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压微胶囊成型装置进行了制备用于成囊的海藻酸钙胶珠的试验研究 ,从而为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聚精氨酸基微胶囊的制备提供基础制备参数。将海藻酸钠溶液经试验装置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固定化成海藻酸钙凝胶珠 ,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对制得的胶珠性能的影响及推进速度、针头内径、电压等对制得的胶珠直径的影响。得到较佳的海藻酸钠浓度为1.8% (W /V) ,发现推进速度提高 ,胶珠直径增大 :针头内径越大 ,胶珠直径越大 ;电压增大 ,胶珠的直径先减少后增大 ;不同针头内径制备出胶珠的平均直径最小时所对应的电压也随针头内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乳化-凝胶化法制备药用载体海藻酸钙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化-凝胶化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微球,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乳化速度、油水相比例、乳化剂浓度对制备海藻酸钙微球粒径、形态的影响;同时以牛血红蛋白为模型药物初步考察了海藻酸钙微球载药性能。通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可制备粒径为1μm左右,分布相对均匀,球形度较好的海藻酸钙微球;微球的载药量不高,提高模型药物的初始浓度,微球载药量有一定程度增大,但当牛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0mg/mL时,随模型药物初始浓度增大,载药量增大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荧光标记蛋白在微胶珠/囊上的吸附和渗透现象.考察了微胶囊类型、海藻酸钠粘度和壳聚糖分子量对微胶珠/囊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在膜上是先吸附后渗透的过程;AC膜具有不对称性;不同类型微胶珠/囊的通透性依次为海藻酸钠(A)微胶珠>海藻酸钠-壳聚糖(AC)微胶囊>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胶囊;海藻酸钠粘度越高,壳聚糖分子量越大,微胶珠/囊的通透性越低.为制备低通透率即具有较好酶屏障功能的ACA蛋白质口服控释载体提供了直观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钙微胶珠培养神经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具备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研究与应用,将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神经损伤的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受限及数量不足是临床应用的最大障碍。采用三维动态培养从而实现神经干细胞大规模扩增是解决其数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但是,在三维动态搅拌条件下,剪切力对细胞的损害是非常大的。考虑到海藻酸钙微胶珠在细胞培养领域的应用,如果把神经干细胞包囊到微胶珠中进行动态培养,将会避免剪切力对干细胞的损伤,因此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干细胞培养方式。本研究在静态条件下,采用海藻酸钙微胶珠作为神经干细胞的3D培养手段,对成囊工艺进行了探索,以确定适于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最佳胶珠制备工艺。通过微胶珠内部的扩散传质模型,研究了微胶珠制备工艺中各参数对其扩散系数(D)的影响,找出微胶珠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直径2mm,1.5%(wt%)海藻酸钠滴入3.5%(wt%)CaCl2中,反应时间10min。确定上述工艺后,对小鼠神经干细胞进行了不同包囊密度条件下的培养,得到包囊神经干细胞的最佳密度为0.08×106cells.mL-1。此外,本研究还对海藻酸钙微胶珠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进行了nestin等特异性蛋白的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结果为阳性,表明所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够保持其干细胞的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参数制备的海藻酸钙微胶珠是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动态微囊培养神经干细胞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壳聚糖为囊材来制备间充质干细胞(MSCs)海藻酸钠.壳聚糖体系微胶囊。方法:通过研究羧甲基壳聚糖、低聚壳聚糖等不同种类壳聚糖的成囊性,以及壳聚糖溶液浓度对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来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结果:羧甲基壳聚糖不能成膜;低聚壳聚糖成囊性差;高相对分子质量(尬)壳聚糖成囊性良好,但微囊粒径大且易破碎;Mr为100000~250000的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成囊性。结论:可用Mr100000~250000的壳聚糖来制备载MSC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同时应控制壳聚糖溶液覆膜时间〈10min,以及1g/L壳聚糖溶液来降低其对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APA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制备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制备条件, 简化工艺, 控制质量, 本文观测了APA(海藻酸盐-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制备过程中部分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与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囊的粒径与静电微囊发生仪脉冲频率呈负相关; 与推进泵速度呈正相关; 与针头内径呈正相关.随着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加, 膜厚度显著增加.微囊的粒径不随聚赖氨酸成膜反应时间延长而改变, 但影响膜的厚度.柠檬酸钠的液化时间对微囊的粒径与厚度均无明显影响.通过优化制备条件, APA微胶囊免疫隔离生物膜将具有更好的通透性、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压静电法制备了海藻酸钙微胶珠,以牛血红蛋白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牛血红蛋白(Hb)的稳定性、制备条件对微胶珠载药的影响。结果表明:Hb在10℃下能稳定存在,1.8%(w/v)Na-Alg与4.5%(w/v)CaCl2制备的微胶珠载药量较大,真空干燥的微胶殊彼此粘连破坏严重,冷冻干燥则表面出现明显的内陷,乙醇梯度洗脱-真空干燥球形度较好。水凝胶态的微胶珠载药后球形度完好,是理想的载药方式,24h时载药量达28.4%,为干燥后的2~3倍。  相似文献   

8.
