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丽娟  许航  朱小威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6-2437
目的对鞍山市2005-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临床疑似麻疹或风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该市3a共检测麻疹或风疹疑似病例血清1337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744例,阳性率为55.6%;风疹IgM抗体阳性39例;阳性率为2.9%。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达到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梧州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排除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中的风疹患者等其他出疹性疾病,为制定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疑似麻疹患者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风疹IgM抗体.结果 采2005~2010年共收检梧州各市县送检疑似麻疹患者血清331份,麻疹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3.
刘兰吉  张海滨  罗永松 《职业与健康》2011,27(7):716+841-F0002,F0003
目的对2010年秦皇岛市麻疹疑似病例进行l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结果2010年该市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10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35例,风疹IgM抗体阳性30例。麻疹、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6月份,麻疹共发病89例,占65.93%。风疹共发病25例,占83.33%。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51.11%)。结论4岁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1岁及以下婴儿患病率最高,提示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因此进行IgM抗体检测可以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以来收集的部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采用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捕捉EIA法进行检测。结果在514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4.01%,其中6例属于麻疹IgM、风疹IgM抗体双阳性;对442例麻疹k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329份阳性,阳性率65.18%。说明疑似麻疹病例中大部分是风疹病例,均为临床误诊所致。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丽琼  速存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8-4169
[目的]为科学地鉴别麻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准确掌握麻疹疫情。[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6年收集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560份,采用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捕获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560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412份,阳性率为73.57%。对148份麻疹Ig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44份阳性,阳性率为29.73%;各年龄组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疹病人麻疹疫苗接种率仅为9.82%,接种史不详的占70.0%。[结论]说明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为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5年~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抗体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2005年~2007年海淀区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通过结果分析麻疹、风疹流行特征,为其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年~2007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用SPSSl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42.6%,风疹IgM抗体总阳性率19.1%;麻疹、风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在1-40岁,高发年龄为21~30岁;麻疹2007年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2年(X2=146.94,P<0.01),风疹2007年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2年(X2=144.62,P<0.01);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主要为外来病例,占全部阳性病例的57.2%.结论:海淀区麻疹2006年高发、2007年低发,说明对此病控制有力;对2007年风疹的高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二者发病年龄逐步后移,2l~30岁为一个发病高峰,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及青工聚集地逐步成为麻疹、风疹发病的主要群体,建议及时在此年龄段补种"麻风腮联合疫苗";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有效控制流动人口麻疹、风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巴南区网络直报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的实验室分类情况,为消除麻疹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南区2008-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疑似麻疹和风疹病例急性期血清IgM抗体,并采用Excel2003软件对实验室诊断的麻疹和风疹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407份疑似风疹、麻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IgM阳性标本25份,阳性率6.14%,风疹IgM阳性标本150份,阳性率36.86%,麻疹IgM和风疹IgM双阳性标本1份,阳性率0.24%。结论 2008-2009年巴南区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风疹阳性率低,应继续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等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1999年风疹流行情况的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为了解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 ,对 9个地区出疹性病例进行了调查 ,并随机采集急性期血清 2 31份进行风疹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2 31份血清中 ,麻疹IgM抗体阳性 39份 ,分属 10次流行 ;131份血清中 ,风疹IgM抗体阳性 92份 ,分属 13次流行。采血时间与风疹IgM抗体检出率密切相关 ,以出疹后 5~ 14天检出率最高 (85 71% )。流行人群中以学龄儿童为主 ,其中 11~ 15岁风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 (81 40 % ) ,其次为 7~ 10岁 (6 4 79% )。所有血清标本均以疑似麻疹病例报告送检 ,均无风疹疫苗免疫史 ;其中从两个县的送检血清标本中还发现风疹和麻疹同时在不同乡、镇中流行的现象。以上结果提示 :江西省风疹流行情况有时严重 ,人群抗体水平低 ,且与麻疹混淆 ,误诊情况普遍。因此 ,加强风疹疫苗接种和风疹IgM抗体检测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疑似麻疹血清IgM抗体检测2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准确鉴别麻疹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及时掌握麻疹疫情.方法 对甘孜州2005-2007年219例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的疑似麻疹病例,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75份,阳性率为80.00%.对4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20份阳性,阳性率为45.45%;各年龄组问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疹患者麻疹疫苗接种率9.59%;接种率不详66.67%.结论 疑似麻疹病例中有一部分风疹病例,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分析,可以科学鉴别麻疹和风疹,为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天津市南开区2011年麻疹与风疹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1年检测2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均为阴性;检测209份风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阳性116份,阳性率为55.50%。风疹以暴发居多,年龄主要分布在15~25岁组,季节多集中在4~6月。出疹后4~28d采血的IgM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风疹病例无免疫史或者免疫史不详的占89.00%。