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心肌酶谱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普通细菌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分别54、40例,在发病后第5天、第10天及2周进行急性期血清心肌酶谱测定,与36例正常健康新生儿进行对比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发病后第5天MP组、N-MP组患儿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N-MP组心肌酶谱均高于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MP组、N-MP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MP组高于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N-MP组心肌酶谱基本降至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组心肌酶谱仍明显高于MMP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升高出现迟、程度重、恢复慢;对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高度重视心肌损伤方面的监测,常规不同时段反复检测心肌酶谱,以了解其心肌损害情况,以便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意义,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52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病情检查结果分为重症肺炎组(101例)、轻症肺炎组(51例),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病毒性肺炎组(76例)、细菌性肺炎组(62例)和其他肺炎组(14例),同时联合检测CRP、心肌酶谱和血气分析,观察各组的差异性并与5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患儿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均有不同程度异常,除轻症组患儿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检测项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儿CRP增高最明显,与病毒性肺炎组、其他肺炎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患儿以混合性酸中毒为主,轻症肺炎组患儿以呼吸性酸中毒为主。结论新生儿肺炎可致心肌损害、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同时检测CRP、心肌酶谱及血气分析有助于及早发现患儿心肌损害和损害程度,对掌握和纠正酸碱失衡、低氧血症,改善肺泡通气功能,正确判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肺炎并给予正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818-2818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1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165例,进行急性期心肌酶值测定,观察其心肌损害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有明显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情况。方法对5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活性测定及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组的血清心肌酶显著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肌损害较重,心肌酶谱测定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在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参考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对其中心肌酶异常的19例患儿在恢复期进行复查,并与4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明显下降,CPK-MB,LDH仍高于对照组(分别是P<0.0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PK-MB作为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支原体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病例资料,根据感染类型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68例)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62例)。比较两组患儿发病月份分布情况、临床特征及X线胸片表现。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流行于8~12月,沙眼衣原体肺炎主要流行于4~8月,且肺炎支原体肺炎组9~11月患病率高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6~7月患病率低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咳嗽、发热、气促发生率均高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发绀及眼部分泌物发生率低于沙眼衣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X线表现均以间质性肺炎最为常见,且各肺炎类型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易出现咳嗽、气促及肺部中细湿啰音等表现,沙眼衣原体肺炎患儿易出现发绀、咳嗽等表现,应及早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促进各临床症状的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脂溶性维生素治疗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西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伤的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再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脂溶性维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一般情况及疗效,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T(cTnT)、炎症因子及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E选择素(E-selectin)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X线检查阴影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4.00%、9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心肌酶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腺脱氢酶(LDH)、肌酶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Tn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指标的水平均出现下降,且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RDW及E-selec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脂溶性维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疗效显著,既能缓解气道炎性反应,又能有效改善并发心肌损伤,降低RDW及外周血E-selectin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炎性介质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血清炎性介质相关指标、心肌酶谱相关指标、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2(IL-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能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炎性介质、心肌酶谱、血小板参数,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过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许昌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70例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患儿,其中36例喘息性肺炎发作者纳入对照组,34例无喘息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纳入观察组。采集所有患儿血液分析MP抗体(MP-Ig M)阳性率和过敏情况,收集患儿有无过敏史,比较两组患儿MP-Ig M阳性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过敏性病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分析MP-Ig M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食物性过敏源远高于吸入性过敏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阶段支原体MP-Ig M阳性于1~3岁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肺炎的重要因素是有家族过敏史、食物过敏史、患儿年龄及特应性体征,应尽早治疗,预防小儿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98例窒息后心肌损伤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给予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谱、ECG变化.结果 磷酸肌酸钠治疗7天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ECG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对于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伤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心肌酶谱可出现下降,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SARS患者与普通肺炎患者心肌酶谱的差别.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ARS患者和普通肺炎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活力.结果SARS患者血清HBDH、LDH活力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0.01),AST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肺炎患者(P<0.05);而CK和CK-MB的活力高于普通肺炎患者,但二者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ARS患者血清心肌酶活力高于普通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中西医2方面分析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中医思路,以指导中西医临床。方法:对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谷草转氨酶(AST),按年龄、体温及病情分组,进行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年龄组肺炎患儿血清CK-MB均数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患儿的CK-MB增高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温组患儿CK-MB增高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情组患儿CK-MB增高数比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多数伴有心肌损害,与年龄、病情轻重有相关性,年龄越小或病情重的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高,与体温的高低无相关性。为急诊儿科医师分析病情提供参考,为中医从瘀论证儿童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患儿肺炎支原体(MP)抗体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检测和分析,探讨MP感染和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单纯MP感染、CVA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中MP抗体和总IgE水平,并分析各组间MP抗体阳性率、IgE水平的差异。结果 CVA组MP抗体阳性率为34.09%,对照组阳性率为9.10%,CVA组M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和MP感染组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抗体阳性CVA组的IgE水平明显高于MP抗体阴性CVA组;各组患儿血清IgE水平与MP抗体滴度相关,当MP抗体滴度大于或等于1∶160时,患儿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CVA的发病与MP感染密切相关,MP感染可诱发和加重CVA。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应用速率法测定30例患儿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的水平 ,住院7d后复查 ,观察血清心肌酶的水平与病情的关系 ,以同年龄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婴幼儿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 (AST、CK、CK -MB、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0.01。恢复期血清心肌酶水平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5。婴幼儿肺炎急性期经皮测血氧饱和度与正常儿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婴幼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升高与病情相关 ,提示心肌损害的客观存在 ,缺氧可能不是导致心肌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EV71 型血清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已确诊为EV71 型感染的HFMD患儿88例,分为普通组38例,重症组50例;选取3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8例手足口病患儿天冬氨酸氨(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 (cTnI)水平, 并与30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EV71 型感染重症组及普通组血清心肌酶谱、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血清心肌酶谱、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EV71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检测,可以较早发现心肌损害,对患儿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非肺炎患儿作为对照。对86例MPP患儿及52例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并在入院2周后对MPP忠儿组进行复查。结果MPP患儿组及细菌性肺炎患儿组心肌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MPP患儿组心肌酶水平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P〈0.05)。入院治疗一周后MPP患儿心肌酶活性异常率降低。结论部分MPP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可作为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免疫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5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免疫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发热时间、侵犯2肺叶以上发生率以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常规检查中,观察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LYM)明显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检查中,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中,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8+、CD4+/CD8+、NK、B细胞以及总T细胞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较单纯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患儿肺部感染重,其器官受累严重,其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往往是由免疫反应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丹  王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2):2929-2930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心肌酶变化的研究,探讨MP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MP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MP肺炎致心肌受累16例,其中2例确诊为心肌炎。本组经积极治疗均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易合并心肌受损,且以心肌酶谱升高,尤其CK-MB升高为主要表现,应密切注意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黄晓夏 《临床医学》2010,30(4):89-89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治疗作用和疗效观察。方法选取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治疗组局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有效缓解MP引起的剧咳和喘息等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及脑损伤指标检测在儿童手足口病(HFMD)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6例HFMD患儿分为轻症组92例,重症组24例,另选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和对照组儿童均检测心肌酶谱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同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 Tn 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轻症组和重症组心肌酶谱、c Tn I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NSE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联合检测HFMD患儿血液中心肌酶谱、c Tn I、hs-CRP及NSE水平,可相互弥补在半衰期、特异性或敏感性等方面的劣势,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程度,早期识别重症征象,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