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近来在国内外应用日渐增多,具有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容易、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患者无需卧床休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为患者接受。笔者自2002年3月-2003年9月共完成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42例,在行PCI术前后均进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腺苷负荷检查,通过心肌显影程度定量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并记录其图像,将PCI治疗前后心肌声学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CI手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以便判断PCI手术疗效,估计患者预后.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患者成功完成PCI术,病变血管全部开通,重复造影示TIMI血流3级;灌注异常心肌节段治疗后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15.46±3.27)分]、血流速度[β=(0.75±0.16)分/s]、心肌血流量[A·β=(12.00±4.51)分2/s]均较治疗前[A=(6.68±1.76)分、β=(0.40±0.12)分/s、A·β=(2.82±1.38)分2/s]明显增加(t=37.25、27.58、30.65,均P<0.05).3个月后随访,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13.77,P<0.01),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75,P<0.01).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A、β、A·β相关性较强(均P<0.01).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尽早行PCI术,可以挽救梗死区的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LMCA)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40例ULMCA病变患者采用PCI治疗,随访6~20个月,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PCI治疗即时成功率10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随访6~20(7±2)个月,术后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l例,CAG证实回旋支开口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PCI治愈;术后动员28例患者在6~12个月进行CAG复查,其中回旋支开口支架内再狭窄3例,左主干远端-前降支开口再狭窄1例,2例再狭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3例再次行PCI,无需要CABG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12.5% (5/40),再狭窄率10.0%(4/40).结论 对经过选择的ULMCA病变进行PCI是安全可行的,有良好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支架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 1996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2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3 96例。结果  3 96例冠心病患者 478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 42 5枚 ,置入成功率 98.6%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支架平均直径 ( 3 .0 5± 0 .42 )mm ,平均长度 ( 18.48± 6.42 )mm ,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 ( 12 .65± 3 .0 8)atm。结论 PTCA和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其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 (ICS)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6例AMI病人行急诊PTCA及ICS治疗 (PTCA及ICS组 ) ,6 2例AMI病人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TCA及ICS组住院期间死亡 3例 ,抢救成功率为 98 2 % ,平均住院天数为 10 5d(7± 6 5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为 5 2 5 %± 5 5 % ;随诊 6个月 ,心绞痛发作 2例 ,择期再次PTCA 2例。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 7例 ,抢救成功率为 88 7% ,平均住院天数为 2 5 5d(17± 8 5d) ,LVEF为 4 0 5 %± 5 5 % ,随访 6个月 ,心绞痛发作 16例 ,行择期PTCA 16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 CA可即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IRA) ,大大降低AMI的住院病死率 (P <0 0 1) ,缩短住院天数 (P <0 0 1)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组,对照组75例为非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75例为再...  相似文献   

7.
马静  王宁  刘志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430-1431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沙袋加弹力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止血器组(n=60)和沙袋加弹力绷带组(n=60),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压迫止血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舒适感和住院天数等.结果 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绷带组,不舒适感、局部并发症(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低于绷带组(P〈0.01);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绷带组(P〈0.01).结论 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操作简便,定位准确,便于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炎 《中国医药科学》2012,(13):188+19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术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心肌梗死的类型、部位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6.4%,其中单支血管病变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8.2%,多支血管病变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0.0%,右冠状动脉与回旋支病变易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前降支病变易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及控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硫酸阿托品对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的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纠正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于PCI术中出现再灌注性缓慢性心律失常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10.
急诊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双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08-20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stenting,PTCA+s)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除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脏破裂,1例死于肺部感染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对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5例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同时给予IABP术支持治疗。结果:25例患者中,7例3支血管病变,1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为单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前降支15例,回旋支7例,右冠脉2例,左主干1例。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IABP,在IABP支持下完成了急诊PCI治疗,IABP使用持续时间3~7d。结论:AMI患者进行急诊PCI风险较大,特别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支持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万玲  罗萍  黄晓飞  黄骞 《药品评价》2022,(9):557-56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剂量多巴胺的效果及对其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间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患者分为2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品联合常规5 mg多巴胺治疗,4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品联合小剂量2 mg多巴胺,观察各组患者行急诊PCI 72 h后临床效果,PCI前、后心肌损伤相关指标水平,PCI前和24 h心功能水平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4.09%(37/44),对照组总有效率79.07%(34/4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后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PCI后24 h LVESD、LVEDD均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临时植入起搏器及心室颤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92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特点及规律性,并给予有效的监护和处置。结果392例急诊PCI患者有389例血运重建成功,3例死亡,286例在术中发生心律失常,由于处置、抢救及时均得到控制。结论应加强导管室护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有预见性地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并配合术者快速处置。同时,要提高绿色通道救护的有效性,规范介入护理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急诊PCI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4±6.5)岁,其中有60例患者是患有冠心病,8例患者患有心绞痛,2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史。男性患者有7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入院7d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随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支架植入手术,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康复率达到了100%,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雷利民  杨国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97-359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CAD)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冠状动脉导管将支架送至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架打开后就起到支撑血管壁的作用,从而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全部患者均能接受手术,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莹 《河北医药》2001,23(1):70-71
近年来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在国内外应用成功率较高 ,并发症少。 1990年10月~ 2 0 0 0年 5月我院成功地为 11例AMI患者直接行PTCA手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 ,男 10例 ,女 1例 ,年龄 6 5~ 84岁。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绞痛 ,其中心源性休克 2例 ,心律失常 7例 ,心力衰竭 2例。心电图显示 :ST段明显抬高。冠状动脉造影 (CAG)显示 :单支血管病变 7例 ,二支病变 3例 ,三支病变 1例。梗死相关血管 :左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联合外周静脉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术后心肌微循环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 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尼可地尔组于PPCI术中开通靶血管即刻予冠状动脉注射尼 可地尔并静脉持续泵入24 h,对照组于PPCI术中予冠脉注射生理盐水并静脉持续泵入24 h。主要观察指标为PPCI 术后即刻冠脉血流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包括介入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计数(CTFC)、再灌注心律失常、 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及峰值,次要观察指标为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左 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内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心率、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 组相比,PPCI术后尼可地尔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比例、慢血流/无复流比例、住院期间MACE比例、CTFC、CK-MB 峰值降低;TIMI 3 级血流患者比例、CK-MB 达峰时间提前至 14 h 内的比例、ST 段回落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 P< 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联合外周静脉应用尼可地尔有助于实现 STEMI患者PPCI术后梗死血管的血运重建,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限制梗死面积,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 肌微循环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静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加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溶栓+延迟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两组,溶栓组30例,溶栓+延迟支架组30例,全部病例均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sPECT).结果 溶栓组、溶栓+延迟支架组心肌显像的总积分分别为(29.5 4-7.8)、(18.4±6.2)(t=7.5,P<0.01).结论 在AMI的治疗中,溶栓+延迟支架置人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行PCI的AMI患者60例,检测患者PCI术前、术后TF、TFPI水平。比较无复流者与再灌流者TF、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与无复流的关系。结果 PCI术前、术后无复流组TF、TFPI水平均明显高于再灌流组;PCI术后两组TF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再灌流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后两组TFPI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血浆TF水平呈正相关,而TFPI可阻止血栓形成而防止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