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癌螺旋CT诊断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螺旋CT不同的扫描方法对胃癌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进展期胃癌232例进行螺旋CT扫描,其中门静脉单期增强84例,三期增强96例,人工气腹法螺旋CT增强(SCTPP)52例。结果 门静脉期单期增强,三期增强和SCTPP对进展期胃癌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75.0%,82.3%和96.2%。结论 胃癌术前分期首选螺旋CT三期增强,若仍无法准确评估分期的体瘦患者可选用SCTPP,术后复查首选螺旋CT门静脉期单期增强。  相似文献   

2.
3.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8月79例胃癌低张水充盈螺旋CT扫描和临床资料。结果 病变检出纺100%,定性准确率94.9%,分期准确性88.1%。结论 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在范围及深度等定位诊断上可弥补胃镜的不足,且比常规CT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客观认识螺旋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螺旋CT的问世 ,CT机的连续扫描能力大大提高 ,克服了传统CT扫描层面不连续显示和错层的不足 ,极大地改善了轴面CT图像质量 ,提高了三维成像的精度。同时 ,螺旋CT快速扫描技术解决了CT增强的时间窗问题 ,也使活动的胃肠道能清晰地“静态”显示。由此 ,CT对胃癌的检查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近 10年来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胃癌的螺旋CT扫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比较集中地归纳为 3个主要方面 ,即 :胃癌螺旋CT扫描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胃癌CT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和胃癌 (尤其是进展期胃癌 )分期的CT…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的螺旋CT(SCT)诊断分型。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6例椎间盘突出SCT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按突出物方向和形态,可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中央型、旁侧型、椎间孔型、外侧型、Schmorl结节5型及隆起、破裂、游离3个亚型。结论:细化腰间盘突出的SCT诊断分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索双能CT(DECT)多模态参数术前预测胃癌Lauren分型的价值。方法:搜集有完整双能CT扫描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Lauren分型为弥漫型、肠型和混合型者分别为33、19和15例。通过双能CT后处理软件得到碘图,测量动、静脉期图像上病灶的CT值及其差值(△CT)、碘浓度、碘图CT值(Overlay值)。采用多重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分型间各参数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按约登指数最大为原则得出诊断阈值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弥漫型胃癌的动、静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及△CT值分别为(1.61±0.68)、(2.77±0.72)mg/mL及(38.94±18.66)、(66.17±18.23)和(41.21±13.17)HU;肠型胃癌的上述参数值分别为(1.06±0.58)、(1.53±0.44)mg/mL及(26.16±12.70)、(38.91±10.67)和(22.74±10.73)HU;混合型胃癌的上述参数值分别为(1.08±0.41)、(1.77±0.45)mg/mL及(26.38±10.31)、(43.37±8.03)和(28.40±9.58)HU。弥漫型胃癌的各项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肠型及混合型胃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型与混合型两组间各项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静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及△CT值诊断弥漫型胃癌的AUC分别为0.736、0.709、0.944、0.927和0.858,诊断阈值分别为1.05mg/mL、28.75HU、1.95mg/mL、36.70HU和30.50HU,其中以静脉期碘浓度及Overlay值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双能CT多参数测量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的Lauren分型,其中以静脉期碘浓度和Overlay值的诊断效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10.
11.
多层螺旋CT胃癌术前TNM分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32例胃癌患者均在术前6天内行MSCT扫描,检查前20min饮水1000-1200ml,扫描前10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mg。平扫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开始于注射对比剂后30s,60s后为实质期,2min后为平衡期。32例中16例在同期行腔内超声检查,术前CT检查结果由2名资深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进行评定TNM分期,评定时根据需要行MPR重建;腔内超声检查由1位内科和1位外科医师分别完成;MSCT及超声分期结果均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T分期,MSCT分期T1-T2者敏感性为75%,准确性为68%,T3-T4者敏感性为98%,准确性为88%;特异性淋巴结N分期N1检出敏感性为60%,准确性为50%,N2-N3敏感性为82%,准确性为78%;远处转移本研究中出现较少,敏感性为75%,准确性为75%;综合评价TNM分期提示准确性为75%,腔内超声检查T分期敏感性为95%,准确性为90%;N分期敏感性为30%,准确性为21%;远处转移几乎无法显示,综合TNM分期准确性仅50%。结论 三期动态增强MSCT薄层扫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微小病变的检出率,可较准确地显示正常胃壁结构及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同时可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脏器的转移和播散,作出准确的TNM分期。MSCT和超声内镜检查两者相结合可有效地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对23例经上胃肠道钡餐造影(GI)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分别以多平面重建技术(MPR),3DCT技术(包括SSD和Ray Sum)和CT仿真胃镜技术(CTVG)进行后处理,分别评价所有重建影像显示胃肿瘤的能力以及影响因素,同时与上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所见比较。