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和急救中的可行性及通气情况.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C组(气管插管组)和E组(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后5min内插入气管导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并进行机械通气.13例急救复苏患者全部1次插入食管.结果 E组51例中43例均一次盲插入食管,其他7例通过调整头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的位置后插入食管,1例插入气管.E组插入深度为(21 3±0 7)cm,食管套囊注气量为(12 8±1 9)ml,口咽腔套囊注气量为(85 8±14 8)ml.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C组SBP、DBP、MAP、HR均高于E组,通气30min后E组PET CO2轻度升高.13例急救复苏中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均一次成功,但均因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前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适用于手术时间不超过2小时及其气道困难的全麻患者,对时间超过2小时或在通气中有严重缺氧表现时应及时改变通气方式.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为急救复苏简便易行的开放气道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的螺旋CT征象与血清中Cyfra21-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6例术前未进行化疗和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全部患者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螺旋CT对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yfra21-1的表达。对食管鳞癌患者术前CT征象与Cyfra21-1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76例食管鳞癌患者中,螺旋CT扫描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为67.5%,特异度为83.3%,准确率为75.0%,Kappa值为0.512。螺旋CT表现为肿瘤长度〉5cm者Cyfra21-1表达的阳性率高于肿瘤长度≤5cm者(P〈0.05);CT表现为食管管壁增厚〉1cm者Cyfra21-1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管壁增厚≤1cm者(P〈0.01);CT表现有淋巴结转移组Cy-fra21-1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肿瘤位于食管上、中、下段者Cyfra21-1表达的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fra21-1的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yfra21-1阳性表达与食管癌CT征象上癌肿长度、管壁增厚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螺旋CT扫描对术前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9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与抗体组,每组30只。通过气管插管,在气管内注入铜绿假单胞菌建立小鼠肺部感染模型,抗体组手术前6h静脉内注入0.2mL/kgTNF-α抗体,对照组注入相同剂量的PBS液,分别在0、3、6、12、24h不同时间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含量,并观察小鼠1周后的死亡率。结果:模型组和抗体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在3h时已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12、24h逐渐降低,模型组明显高于抗体组(P〈0.05—0.01),而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周后模型组小鼠死亡率(73.3%)明显高于抗体组(43.3%)(P〈0.01),两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3%)(P〈0.01)。结论:TNF-α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抑制其过度释放可减缓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气管灌注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在不同时期分子生物学及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 6~8周龄C57BL/6小鼠60只,30只为正常对照组,30只以博莱霉素2.5 mg/kg单次气管灌注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模型组),以肺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基因表达水平为指标,判断模型小鼠肺纤维化发展阶段。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肺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小鼠肺部有不同程度的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大量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沉积。基因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灌注博莱霉素1~2周,小鼠肺组织白介素(IL)-4、IL-13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3~5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胶原基因Colla2、Cola1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组织病理学改变一致。结论博莱霉素2.5 mg/kg单次气管灌注可成功建立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博莱霉素灌注早期以肺部炎性浸润为主,第3周时肺纤维化达到高峰,第5周开始纤维化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食管气管膜瘘的有效治疗新方法。方法:1例男性患者因车祸导致气管中段延续至隆突部气管后壁巨大缺口,完善CT、纤维支气管、胃镜等检查,行“食管中下段切除,胃经胸骨后上颈部,胃与食管颈部高位吻合术”修复巨大瘘口,术后随访1月。结果:相关检查发现缺口巨大、水肿、感染,缺口上下径约6.3cm,横径约2.4cm,相对应的食道前壁被腐蚀。该段气管与食管共腔、膨大,大小约6.3cm×4.5cm×3.7cm。另左主支气管后壁亦有一小缺口与食道前壁相通,缺口约0.6cm×2cm。予“食管中下段切除,胃经胸骨后上颈部,胃与食管颈部高位吻合术”治疗,术程顺利。随访示食管支气管瘘口后壁被部分胸段食管完整代替,瘘口消失,呼吸饮食恢复正常。结论:食管代气管修复巨大食管气管瘘可以顺利施行并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肺癌(Lung carcinoma)的致病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 3个组,每个组20只.将A组大鼠给予肺内注射3,4-苯并芘-玉米油混合液复制肺癌模型.20周时行肺部CT扫描,观察有无病灶,有病灶者行病理检查;将B组大鼠用被动吸烟复合气道内注入脂多糖法复制COPD模型,到29日行肺组织病理检查,观察有无COPD病理改变;C组大鼠做空白对照.