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奕龙  庞渊 《右江医学》2012,40(1):14-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n=70)和非糖尿病组(n=78),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糖等对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偏瘫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在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随着血糖的增高治愈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为主,多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其疗效及病情预后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在治疗中应尽早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另外控制高血压、降低血黏度、纠正高脂血症等治疗对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研究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8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性脑梗死组(96例)和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88例),比较两组梗死类型、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梗死类型以多发性梗死多见,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以单发性梗死多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脑梗死组高粘滞血症、高尿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P<0.01),高血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糖尿病性脑梗死组(P<0.01)。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病情重,合并危险因素多,预后差,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沙黎 《吉林医学》2011,32(14):2727-272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与血脂代谢及颈动脉超声的关系。方法:选取59例糖尿病性脑梗死为糖尿病组,77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为非糖尿病组,将两组的血脂(TC、TG、HDL、LDL)、血糖等指标以及颈动脉超声显示情况加以比较。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组血糖、TC、TG、LDL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显著增高(P<0.05),而HDL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组较非糖尿性病脑梗死组有更高比例的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率,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血脂异常、血糖异常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常因存在糖代谢紊乱而更易合并有脂代谢异常,临床上应更关注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糖代谢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次日及7 d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和血糖正常组,分析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升高组病情重,预后差,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糖尿病组梗死灶大,与应激性血糖升高组、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梗死灶大小及预后,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张薇  岳文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42-294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糖的关系,分析早期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高血糖组、正常血糖组。分析急性脑梗死时血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正常血糖组治疗好转率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高血糖组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以糖尿病组最高。结论血糖的变化影响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时地控制高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正志  孙延康  任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12-1613
目的:探讨脑梗死非急性期的抗血小板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58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非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再出血情况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血压、血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糖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脑梗死非急性期的抗血小板治疗阶段,应注意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特别是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应该对其进行规范化治疗,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1例(A组)与同期收治的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B组),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有效率(76.4%)低于B组(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梗死,治疗预后较差,致残率高,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加强宣教,促其配合治疗,更好地控制血糖,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杨小华  谢海洋 《右江医学》2007,35(6):636-637
目的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常规组(n=42)控制血糖于11.1 mmol/L以下即可,强化组(n=42),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3.9~6.1 mmol/L)。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结果强化组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高血糖,不仅可以较好地控制病人血糖,还可以相应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病人的病死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4):423-424,43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患者病情及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各80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重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伴发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更严重,糖代谢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监测血糖并控制其在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老年糖尿病并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忆  许文灿  刘恋  江琳 《河北医学》2006,12(6):544-546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CT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同期150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5例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15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糖尿病组)与10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性别、年龄、血脂、临床类型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起病年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明显;缺血性卒中类型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次为腔隙性梗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以心源性脑栓塞多见。结论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特点是:发病年龄偏小、合并脂代谢紊乱多、以大血管病变为主、预后不良。作为基层医院应重视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减少脑梗死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预后与防治。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40例.观察其血脂、血糖、头颅CT及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腔隙性脑梗死和多灶性脑梗死、血脂、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组较非糖尿病组发病率高、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CT特点及其预后关系.方法:将同期80例脑梗死分为治疗组3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对照组50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比较两组的CT特点及预后.结果:治疗组脑梗死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多见,治疗病组较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预后差.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生与临床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试验组26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83例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浓度。应用体外诊断试剂盒测定血脂、血糖指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超声特点,同时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2级以上斑块发生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大面积脑梗死87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后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发生率为27.6%,主要表现为原有病情加重,尤其是意识障碍;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高于未并发者(P<0.01);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亦较未并发者多(P<0.01)。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后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发生率较高,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118例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入选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再据入院后糖尿病组7d空腹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通过查阅患者影像、临床资料,观察出血转化类型及出血转化前、出血转化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结果糖尿病组出血转化血肿型(HI)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出血转化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血糖组治疗2周NIHSS评分较高血糖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但血糖控制正常的预后相对较好,故在临床治疗中需注意对糖尿病的筛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三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分别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分析应激性高血糖组血糖水平与病变部位关系。结果:血糖正常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与临床疗效明显好于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越靠近中线血糖水平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高血糖水平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后24h内空腹血糖水平将103例患者分为3组,A组43例:空腹血糖<7.0mmol/L;B组34例:空腹血糖7.0~11.1mmol/L;C组26例:空腹血糖>11.1mmol/L。观察血糖水平与脑梗塞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脑梗塞病情越重(P<0.05);与预后亦有关,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有关,控制血糖对预防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轻重、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收住院的临床资料完整、无糖尿病史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糖发生率占55%;重度患者高血糖发生率较轻中度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大片梗死患者高血糖发生率较小片梗死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糖升高组患者预后较血糖正常组患者差。结论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对病情判断、估计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 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 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