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以血小板显著增多首发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应用骨髓细胞涂片、骨髓活检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发现:以血小板显著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是一组具有独特临床和生物学特点的疾病,骨髓细胞涂片和骨髓活检表明,骨髓增生活跃,以巨核系异常增生为主,血小板大片戍堆,可见圆形核小巨核细胞,中等度白细胞增多,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均证实存在有Ph染色体和(或)表达bcr/abl融合基因,对此类患者应该早期进行积极治疗,甚至进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干预;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则不宜过多地使用化疗药物,否则反而诱致白血病的发生。结论:对血小板明显增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这对于ET及CM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慢性髓系白血痛(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探讨慢性髓性白血病Ph染色体及bcr/abl融舍基因检测对CML早期诊断、分型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常规G显带后分析,观察有无Ph染色体,PCR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合形态学特征对51例CML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51例患者中Ph+/bcr/abl+或Ph-/bcr/abl+共48例诊断为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占94%,其中1例为妊娠合并慢拉白血病;Ph-/bcr/abl-3例占6%,其中2例为非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1例为慢性粒单棱细胞白血病(CMML).结论 Ph染色体及ber/abl融合基因检测将CML患者进一步区分为三型:典型(Ph+/ bcr/abl+或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非典型(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痛(a-CM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明确诊断、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8p11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EMS)是与定位于髓系和淋巴系细胞8号染色体短臂(8p11)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易位相关的侵袭性肿瘤。EMS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骨髓中髓系增生、嗜酸细胞增多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为特征。EMS短期内将进展为急性白血病。EMS预后差,目前只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控制该病。在分子水平,所有病例均涉及8p11的FGFR1基因易位,新融合蛋白通过诱导FGFR1基因二聚体化,组成性激活酪氨酸激酶活性,导致细胞增殖及恶性转化。迄今,已鉴定出的与FGFR1形成融合蛋白的伙伴基因有14例(包括13例易位与1例插入),现就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等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形态学酷似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及细胞遗传学特点,用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骨髓细胞核型,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测定骨髓细胞的杂交信号。结果表明:该患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为淋巴系统疾病,但免疫表型分析亦为髓系抗原表达,细胞遗传学分析该例患者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对化疗反应性差。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可表现淋巴细胞样特点,结合免疫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类别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M0进行诊断。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最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验证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及衍生9号染色体中间缺失的有效性。应用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对97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常规细胞遗传学显带分析确诊的CML患者进行FISH检测,对具有der(9)中间缺失的病例再进行ASS基因探针的FISH检测,并取同期129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除外血液肿瘤性疾病及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97例CML患者中9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经典的t(9;22),6例为变异易位。经FISH检测所有患者均具有bcr/abl融合信号,其中16例具有der(9)中间缺失,占16.5%,在16例der(9)中间缺失的病例中13例具有ASS基因的缺失。129例阴性对照患者均未检测出bcr/abl融合。结论:国产LSI bcr/abl ES探针能有效识别bcr/abl融合及der(9)中间缺失,无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ES-FISH检测结果与G显带核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和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直接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2例供者为女性的男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allo-PBSCT后,染色体检测持续46,XX。最长生存已50个月。4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经allo-PBSCT。后,Ph染色体阳性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加干扰素治疗,已生存70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2例,最长生存已27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1例,已生存14个月。2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出非特征性染色体畸变,复发后再化疗达完全缓解,最长生存期达81个月。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测可观察近期疗效,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式RT-PCR)动态检测白血病bcr/abl、PML/RARa及AML/ETO融合基因在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对231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ETO融合基因作检测,同时结合患者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9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79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4.0%;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0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36.4%;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9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58.0%;3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患者中,9例AML/ETO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8.2%。结论:巢式PCR是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为白血病患者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诊断依据,并可作为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M-bcr/abl和m-bcr/abl两种类型融合基因在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并且绝大多数病例同时进行了免疫表型和DNA倍体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25%(12/48)的病例M-bcr/abl或m-bcr/abl融合基因阳性,m-bcr/abl阳性率略高。分析bcr/abl阳性病例的免疫表型,发现大多数病例为B系标志阳性,但部分T系标志阳性的病例也检测出M-bcr/abl或m-bcr/abl,说明bcr/abl阳性ALL病例以B系标志阳性者居多,T系标志阳性的ALL病例也可为bcr/abl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均为造血多能干细胞缺陷的骨髓增殖性疾病,有时可互相伴随及转化。90%以上的慢粒患者存存Ph′染色体,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是22号染色体上的断裂点簇区域(bcr)基因片段与9号染色体上的abl基因异位融合所致。近年来应用RT/PCR技术检测bcr/abl mRNA,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治疗及微小残余病变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技术对20例患者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进行动态监测,随诊3年。结果 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9例患者Ph染色体阳性,20例均有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其中11例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患者中9例患者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消失,提示遗传学缓解率为81.8%。9例应用常规化疗的患者随诊3年,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均未转阴。结论 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动态监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格列卫治疗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后骨髓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R显带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服用格列卫前后骨髓标本中Ph染色体和bcr/abl基因的表达。结果用药后9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7例分别在用药3~24个月后染色体检查为Ph染色体阴性,1例用药1个月后其Ph染色体仍为阳性,后失访;1例用药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30%;1例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6个月后其Ph染色体阳性率为70%;1例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1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60%。服用格列卫的CML病人Ph染色体转阴后仍能检测到bcr/abl基因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77、5.13,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bcr/abl基因表达逐渐降低。结论格列卫能有效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并且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观察吉西他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及bcr/ablmRNA的作用,收集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的及骨髓象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骨髓液,分为吉西他滨组(加入吉西他滨,调整浓度为10μg/ml)和对照组,培养48小时后收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标本骨髓G-CSFR的表达率;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标本bcr/abl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吉西他滨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及骨髓象正常者骨髓G-CSFR的表达率分别为(50.72±8.57)%、(36.32±4.25)%和(59.42±7.62)%。对照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及骨髓象正常者骨髓粒系G-CSFR的表达率分别为(45.42±6.52)%、(30.58±5.68)%和(58.56±5.54)%。两组CML患者骨髓G-CSFR的表达率分别与骨髓象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ML慢性期患者与急变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吉西他滨组CML患者G-CSFR的表达率与未加药组相应组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吉西他滨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bcr/abl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吉西他滨组与对照组、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G-CSFR表达率与bcr/abl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下,吉西他滨可以提高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骨髓G-CSFR的表达率,对bcr/abl mRNA表达的作用不明显,CML慢性期、急变期患者G-CSFR表达率与bcr/abl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ll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方法对CML病人干扰素治疗后疗效监测的意义,本研究采用D-FISH方法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应用干扰素治疗前后骨髓间期核细胞进行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并与RT-PCR方法检测bcr/abl mRNA及传统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Ph染色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2例CML病人D-FISH bcr/abl融合基因在干扰素治疗前均为阳性,其平均检出率在干扰素治疗前后分别为96.4%和58.6%,其中2例治疗前P染色体阴性病人,D-FISHbcr/abl融合基因在干扰素治疗前后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4.0%和70.1%。D-FISH方法检测的22例病人中,4例为部分反应,4例为微小反应,其余14例为无反应。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果:D-FISH方法直接检测CML病人间期核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克服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只能进行分裂中期核细胞分析及RT-PCR方法不能定量检测的不足,为CML干扰素治疗后克隆缓解程度的评定提供了更方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罕见表型的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ight p11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EM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罕见累及T/B/髓三系的EMS病例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同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的2例类似病例进行讨论.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