用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A、B、C 3组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记录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肺癌模型组、COPD模型组血清中PGE2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GE2在肺癌及COPD大鼠模型血清中均较对照组升高,肺癌及COPD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食管及贲门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首次通过法多层螺旋CT(MDCT)灌注成像前瞻性评价食管及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方法 纳入经病理证实且未接受抗癌治疗的44例食管及贲门癌患者进行MDCT灌注成像,另纳入21例食管正常的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比较食管癌组与对照组、鳞癌组与腺癌组、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的灌注参数有无差异. 结果食管癌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强化峰值(PEI),更短的峰值到达时间(TTP),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的灌注参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组较未转移组具有更短的TTP及更高的BF,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D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食管及贲门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的血管分布或血管生成与其组织学类型无关;高BF值及短TTP值可能有助于预测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8.
食道内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晚期食道癌病人常常失去手术机会,并发食道狭窄造成吞咽困难而致营养不良,肿瘤侵犯气管和支气管造成食管-气管、支气管瘘而致肺部吸入性感染,直接危及病人生命。食道内支架置入术后可立即恢复病人进食功能,改善食管-气管、支气管瘘等严重并发症,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我科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摘要患者,女,56岁,2010年3月因刺激性干嗽伴胸痛、胸闷和气短1个月就诊,肺部CT提示右上纵隔占位性病变。全身PET-CT示右肺上叶尖段纵隔旁近主支气管高代谢结节病灶,大小约3.5 cm×1.8 cm,侵及右侧头臂静脉及腔静脉,余全身PET-CT未见异常(见图1)。入院时患者平卧时轻度呼吸困难,肿瘤临近大血管及气管不宜手术治疗。相关科室会诊意见,该患者目前的状态及肿瘤位置不适用纵隔镜、支气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囊-面罩、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和经口气管插管法在心肺复苏中(CPR)的应用价值。【方法】351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按照有无咽部解剖生理异常,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每组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随机均分为3组,A组常规CPR时即使用气囊-面罩通气;B组常规CPR时即行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C组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导管经口插管法。比较3种方法建立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复苏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率。【结果】正常组气囊-面罩通气复苏成功率最差(P〈0.01),异常组食管气管导管盲插法复苏成功率最高(P〈0.01)。【结论】经口气管内插管是临床最常用和有效的建立高级气道的方法,在异常情况下,食管气管导管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改进三分区法对纵隔病变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三分区法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10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应用三分区法,了解各种病变在各分区的分布情况.结果按发病率排列:前上为淋巴类病变、胸腺肿瘤、畸胎类肿瘤、胸内甲状腺肿等;前下为心包肿瘤、畸胎类肿瘤等;后纵隔为淋巴类病变、食管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动脉瘤等.结论此方法简便实用,定位准确,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模融合影像评估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雄激素治疗相关肝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检查提示肝占位的雄激素治疗再障病人49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其他肝占位病变病人78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接受螺旋CT和MRI扫描,将CT与MRI双期图像进行融合,分析多模融合影像在再障雄激素治疗相关肝占位中的评估价值。结果:49例观察组病人经血清生物学检查、穿刺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及影像随访>6个月,最终证实观察组肝占位45例,病灶68个,对照组肝占位75例,病灶92个。观察组良性病变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融合图像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对照组融合图像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和MRI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融合图像的病灶检出率与MR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病理穿刺及随访后的最终结果为“金标准”,螺旋CT检查诊断再障雄激素治疗相关肝占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1.43%、87.50%和80.00%;MR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00%、88.00%和86.6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征象。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检查,比较两组的肿瘤位置、强化、形态、支气管闭塞和肺不张、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大血管受侵情况等。结果小细胞肺癌多为中央型,肿瘤与支气管长轴平行,晚期发生支气管闭塞合并肺不张,而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即可发生阻塞性改变;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者融合、大血管受侵犯发生率高。结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有一些特征性区别.可作出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中线胼胝体,透明隔区占位病变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对10例胼胝体、透明隔区占位病变CT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0例中,胼胝体占位有8例,其中胶质瘤4例,转移瘤2例,血肿2例,透明隔占位2例,均为脑膜瘤。