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缓慢进展、逐渐加重的多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RA发病早期以关节晨僵、肿胀、疼痛为主,若不合理治疗,可较快出现关节畸形,最终导致关节功能丧失.RA常以发作期、缓解期交替出现为临床特点.在RA活动期,滑膜炎症活跃,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破坏加速[1],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RA活动期是解除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同时RA缓解期的后续治疗,亦是巩固疗效、改善病情、防止复发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i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表现为以关节腔滑膜的慢性炎症为特点的对称性多发性反复发作型关节炎.受累关节常为手足小关节,晚期多数导致关节破坏,强直和畸形及严重的功能障碍,此外还伴有低热、贫血、体重减轻及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目前认为RA是一种被遗传因素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有家族易感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W4及HLA-DRW4相关.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表现为发病的异质性、系统性等.其发病具有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等特征.本病呈全球性分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疑难杂症之一,该疾病不易治愈,一旦患病往往是终身罹患.RA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关节症状,可出现晨僵、关节肿胀、关节畸形及关节功能障碍等,早期发病隐匿,容易漏诊、误诊,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可逆阶段.因RA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尚无根治此病的方法,临床治疗多以缓解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防治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西药治疗RA因长期服用毒性较大,不良反应较多,部分患者疗效较差等因素,给治疗带来诸多困扰.中药治疗RA历史悠久,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现就类风湿关节炎中药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靖  周彬  王彦丽  高文远  郝娟  刘振  武珊珊 《中草药》2013,44(15):2189-219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在中医属“痹证”范畴,中药治疗RA多从散风、驱寒、祛湿3方面入手.近年来,中药治疗RA的研究成果颇多,具有安全、效性、双向免疫调节的优点,对于缓解和控制病情具有明显的效果.综述近年来具有抗RA作用的散风、驱寒、祛湿等中药的研究概况,为今后中药抗RA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此外,肺、心、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亦可受累,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滑膜反复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1].随着现代医学对RA认识的进展,中医学者能结合现代医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中医药在治疗RA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e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是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滑膜及关节软骨损害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一旦发病,往往终身罹患.由于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西医尚无特异疗法.近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中医中药治疗RA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为常见炎性关节病,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RA 临床表现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此外,患者尚可有全身表现.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8.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以慢性、对称性、破坏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我国该病患病率为0. 32%~0. 36%~([1]),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滑膜关节受累及的程度会逐渐加重,引起关节畸形,甚至导致终生残疾~([2])。RA的治疗至今仍面临着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雷公藤对其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广泛共识,但其对不同病程RA疗效的系统评估甚少.本文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近几年使用以雷公藤为主的中药汤剂治疗的RA患者按不同病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治疗RA有较大优势,笔者现将近年来诊治RA体会加以总结,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RA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分级、X线分期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X线分期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中医证候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RA关节功能分级与X线分期呈正相关(P<0.01).湿热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湿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Ⅰ、Ⅱ级;肾气虚寒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Ⅱ、Ⅲ级. 结论 RA患者X线分期越高,关节功能分级也越高;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少,而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则以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对称性的手足多个小关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常见症状是关节肿痛,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僵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内分泌、代谢、遗传、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RA除具有慢性非特异性关节炎症改变外,还可有多种关节外其他系统的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关节破坏和功能丧失。中医学认为,脾虚是RA发病的内在条件,湿浊是其进展的潜在诱因,毒邪是其病理基础,络阻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医以运脾祛湿、解毒通络法为治疗RA的基本法则,健脾除邪以固本,解毒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通络可促进关节周围血液循环,预防及减轻关节变形。  相似文献   

15.
试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炎症为主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疾病,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最终可导致残废.RA属中医"痹证"、"历节"、"尪痹"等范畴.目前,现代医学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治疗RA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在临证时,发现治疗RA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RA是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6%左右[1],是造成患者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梁栋 《光明中医》2012,(9):1934-193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有效治疗。RA属中医学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影响多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的进行性炎症和破坏、畸形、活动能力丧失、甚至永久性残疾.尽管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所涉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但仍无完全治愈RA的药物与疗法.长期以来为更好地阐明RA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模型研究.因此,本文对各类RA...  相似文献   

19.
郭翠敏  苏佳 《河北中医》2011,33(5):693-69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报道RA发病率约为0.32%-0.40%,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70%以上的RA患者存在关节侵蚀性改变,其中约90%发生在疾病发展的前两年;约14%的RA患者在发病的12个月以内就不得不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炎症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最终导致关节破坏,运动障碍,关节强直畸形而致残.本病属“痹症”范畴.现就近几年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