有未消化食物 ,腹部膨胀 ,不想饮食。其母为当地乡卫生院医生 ,诊为伤食泄 ,投以消积化滞之保和丸治之 ,其病加重 ,大便清稀 ,日十余次。改服西药痢特灵、黄连素、泻痢停及肌注庆大霉素等近一月之久 ,仍未见效。于 2 0 0 0— 5— 2 9日来我院门诊治疗。患儿面黄形瘦 ,神疲倦怠 ,洞泄无度 ,下利清谷 ,睡时露晴 ,四末不温 ,舌淡苔白 ,脉沉细而迟。余诊此为脾肾阳虚 ,火不生土 ,不能腐熟水谷之证。治宜温补脾肾为主 ,以理中汤四神丸合用 ,方中党参 8g,炒白术 5 g,干姜5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