结论加强疫苗的常规免疫工作,加强大中专院校学生聚集场所风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加大消毒和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7q011年惠州市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今后防控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送检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样本进行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惠州市共检测805份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样本,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47份,阳性率为67.95%,检出风疹IgM抗体阳性94份,阳性率为11.68%;风疹阳性样本占麻疹阴性样本数的36.43%(94/258)。2007--2011年各年间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样时间在出疹后4~7d的检出率最高,达到84.63%(391/462),不同采样时间的IgM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病例多集中在4岁及以下婴幼儿,占68.92%(377/547);风疹病例以15~24岁青少年为主,占52.13%(49/94);不同年龄组麻疹、风疹IgM抗体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开展麻疹疑似病例IgN抗体检测对病例的快速确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起到关键作用。建议进一步提高麻疹实验室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达到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元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分析监测结果,掌握广元市麻疹、风疹疫情动态及流行趋势,为加速麻疹控制与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广元市各县区2003-2007年采集的疑似麻疹、风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检测.结果 2003-2007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706份,其中麻疹IgM阳性417份,阳性率59.07%;风疹IgM阳性116份,阳性率16.43%.各县区均有疑似病例送检,发病高峰在3~6月份.麻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8个月~15岁儿童,风疹发病人群以6~15岁儿童为主.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医疗条件较差的中、小学及幼儿园. 结论 广元地区3~6月份麻疹、风疹疫情形势严峻,为达到2012年麻疹消除目标,需要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深圳市1998~1999年发热出疹性病例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共检测RFIs 328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54.8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9.45%.RFIs病例中麻疹和风疹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季.麻疹发病以少年儿童为主,而风疹主要发病对象则出现两个非连续年龄高峰期,分别为儿童高峰期和青少年高峰期.180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3.89%.结果显示,RFIs病例中以麻疹、风疹为主,其分布也与麻疹、风疹流行特征相似.有必要将RFIs病例血清学监测列入计划免疫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鄂尔多斯市人群麻疹、风疹抗体分布,了解血清流行病学规律,从而为预防和控制麻疹、风疹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阶段整群抽样后,随机抽取东胜等4个区(旗)为调查地区,对672名5~20岁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和风疹IgG、IgM抗体,对人群麻疹与风疹IgG抗体做了交叉性分析.对结果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IgG抗体总阳性率为91.8%,流动人口聚集的东胜区最低(78.1%);最高为17~20岁组,最低为13~16岁组.风疹抗体总阳性率为23.2%,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农区明显低于牧区.结论 人口密度较高地区及流动人口聚集区麻疹、风疹流行的可能性更大.加强麻疹监测,及时报告首发病例并进行血清学诊断分类,加强流动人群儿童的预防接种,提高免疫覆盖率,尽快普及风疹疫苗的免疫,是控制爆发或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 (RFl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方法  1998~2 0 0 1年 ,在铜陵市采集了爆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  74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 15例 (2 0 .2 7% ) ;风疹IgM抗体阳性 15例 (2 0 .2 7% )。RFls病例的发病高峰为春夏季 ;15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 ,有免疫接种史者占 6 0 .0 0 % (9/ 15 ) ,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者占 4 0 % (6 / 15 )。结论 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ls的重要手段 ;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 ,积极推行风疹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和风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2005——2008年麻疹、风疹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市麻疹网络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分析监测结果,掌握兰州市麻疹、风疹疫情动态及流行趋势,为加速麻疹控制与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兰州市各县、区2005—2008年采集的疑似麻疹、风疹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检测。结果2005—2008年共检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标本1467份,其中麻疹IgM阳性320份,阳性率为21.81%;风疹IgM阳性515份,阳性率为35.11%。各县、区均有疑似病例送检,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6月份。麻疹、风疹发病人群均主要集中在5岁以上儿童。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医疗条件较差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结论兰州地区每年3~6月份麻疹、风疹疫情形势严峻,为达到2012年麻疹消除目标,需要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8.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宜昌市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在局部地区仍时有暴发,局部发病率较高,往往影响全市麻疹流行强度。为加强麻疹监测,控制麻疹暴发,宜昌市卫生防疫站于1998年建立起麻疹监测实验室,对临床上诊断的麻疹疑似病例进行了麻疹IgM抗体(抗MV-IgM)和风疹IgM抗体(抗RaV-IgM)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血清来源1998年3月~2000年6月宜昌市及所辖县(市)送检的部分麻疹疑似病例血清116例,接触者血清23例,-20℃冰箱冻存并统一检测。1.2 血清抗体测定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南宁市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对2011-2013年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及风疹IgM抗体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3年南宁市共采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630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31份,阳性率为20.79%;风疹IgM抗体阳性107份,阳性率为16.98%。各年间麻疹、风疹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5,P<0.05;χ2=30.36,P<0.05)。采血时间在出疹后第0~3天、4~7天、8~14天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麻疹发病主要在城区,占82.44%,时间集中在5-8月,占77.10%。麻疹病例以2岁以下儿童和18岁以上成人为主,分别占61.83%和31.30%;风疹病例主要分布在10~15岁年龄组,占45.79%。结论消除麻疹应将提高首剂含麻疹类疫苗及时接种率作为优先策略,加强以个案为基础、实验室支持的麻疹监测系统管理,加强实验室监测,提高麻疹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2006-2011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汉中市麻疹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汉中市11县区疾病预控制中心送检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标本490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78份,阳性率为56.73%;各年份间和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的发病数逐年下降.对6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测定,阳性率为45.31%.麻疹在3-6月份高发,4月份为发病高峰.不同免疫史间麻疹Ig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成人的强化免疫.加强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及时查漏补种,提高接种质量,做好疫情监测.对风疹的预防控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