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扁桃体内异物诊治经验。方法收集12例扁桃体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进食鱼刺病史,病程(56.45±8.48)h;均有咽部异物感或咽部不适症状,3例患者有吞咽疼痛感。术前均行高分辨CT示扁桃体高密度影,全身麻醉插管后行扁桃体切除术。结果12例患者术中病检示扁桃体息肉或扁桃体结石。术后1个月10例患者咽异感症消失,治愈率为83.33%,其余2例咽异感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对于有异物病史及咽异感症患者,高分辨CT示咽部高密度影,尤其是患者有进食鱼刺等异物病史,需要鉴别扁桃体结石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茎突综合征误诊为慢性咽炎9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茎突综合征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97例茎突综合征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咽痛、吞咽痛、转动头部时咽痛、咽部不适、异物感、咽痒.其中92例以咽部痛为主要症状,伴咽异物感;3例有咽异物感、咽痒;2例颈侧痛.35例扁桃体窝触及条状硬物.97例均被误诊为慢性咽炎,后经茎突X线或CT检查确诊茎突综合征,行经口内进路扁桃体摘除、茎突截短术.结论:茎突综合征以咽痛为主要表现,易误诊为慢性咽炎,仔细查体,行茎突X线及CT检查可助诊.  相似文献   

3.
牛国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51-7651
目的 探讨咽部异物漏诊的原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45例咽异物漏诊患者用70°鼻内镜检查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45例咽异物漏诊患者中鱼刺是最常见的漏诊异物,扁桃体、舌根部、咽侧壁是常见的漏诊部位.结论 清除咽部分泌物在70°鼻内镜下按顺序详细查体可有效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的特点,探讨咽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且疑似脑卒中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169例,收集每例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部位、脑卒中类型、烟酒史、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既往病史、洼田饮水试验、咽反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评分及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入组患者1周内完善吞咽造影(VFSS)及纤维内镜吞咽功能(FEES)检查,根据VFSS结果将169例患者分为咽期吞咽障碍组(92例)及非咽期吞咽障碍组(77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间的临床和吞咽生理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咽期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 结果 咽期吞咽障碍组与非咽期吞咽障碍组的病程、脑卒中部位、气管切开状态、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渗漏-误吸评级(PAS)、耶鲁咽部残留物严重程度分级评定量表(YPR-SRS)、会厌翻折、咽启动、舌骨上移最大距离、咽感觉、咽分泌物水平等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是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预测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95% CI(0.838~0.942)]、0.741[95% CI(0.669~0.806)]、0.874[95% CI(0.814~0.920)],敏感度分别为75.0%、52.2%、84.8%,特异度分别为96.1%、94.8%、85.7%,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级、1分、1级。 结论 渗漏-误吸、咽部残留和咽分泌物为咽期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渗漏-误吸评级、咽部残留分级、咽分泌物评分对咽期吞咽障碍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慢喉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西医称之为慢性咽炎。慢喉痹以咽部疼痛不适、咽干、咽痒、异物感及干咳少痰或无痰为主要特征,中医多认为此病因脏器虚弱,咽部失养,或风热喉痹反复发作,余邪滞留所致。笔者在长期学习诊疗胃病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在患胃病的同时伴随咽部疾病,更甚者以咽部不适为主要  相似文献   

6.
例1,女,28岁.因“反复咽痛、发热3年,咽部异物感1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在疲劳受凉后开始咽痛,为持续性空咽及进食痛,伴发热,体温38℃,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但每于受凉感冒后反复发作,每年4~5次,每次予以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后好转.入院前出现咽部异物感持续无好转1月余.无手术外伤及输血史,无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口咽黏膜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不光滑,无明显异常分泌物,左侧扁桃体下极可见一枚淡红色息肉状新生物,约花生米大小,表面光滑无破溃.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咽旁间隙肿瘤误诊3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男,55岁。主诉吞咽异物感5个月。门诊检查发现左侧扁桃体向前下方隆起,表面光滑,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予多种抗生素治疗50 d无效。后在门诊行扁桃体剥离手术,术中见切除之扁桃体不大,而咽侧壁咽腭弓处饱满隆起,触之似有肿块。CT检查发现咽旁间隙肿块。于2004-12-11入院,再检查发现左侧下颌角后下方似有搏动性肿块。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见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移位,提示肿块存在。后经颈外侧进路摘除肿瘤,病理报告为颈动脉体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8例,依据脑梗死的部位,将其分为幕上脑梗死组(幕上组)111例,和幕下脑梗死组(幕下组)67例,幕上组再根据其脑梗死的侧别,分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组59例,右侧大脑半球梗死组34例,双侧大脑半球梗死组18例,共3个亚组。对所有入选患者的吞咽造影录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吞咽造影录像检查,对其唇闭合、食团成形、吞咽失用、舌与硬腭接触、食团后漏、口腔运送时间、咽期吞咽启动、会厌谿残留、喉上抬、梨状隐窝滞留、咽后壁残留、咽期通过时间、误吸、渗漏等14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幕上组与幕下组患者在食团成型(χ2=5.116,P=0.024)、吞咽失用(χ2=7.928,P=0.005)、口腔运送时间(χ2=14.152,P<0.01)、咽期吞咽启动(χ2=5.558,P=0.018)、喉上抬(χ2=19.424,P<0.01)、误吸(χ2=4.212,P=0.040)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和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误吸发生率(χ2=10.277,P=0.0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与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在误吸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结论 幕上脑梗死患者较幕下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口期吞咽障碍,包括食团成型障碍、吞咽失用及口腔运送时间延长;幕下脑梗死患者较幕上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咽期吞咽障碍,包括咽期吞咽启动延迟、喉上抬障碍及误吸。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较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更易发生误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颈髓损伤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颈髓损伤患者病例资料110例,根据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评估颈髓损伤患者吞咽功能,分为重度吞咽障碍组(19例)、轻度吞咽障碍组(35例)和正常吞咽功能组(56例),颈髓损伤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49.1%(54/110)。