背景:用壳聚糖包裹海藻酸钠制备微囊,可以改善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如何获得理想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以及该微囊体系的应用前景是这一研究的关键。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载体的制备方法、成型机制,分析影响微胶囊膜强度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及探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固定化细胞技术、药物载体和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库、万方数据库1987至2013年有关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制备方法、反应机制及应用前景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海藻酸盐水凝胶在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凝胶溶蚀现象和力学性能缺陷限制了它的应用,壳聚糖与海藻酸钠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聚电解质络合物,弥补了海藻酸钠凝胶的不足。通过控制壳聚糖溶液的性质-壳聚糖的分子质量、壳聚糖溶液的pH值和浓度制备膜强度高的微囊,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在固定化技术、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领域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用于胰岛移植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生物膜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采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制备APA微胶囊和微囊化胰岛,微囊直径为0.25~0.55mm;取空微囊,利用恒温振荡仪振荡后测定其破损率;将空微囊移植至小鼠腹腔,分别于不同时间由腹腔中灌洗出微胶囊,记数并观察其形态;取一定量空微囊分别与IgG、BSA和胰蛋白酶孵育,测量其浓度变化确定APA微胶囊的通透性。结果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制成的APA微胶囊呈球形,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粒径为0.25~0.35mm的微胶囊其牢固度大于粒径为0.45~0.55mm的微胶囊;葡萄糖、胰岛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微囊膜,胰蛋白酶也可通过,但速度较慢;大分子物质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则不能透入APA微囊。结论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可制备高质量粒径为0.25~0.35mm的微胶囊;这是具有良好免疫隔离性能的APA微胶囊。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海藻酸盐制备的半透膜对大白鼠胰组织切块进行了包埋和体外培养。研究了海藻酸钙膜的通透性能及影响因素,用放射免疫法、镜检法测定细胞活性,并初步观察了所用包埋材料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海藻酸钙膜可以使分子量较低的胰岛素分子(Mω=5700)自由通过,但能阻挡分子量较大的血红蛋白分子(Mω=60,000)。因此认为该海藻酸钙膜是可以阻止抗体蛋白分子的透过,避免可能由于胰组织移植而引起的排斥作用。海藻酸钠的浓度可以改变膜的通透性,当浓度为7%时所形成的膜对血红蛋白阻挡效果最好。氯化钙对该膜起交联作用,以10%的氯化钙浓度为最佳。将海藻酸钙膜经戊二醛溶液浸泡或适度风干处理后可进一步加强对血红蛋白分子的屏障作用。磷酸盐缓冲液对膜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将海藻酸钙包埋胰组织于37℃下体外培养,用放射免疫法测出10小时之内始终有胰岛素释放出来,在15分钟时有一高峰值为23(μU/mL)。包埋胰组织在体外培养四天始终有胰岛素释放。若在培养两天后,外加葡萄糖(300mg/dL),第四天胰岛素释放量为38(μU/mL),而未加糖者仅为22(μU/mL),与体内正常胰细胞随血糖浓度改变分泌胰岛素量的变化规律相符合。在显微镜下观察,用海藻酸钙包埋的胰组织其细胞膜、细胞核清晰可辨,结构完整。因此认为  相似文献   

11.
包膜超声造影剂喷射雾化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研究了制备微米级包膜超声造影剂的一种新方法 :喷射雾化法。可胶化的聚合物海藻酸钠膜溶液经过气动雾化形成微小液滴 ,在含多价金属离子的溶液中胶化成包膜。应用海藻酸盐作为成膜材料 ,产生含CO2 的包膜微泡 ,平均直径约为 5 μm。还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压缩气体的压强、液体的喷注流量等对微泡尺寸的影响。浓度较低的海藻酸钠溶液 ,较高的压缩气体压强和较低的溶液喷注流量对形成尺寸较小的微泡较有利。此外 ,喷嘴的形状、尺寸、喷嘴与接收皿之间的距离等也是影响雾化结果的因素。与超声空化法相比 ,喷射雾化法原理上能更直接和准确地控制微泡的尺寸分布等特性 ,并且适用于较高粘度的液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讨用于胰岛移植的海东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生物膜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采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制备APA,微胶囊和微囊化胰岛,微囊直径为0.25-0.55mm,取空微囊,利用恒温振荡仪振荡后侧定其破损率,将空微囊称植至小鼠腹腔,分别于不同时间由腹腔中灌洗出微胶囊,记数并观察其形态,取一定量空微囊分别与IgG,BSA和胰蛋白酶孵育,测量其浓度变化确定APA向表囊的通透性,结果: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制成的APA微胶囊呈球形,大小均匀、表面光滑,测量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粒径为0.25-0.35mm 的微胶囊其牢固度大于粒径为0.45-0.55mm的微胶囊,葡萄糖,胰岛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微囊膜,胰蛋白酶也可通过,但速度较慢,大分子物质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则不能透人APA微囊 ,结论:采用高压静电成囊技术可制备高质量粒为0.25-0.35mm的微胶囊,这是具有良好免疫隔离性能的APA微胶囊。