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囊瓣膜成形术已成为婴儿重度肺瓣膜狭窄的治疗方法,尽管婴儿的发病率和瓣膜球囊成形术的死亡率均高于较大年龄组,但与外科瓣膜切开术相比,结果仍令人乐观。体重低于2.5kg的早产儿或新生儿球囊扩张术尚无报道。作者报道1例1.22kg早产儿的成功治疗经验。患儿为孕28周双生第1胎,出生体重1430g。第12天,由于严重的肺瓣膜狭窄,体重降至1220g,超声心动图显示120mmHg的Doppler压差梯度。第15天进行全麻下心导管术,为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7岁。因"自幼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剧烈活动后气促2年"于2009年4月入院。该患者幼时曾在当地心脏中心就诊,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由于症状不明显,一直予随访,平时基本不参加大运动量体育活动。近2年来感觉剧烈活动如登高楼后有气促感而入我院,  相似文献   

3.
退行性钙化主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合并主动脉瓣返流的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221004徐州解放军第97医院项军屈健梅健张新建徐卫东刘牧关键词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随着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广泛开展,经验不断积累,适应证亦有...  相似文献   

5.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血管之不同病变水平的不同直径的狭窄应用超薄型Meditech与Tegwire 型导管组合,分别做较大与较小血管的成形术。首先经无症状的腿穿刺行诊断性造影,血管成形术前,将导管沿主动脉分歧送入,置于拟治疗侧的髂外动脉内,然后作顺行穿刺进入股总动脉,把一支5F 诊断导管插入浅股动脉,沿着导管将导丝小心地穿过近端病变,将原导管调换为适当大小的超薄型球囊导管扩张病变。一旦获得满意结果,将球囊导管留在治疗的病变远端,然后沿该导管送入适当尺寸的Tegwire 球囊导管,轻轻地通过和扩张更远端的病变。经髂外动脉内的导管注射造影剂核实扩张结果,一旦成形术完成则将Tegwire退入超薄导管内,然后从双侧腹股沟拔管和加压  相似文献   

6.
应用乳胶尼龙网球囊导管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93例,女63例,男30例,平均年龄38岁。成功90例结果表明: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7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于2008年3月24日入院就诊.CT检查示:右侧颞叶、顶叶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图1),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首先行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栓塞及右侧椎动脉开口处支架植入,分期全身麻醉下行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球囊扩张,扩张术后左大脑前动脉A1段狭窄消失(图2).术后患者左侧肢体无力症状缓解.22个月后造影复查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管径正常,无再狭窄(图3).  相似文献   

8.
报告8例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PBPV)的结果。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26岁。7倒用单球囊、1例双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口直径由8.4±2.2扩张至16.4±1.5mm,右室收缩压由16.9±5.3下降至9.1±3.8kPa,右室-肺动脉压差由14.9±5.1降至6.6±3.9kPa;心排血指数由3.2±0.3增加至5.1±0.7L/min·m~(-2)(P均<0.001)。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杂音明显减轻。术后4~5天出院。  相似文献   

9.
HSRA联合PTCA或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HSR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对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1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3.6±5.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7.0±9.4)%,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7%,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1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治疗锁骨不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能树  吴恩惠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4):187-189,T027
  相似文献   

11.
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3~36岁,体重12~65kg。全部病例术前均有活动后感心慌、气促、乏力,活动量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唇及四肢末梢青紫,体检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厚;X线片可见两肺血减少,肺动脉段凹陷,肺动脉瓣上有“狭窄后扩张”征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支持肺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右心导管检查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力阶差均>(16.41±4.14)kPa,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扩张前常规右心插管测压,并正、侧位右心室造影,确诊肺动脉瓣狭窄的类型(图1),测量瓣环大小,然后…  相似文献   