收集11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损伤时间、损伤原因、手术方式、气管切开状态、是否发生肺炎、是否发生咽部肿胀等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颈髓损伤患者吞咽功能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状态、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以及是否发生咽部肿胀可能会影响颈髓损伤患者吞咽功能(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变量(气管切开状态、是否发生肺炎、是否发生咽部肿胀)纳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切开状态[OR=12.927,95% CI=(2.034,82.177)]、住院期间发生肺炎[OR=5.537,95% CI=(1.258,24.367)]是颈髓损伤患者发生重度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患者气管切开状态、有肺部炎症可能是颈髓损伤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方法观察改良球囊扩张术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咽部收缩功能的影响,定量评价脑干卒中后吞咽功能变化。 方法选取30例脑干卒中后经吞咽造影诊断为咽期吞咽障碍的患者,按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接受球囊扩张术治疗的15例患者设为球囊扩张组,接受常规吞咽治疗的15例患者设为常规治疗组。球囊扩张组给予球囊扩张术治疗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各1次/日,每次30min;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2次/日,每次30min;2组治疗均为5次/周,共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咽收缩率和咽收缩持续时间。 结果治疗后球囊扩张组在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患者的咽收缩率分别为(0.20±0.03)、(0.14±0.05)和(0.15±0.04),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球囊扩张组患者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咽收缩持续时间分别为(990.34±96.14)、(1010.47±133.64)和(1180.10±121.27)ms,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吞咽稀流质、浓流质及糊状食物时的咽收缩率及咽收缩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能够有效地量化吞咽功能,咽收缩率及咽收缩持续时间可用于分析咽部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双管喉罩通气麻醉在老年人侧卧位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民  张志刚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1):1137-1139
目的观察间歇正压(IPPV)通气下双管喉罩通气麻醉在老年人侧卧位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侧卧位行全髋关节置术患者60例,ASA1Ⅰ~Ⅲ级,年龄〉60岁,随机分为双管喉罩组(P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30例)。记录进入手术室连接监测5min后(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min(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5min(T4)的MBP和HR,两组侧卧位正压通气10min(Ta)、手术开始后60min(Th)、术毕(Tc)时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两组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P组插管后即刻(T2)及拔管时(T4)的HR、MBP均较T组降低(P〈0.05);两组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呛咳和体动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T组术后咽喉痛发生率高(P〈0.05)。结论本观察显示双管喉罩通气全麻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且双管喉罩组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更小,拔管期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并比较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与首尾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同类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病例103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55例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B组48例采用首尾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并比较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骨折的疗效。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类型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头下型骨折:A组优良率为91.2%,B组优良率为62.5%,A组优良率高于B组(P0.05);经颈型骨折:A组优良率为83.3%,B组优良率为83.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型骨折:A组优良率为66.7%,B组优良率为95.0%,B组优良率高于A组(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与首尾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都可以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头下型骨折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效果更优,基底型骨折首尾钉内固定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在手术耗材成本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制定手术耗材成本控制管理流程图并实施.结果:应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手术耗材成本控制后,2012年月均手术耗材成本较201 1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手术耗材成本控制,保证了手术室财产管理工作的有序性,真正体现了优质、低耗、高效的成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在伴有内固定及假体置入的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术后疑似存在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24例)进行血清PC T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的白细胞(WBC )、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3个指标在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前各项指标在感染与非感染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WBC、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PCT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术后CR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并且PCT在敏感度及特异度上均好于CRP。结论 PCT 是术后早期诊断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虽然WBC、ESR、CRP等指标是判断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首选方法,但PCT有着更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术后手术存在疑似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PC T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药物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15~65岁,体质量42~85 kg。随机分为三组:S组:舒芬太尼(100μg)+左布比卡因(200 mg);O组:羟考酮(20 mg)+左布比卡因(200 mg);M组:氢吗啡酮(2 mg)+左布比卡因(200 mg)。术后行患者自控的硬膜外镇痛(PCEA)。