结果 3DCT和CTVG诊断23例胃肿瘤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5%和85.7%。以秩和检验比较,三维重建影像对胃肿瘤的整体显示效果接近GI和胃镜,但CTVG结合MPR影像对于评价粘膜下肿瘤的准确性则明显优于GI和胃镜。结论 综合运用MSCT及其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对胃肿瘤的检出,定位,分期等方面可发挥较大作用,是一种新的且具潜力的胃肿瘤检查方法,可作为传统检查方法的有益补充,在技术方面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和分析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在浸润型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2例浸润型胃癌患者接受了CT检查,经胃镜和/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经动态增强或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结果 32例CT检出病变31例,29例得到正确诊断。根据CT主要表现,浸润型胃癌分为4型;胃壁局限性增厚型4例;弥漫性增厚型5例;局限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0例;弥漫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2例,强化方式为;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8/23);门脉期渐进性显著强化(25/31);平衡期病灶延迟显著强化(17/23)。其他表现,腹水8例,网膜侵犯和腹腔种植11例。结论 使用服水低张,螺旋CT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技术,CT在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与胃钡餐造影 (GI)、纤维胃镜 (FG)及手术标本对照 ,明确螺旋CT(SCT)成像技术对溃疡型胃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0例溃疡型胃癌行胃产气后SCT检查 ,其中 32例行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2 6例有手术标本和胃镜录像。由 2位放射科医师对SCT及GI图像分别进行盲法阅读 ,评价病变的探测、Bor rmann分型及分析诊断可信度 ,阅片者间的一致度采用k检验。结果  40例溃疡性病变手术病理共检出 49个病灶 ,2位阅片者SCT各检出 47个 ,32例GI检查者 ,病理证实 40个溃疡病灶 ,2位阅片者GI各明确检出 16和 15个溃疡病灶。BorrmannⅡ、Ⅲ型癌的鉴别CT仿真胃镜 (CTVG)准确性为 92 .39%,GI准确性为 2 6 .92 %(P <0 .0 5 )。结论 SCT对胃部溃疡性病灶的显示及Borrmann分型优于GI。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时间窗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扫描CT征象在不同时相显示的最早时间和最丰富的时间,以便提出一个在时间窗上优化的扫描程序。材料与方法 41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病例,应用Siemens Somatom Plus 4A螺旋CT设备,采用100ml对比剂,3ml/s注射速度,于肿瘤靶平面进行动脉期(延迟14~21s)同层面动脉扫描,然后行全肝门脉期(延迟80~85s)扫描和肿瘤靶平面平衡期(延迟170~285s)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对胰腺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对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正常胰腺的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准直5mm,重建间距3mm)图像,由两位医师阅片并记录胰腺间接供血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直接供血动脉(胰背、胰横、胰大、胰尾、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的显示率。结果 胰腺的间接供血动脉全部显示,直接供血动脉显示例数分别为胰背动脉36例(62%),胰横动脉22例(38%),胰大动脉6例(10%),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38例(66%),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15例(26%),胰十二指肠下动脉26例(45%)。结论 螺旋CT动脉期薄层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间接供血动脉,但对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和靶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低剂量和靶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6例经肺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肺结节(≤3cm)的患者同时行肺部低剂量和局部靶螺旋CT扫描,所得图像分别就肺内发现结节(≤3cm)的数量及形态,结节内钙化,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改变等进行逐一判定,并分别做出定性诊断。结果 在上述不同的肺部CT扫描技术中,低剂量扫描时,除病灶结节征的显示率较常规剂量低外,发现结节的数量和其他征象如:钙化、毛刺征、支气管征、界面征及邻近胸膜改变等的显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靶扫描技术对结节征的显示明显优于上述2种扫描技术。结论 低剂量加靶螺旋CT扫描技术应为肺结节CT扫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静脉血栓螺旋CT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脑静脉螺旋CT(SCT)对脑静脉血栓(CV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例l临床怀疑或随诊CVT的患者行脑静脉SCT检查,以原始图像为主结合各种重建图像,并与MRI、MRV、脑静脉DSA对照分析。结果脑静脉SCT对中至大的脑静脉(窦)显示率达90%-100%。20例中,确诊为CVT11例,急性期2例合并脑水肿1例,随诊亚急性和慢性血栓再通9例,另9例排除了CVT可能。结论脑静脉SCT是诊断脑静脉病变可靠、有效和快捷的检查方法,尤其对急性或慢性期CVT的诊断,CVT治疗后随诊,以及脑水肿、脑出血等脑实质并发症的显示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门脉受侵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门脉受侵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75例患者于肝脏术前进行了螺旋CT静脉成像,总共评价了225支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受侵情况,包括包需求量、闭塞和癌栓形成,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发现了43支受侵中的42支和182支无受侵中的180支,SCTP判断门静脉受侵的总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8.9%,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99.4%。结论 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诊断门静脉受侵中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