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手术时机及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 对26例27眼高眼压下PACG急诊行小梁切除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视力与眼压情况. 结果 手术均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眼压均能控制正常;视力:3例3眼为<0.1,19例20眼为0.1~0.3,4例4眼为0.4~0.6,大部分保留了可用视力. 结论 对于PACG急性发作,在经局部及全身综合药物治疗48~72h而眼压仍不易下降时,应行紧急抗青光眼手术,以抢救患者的视力.术中应注意控制眼压,以免眼压骤降而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同期联合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式将同期进行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的患者归为联合组(32例),将先行青光眼术再行白内障术的患者归为分期组(28例)。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变化及视力变化、中央角膜内皮计数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眼压均较术前低,视力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眼压低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联合组视力高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两组中央角膜内皮计数情况均改善,两组术后1、3个月时中央角膜内皮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青光眼同期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促进视力和眼压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小梁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虹膜切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手术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19例21眼高眼压下PACG急诊行小梁切除手术,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视力与眼压情况.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大部分病例保留了可用视力.术后眼压控制在15 mmHg以下18眼,15~ 20 mmHg3眼;术后视力光感-指数4眼;0.01 ~0.1 3眼:≥0.2 14眼.结论:对于PACG急性发作,在经局部及全身综合药物治疗3~4d而眼压仍不易下降时,应行紧急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使用多种药物3天不能控制眼压(≥40 mmHg)的56例(56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尽量降低眼压,术中少量、缓慢、多次释放房水,使用可调整缝线,术后恢复前房防止眼压过低。结果:未出现脉络膜上腔爆发性出血和恶性青光眼。术后患眼视力0.01~0.1 16眼,0.1~0.8 40眼,均好于术前高眼压状态下视力(P0.01)。术后眼压≤21 mmHg 48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3例脉络膜脱离,2例滤过过强致前房迟缓形成,2例滤过不畅致高眼压,均经过治疗后恢复。结论:持续高眼压急诊行小梁切除术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河南医学研究》2017,(18)
目的观察分析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3—8月泌阳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单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行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各35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医学综述》2016,(2)
目的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前房深度及眼压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组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术后观察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11±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5±6)mm Hg],前房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59±0.39)mm比(2.78±0.4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视网膜脱离、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2/60)比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与提高前房深度,从而提高预后视力,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在无眼部继发因素的情况下,周边部虹膜机械性堵塞前房角,房水外流受阻而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发作时,患者感觉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虹视、视朦、鼻酸、恶心、呕吐,严重时视力仅有眼前指数或光感,少数患者合并发热、寒战.眼部检查眼压升高、瞳孔散大、睫状充血、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前房浅、房角关闭.现将我院于2009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 ,其治疗一直是眼科医师关注的重大课题。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则上应在眼压控制在 2 6kPa(2 0mmHg)以下才能进行手术治疗〔1〕,因为高眼压下进行手术危险性大 ,而且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多 ,手术效果也较差。但是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一些病例经全身和局部足量的降眼压药物治疗不能降至正常而呈持续性高眼压状态〔2〕,为了挽救残存视功能 ,不得不在高眼压状态下对这类病人施行手术治疗。现将我院眼科近年来对 37例术前用药不能控制眼压的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闭角型青光眼行虹膜根切+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的疗效。方法对32例术前应用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此手术。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虹膜根切+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都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的视力都有明显提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 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2.5±1.7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26.5±3.2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分为A组(青白联合手术组,n=52)和B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n=76)。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眼压、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A组患者治愈率为90.4%,B组患者治愈率为86.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间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1,与B组[14.5%(11/7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青光眼患者,选择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在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70例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为单眼症状,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视力及眼压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水平为(0.75±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29±0.07)(P<0.05);观察组术后眼压水平(12.02±1.68)明显低于对照组(18.29±2.56)mmHg(P<0.05);观察组术后前房深度(3.60±0.16)mm高于对照组(3.09±0.35)mm(P<0.05).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比较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对于患眼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1月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8例(133眼),按术前眼压水平分为高眼压组(≥5.3kPa)和对照组(<5.3kPa).对2组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7例(39眼)高眼压难以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9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5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5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眼因晶状体膨胀明显,房角开放不理想,术后眼压仍维持在25~30mmHg,行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