术后12 h(T1)、24 h(T2)、48 h(T3)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询问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询问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瘙痒、体位性头晕、头晕、情绪改变、失眠或嗜睡、尿潴留、口干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在T1及T2时点,与S、O组比较,M组的术后镇痛有效性明显提高(P〈0.05);T3时点,三组镇痛有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各种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O组比较,M组的满意程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O组的满意程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可接受程度三组之间比较O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左布比卡因适用于肛瘘患者的PCEA,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和羟考酮,且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友香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09-2011
目的探讨斜卧截石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30例经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术中体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观察组采用斜卧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碎石效果。结果观察组体位安置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胸闷、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碎石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斜卧截石位可减少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中不适反应,提高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方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0):1328-1330
目的:分析健康妇女月经不同时期乳腺超声影像特点,进而探讨其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以期为行性激素补充治疗(HRT )妇女的乳腺检测提供参考。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征集正常月经且无乳腺疾病的健康女性98例,确定其黄体期与晚卵泡期,通过乳腺超声检测,观察月经不同时期乳腺体层厚度和导管宽度及与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乳腺腺体声像图改变与雌二醇与孕酮的关系,乳房胀疼与乳腺结构改变以及雌、孕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在月经不同时期,乳腺体层厚度与导管宽度有周期性变化,与黄体期比较,晚卵泡期的乳腺体层厚度与雌二醇水平均减少,而导管宽度则增加,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值则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98例健康女性之中,乳腺腺体结构改变者有43例(43.88%),与乳腺结构改变者比较,乳腺结构未改变者黄体期的雌二醇、孕酮值均明显降低,雌二醇/孕酮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卵泡期的雌二醇、雌二醇/孕酮明显降低,孕酮值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检查中20例乳腺增生样改变者均存在明显的乳房胀疼,26例无乳房胀疼者中有8例(30.77%)存在乳腺结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乳房胀疼者比较,未有乳房胀疼者黄体期的雌二醇、孕酮值均明显降低,雌二醇/孕酮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卵泡期的雌二醇、雌二醇/孕酮明显降低,孕酮值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乳腺腺体声像图表现亦随之变化,乳房胀疼与乳腺腺体结构改变相关;而乳腺腺体结构改变和乳房胀疼与黄体期雌、孕激素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及移行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rate specific antigen density of transition zone,PSAD-TZ)用于前列腺癌筛选时前列腺体积和患者年龄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PSA升高和(或)直肠指检异常疑诊前列腺癌而进行直肠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的29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活检结果分为BPH组(193例)和前列腺癌组(102例),比较2组中不同前列腺体积以及不同年龄段的PSA、PSAD及PSAD-TZ水平。结果:当前列腺体积小于或等于50mL时,BPH组的PSA、PSAD及PSAD-TZ值与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前列腺体积大于50mL时,2组的PS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SAD及PSAD-TZ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的PSA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均为P〈0.01)。在50-59岁者和60-69岁者中,2组的PSAD及PSAD-TZ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70~79岁者中,2组的PSAD及PSA-T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列腺体积小于或等于50mL时,检测PSA、PSAD及PSAD-TZ值对前列腺癌的筛选有重要意义,而前列腺体积大于50mL时,需结合PSAD、PSAD-TZ值以及患者的年龄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两枚双头加压钛螺纹钉前后交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患者为2组:实验组用2枚双头加压螺纹钉交叉固定,共40例;对照组用3枚加压螺纹钉平行固定,共27例。分别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0±6min,对照组为50±7min(P〈0.01);出血量实验组为20±8mL,对照组为30±10mL(P〈0.05);术后Harris评分,实验组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96.3%(P〉0.05)。结论:双头加压螺纹钉交叉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可靠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国南通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高三酰甘油血症(HTG)是否与载脂蛋白CⅢ(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T-455C和C-482T多态性有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212例T2DM患者apoCⅢ-455和-482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apoCⅢT-455C和C-482T多态性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7,r2〉0.6,P〈0.0001)。等位基因以常见等位基因-455T和-482C为主,-455和-482位点基因型均分别以杂合型-455TC和-482CT为主。此2个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正常三酰甘油(NTG)组和HTG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CC和-455TC型患HTG的风险与野生型-455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79(0.31~1.99)和1.09(0.52~2.28)。-482TT和-482CT型患HTG的风险与-482CC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OR(95%CI)分别为1.33(0.53~3.34)和1.65(0.78~3.51)。所有相关生化指标在这2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南通地区汉族T2DM患者中,未发现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HTG有关联,与非T2DM人群中研究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