结论:CT检查在颅中线胼胝体、透明隔区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对中央型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6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胸部CT平扫、灌注成像,总结早期中央型肺癌胸部CT平扫表现,计算诊断符合率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对比不同分型患者灌注指标。结果肺门区可见团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病变,大小在20mm×19mm~50mm×21mm,边缘均不规则,见毛刺30例、分叶状32例。肺段支气管狭窄33例、闭塞29例。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诊断结果为39例鳞癌、23例腺癌,诊断与分型符合率为89.9%(62/69),与病理结果的差异P0.05,准确性较高。结论胸部CT平扫联合灌注成像可观察中央型肺癌患者肺部病变形态、边缘、密度,显示病变与支气管、纵隔关系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利于早期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在肾脏占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肾外科收治的68例肾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32)行常规CT平扫,研究组(n=36)行双源CT双能量增强检查。获得常规平扫图像和扫描碘图,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特点;比较两组肾癌、肾错构瘤、肾囊肿平均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碘浓度、图像质量、对比增强率;比较双能量扫描下正常肾实质组织及肾脏占位的平均CT值并绘制能谱曲线图,分析其占位特点;ROC曲线分析双源CT双能量对不同肾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组肾癌、肾错构瘤、肾囊肿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错构瘤、肾癌、肾囊肿能谱曲线图中随着单能量递增,CT值递减;两两比较肾癌、肾错构瘤、肾囊肿、正常肾脏组织能谱曲线图斜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双能量扫描对鉴别诊断不同肾脏占位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常规平扫(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能直观准确评价肾脏占位特点,可定量分析肾癌、肾错构瘤、肾囊肿的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对不同肾脏占位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肺占位性病变双重血供CT灌注(dual-input CT perfusion,DI-CTP)的可重复性、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能力及与病变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的DI-CTP检查,由两名观察者单独进行DI-CTP参数测量,获得病变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及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并计算灌注总量(total perfusion,TPF)。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分析良恶性病变DI-CTP参数的差异;并对其中94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分析DI-CTP参数与MVD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达到良好以上(ICC>0.90)。良恶性肺占位的BF、PF、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良恶性肺占位间的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PF及TPF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320排容积DI-CIP可重复性良好,其参数可反映肺占位性病变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为鉴别肺占位的良恶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寒喘宁口服液对哮喘豚鼠支气管肺灌洗液(BALF)中NO和TNF-α含量的影响,评价其对哮喘豚鼠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50只体重为250 g~300 g的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对照组、寒喘宁大剂量组、寒喘宁小剂量组,每组10只。造模后分别按要求给药,检测哮喘豚鼠BALF中NO和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豚鼠BALF中NO、TNF-α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经寒喘宁口服液治疗后,BALF中NO、TNF-α的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寒喘宁口服液能降低BALF中NO、TNF-α的含量,说明寒喘宁口服液可能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总结肺癌的CT诊断经验,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收治肺癌患者53例,对其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28例,其中肿块型26例,病灶呈软组织肿块:肺炎型2例,表现为发病肺叶斑片状结节状阴影,形似炎症;均有纵隔淋巴节转移。中央型肺癌22例,肿块型21例,在肺门区形成软组织肿块,腔内型1例,表现为右下肺支气管后壁增厚,呈弧型突入支气管腔内,局部支气管变型、变窄。有"三阻征"26例。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肺癌,诊断过程患者无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X线透视下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期间在我院病房和门诊就诊的50例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腔内病变的周围型病变患者,在无X线透视下按胸部CT影像学解剖定位,经电子支气管镜对肺部周围性病变进行肺活检术(TBLB)。结果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确诊15例,其阳性率为30%(15/50)。根据CT显示周围型肺癌不同病灶大小,与支气管镜活检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TBLB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病理类型中腺癌8例,鳞癌4例,大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1例,腺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P<0.05)。且靠近肺内带和肺门达12例,明显高于靠近肺外带及胸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患者操作方便安全,可多次施行,治疗效果较理想,是唯一能获得诊断和正确定位的可靠检查方法,可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