12.
经皮经腔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1例有13处狭窄病变,PTA 成功9例,其中7例的狭窄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减轻。血压由PTA 前的平均11.12/7.02kPa 升高至PTA后的16.88/10.48kPa。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PTA 成功的9例随访1~12月(平均5.9月)。除1例1年狭窄复发外,其余均无症状。本组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近11年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单纯PS 48例.行瓣膜扩张术前先确定PS的类型和测量瓣环大小,球囊直径选择比瓣环径线大20% ~ 40%,扩张后即刻测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P),观察比较PBPV后肺动脉瓣开放、射流及肺动脉瓣、右房室瓣反流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38例采用单球囊,10例双球囊扩张,均扩张成功,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BPV是治疗单纯PS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已成为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殷亮  王志农 《人民军医》2008,51(11):724-725
目的: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合并房颤(AF)的疗效。方法:检索1996-2007年国内外关于PBMV治疗MS合并AF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0篇,合计病例4207例(AF组1937例,NSR组2270例)。经Meta分析,NSR组术后具有良好的即刻效果,手术操作成功率优于AF组,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压力、左房前后径的改善明显优于AF组(P〈0.01),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BMV治疗MS时,窦性心律患者比AF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术后即刻效果,但两者长期随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1995~2001年我院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32例的经验。方法 本院住院患者32例,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结果 本组32例右室收缩压:术前(93.5±28.5)mmHg,术后(42±9.0)mmHg;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术前(76±30)mnHg,术后(24.5±8.5)mmHg;术后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25mmHg达90.6%。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病例和手术方法的选择,精确测定肺动脉瓣直径和选择大小合适的球囊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17.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1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对肺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8年9月~2 0 0 4年7月共完成16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女8例,男8例,年龄2~5 8岁,单纯PS9例,合并房缺1例,术前经病史、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其中术前经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方法 经皮Seldinger穿刺右股静脉成功后,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测跨瓣压差。用6F猪尾巴导管行右室造影: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来选择球囊大小。前7例用J型钢丝经右心导管送至左上或下肺动脉远端,后9例用左房钢丝盘在扩张的肺动脉内。用扩张管扩张皮下及股静脉,前14例用Inoue左房室瓣球囊,后2例用自制肺动脉瓣球囊,参照造影影像定位,将球囊前囊打起,后撤至肺动脉瓣口上,将后囊打起,腰部消失反复扩张2~3次,听诊杂音,撤出左房钢丝,用球囊连续测压,测术后跨瓣压,再次右室造影(取左侧位)。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跨瓣压差2 5~110mmHg,术后跨瓣压12~4 2mmHg ,术前多普勒超声估测跨瓣压差2 4~112mmHg,术后估测跨瓣压差15~4 0mmHg ,其中以重度狭窄者扩张效果最好,有1例术后跨瓣压差为0。但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透视下双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疗效。方法17例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患者,在透视下行经肛门双球囊导管成形术。13例因恶性、4例因良性病变而接受结、直肠外科手术。16例因部分性梗阻表现为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增多,1例患者因溃疡性结肠炎,作全结肠切除术 临时性肠造瘘术后,其吻合口狭窄由内镜和钡灌肠检查发现并确定为良性。随访期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在透视下进行了双球囊导管成形术1次。双球囊扩张成形术中,先用单球囊(直径为20mm)作为初步扩张,再附加第2枚球囊(直径为10、15或20mm)进行双球囊导管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球囊导管成形术后,症状完全改善12例(71%)、部分改善5例(29%)。未发生如肠破裂或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平均随访23个月(1~62个月),1例6个月后狭窄复发,给予再次双球囊导管成形术后,狭窄症状消失。结论透视下双球囊导管成形治疗良性结直肠吻合口狭窄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两种国产经导管自膨式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Venus-A、VitaFlow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性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7月华中阜外医院采用一代Venus-A瓣膜/VitaFlow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79例重度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Venus-A组54例,VitaFlow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和1年随访结果。结果 Venus-A组、VitaFlow组瓣膜植入成功率分别为1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VitaFlow组与Venus-A组相比球囊预扩张比例较低(88%比100%)、后扩张比例较高(12%比0)(均P<0.05)。两组患者TAVR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术后1年Venus-A组中量及以上瓣周漏发生较VitaFlow组少(5.8%比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脑卒中、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永久起搏器植入率低(P>0.05)。Venus-A组、VitaFlow组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3.7%、0(P>0.05)。结论 虽然两种自膨胀瓣膜在TAVR治疗重度AS患者术中行球囊预扩张和后扩张比例有差异,但术后近期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20.
经皮球囊扩张导管技术自1964年由Dotter和Judkins首先应用于周围动脉狭窄处,使阻塞血管再通获得成功。到1977年Gr(?)ntzig将这种导管进行了改革,并将其应用于肾动脉及冠状动脉,从而使部分动脉闭塞的患者避免了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导管工艺及临床操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成功率及应刑范围更为广泛。1979年Semb等人采用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使肺动脉与右心室之间的收缩期压力阶差明显缩小,并将此称之为“球囊瓣膜成形术”(Balloon Valvuloplasty)。目前,已开展了主动脉缩窄(Aortic Coarctation);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Artery Stenosis):以及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lloon Artriol Septostomy)并收到了明显疗效,避免了部分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