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实验中曾发现纤维的取向可以引导平滑肌细胞的取向生长,因此,设想通过制备取向排列的电纺丝纤维支架,以引导食管平滑肌细胞的有序生长,从而有利于维持肌细胞的形貌及生物功能。 目的:以可降解聚己内酯、明胶、丝素蛋白为基材,采用自制的电纺丝系统制备无规和有序的纳米级多孔纤维。 方法:将聚己内酯与丝素蛋白以4∶1质量比混合,通过调整溶液浓度、电压、喷射速度等参数,采用自制的电纺丝系统制备聚己内酯/丝素蛋白电纺丝纤维。将聚己内酯与明胶分别以2∶1、1∶1、1∶2质量比混合,在金属平板接收器下,通过调整溶液浓度、电压、喷射速度等参数,采用自制的电纺丝系统制备聚己内酯/明胶无规电纺丝纤维;同时改用滚轴接收装置,通过调整滚轴转数、电压、喷射速度等参数,制备聚己内酯/明胶有序电纺丝纤维。 结果与结论:在溶液质量浓度为0.08 g/mL、纺丝液流速1.6 mL/h和电压22.5 kV的条件下,制得了均匀、无串珠、纤维直径为(535.9±126.7) nm的聚己内酯/丝素蛋白多孔纳米纤维膜。在溶液质量浓度为0.10 g/mL、纺丝液流速0.8 mL/h和电压22.5 kV的条件下,制得了无明显串珠、纤维直径为(257.9±117.8) nm的聚己内酯/明胶多孔纳米纤维膜;并且在1∶2质量比时更易成纤维,纤维尺寸更均匀。在滚轴转速3 000 r/min。溶液流速0.8 mL/h。电压15 kV的条件下,制得的聚己内酯/明胶有序电纺丝纤维排序更理想,纤维也更均匀。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含季铵基团瓜尔胶衍生物与三聚磷酸钠在溶液中的离子胶凝反应,在室温、不使用乳化剂或有机溶剂条件下,首次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改性瓜尔胶微球,其平均粒径约为140pm且其粒度分布较窄、近似为高斯分布;通过对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模型药物的负载实验,发现其包封产率可超过80%;通过对载药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的考察,发现牛血清白蛋白的持续释放时间可达6h以上且其释放百分率受其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软骨损伤的微创治疗对于微载体的要求较高,需要其有较高的细胞相容性、较强的细胞黏附力、较好的力学性能与低免疫原性。同时,临床使用条件相比实验室更加苛刻,在微创或注射使用微载体时液态微载体要明显优于固态微载体。目的:制备一种全新的高分子有机微载体,以用于修复软骨缺损。方法:通过明胶与液体石蜡(W/O)混合搅拌的化学乳化法制备浓度为6%的明胶微球,冻干后用无水乙醇处理固定,再使用紫外交联法固定,电镜观察微球形态。配置浓度为7%的海藻酸钠凝胶,与明胶微球混合孵育2 h,制备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滴入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中孵育24 h,滴入5%CaCl_(2)溶液中充分交联,制备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采用CCK-8法检测无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利用死活染色观察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的细胞活性;将约1 mL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吸入10 mL针管进行注射,对未注射与注射1,3次的凝胶进行光镜观察。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明胶微球孔隙相对均一且表面有层次感,微球粒径大多分布在180-500μm之间;②死活染色显示,培养24 h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中的细胞生长良好,携带细胞数量多且分布均匀,培养1,3,7 d后的细胞活性均在90%以上;③CCK-8检测显示,无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浸提液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④与未注射时相比,注射1,3次后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中的明胶微球形态无变化,显示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体力学性能良好;⑤结果表明,联合使用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微球及含细胞明胶-海藻酸盐复合凝胶可使凝胶发挥组织胶的作用,利于材料紧贴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16.
背景:粉碎性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是应用胶黏剂直接黏合骨碎块,医用黏合剂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利用植物中提取的生物胶用于骨折块的固定治疗目前未见报道。目的:采用海藻酸钠胶为主体材料,改性后加入增黏剂、固化剂进行固定骨折块的体外实验,并观察其黏结效果。方法:取市售新鲜猪股骨皮质骨标本,制备成大小约2cm2的骨片。以海藻酸钠为主体胶,分别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瓜儿胶按适当比例混和,用其黏合猪股骨断面面积为1cm2左右大小的皮质骨块,然后用氯化钙溶液固化,分别测试实验当天和浸泡于生理盐水1,2,3周后骨块的剪切应力。结果与结论:两种混合胶的黏合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正态分布曲线,在1周后达到最高峰,剪应力达到17000σ/Pa,之后逐渐下降,黏剂完全有能力粘固断面面积1cm2左右大小的骨块。提示海藻酸钠改性后加入适当增黏剂,可以起到固定小骨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于皮肤组织工程的海绵体支架要求能在组织再生后被吸收。常用的有聚乙交酸、聚丙交酯、透明质酸钠、明胶等。明胶无抗原性,易于吸收;海藻酸钠亲水,生物相容性好;应用交联明胶—海藻酸钠的还未见报导,本工作研究了用新的交联方法制备二者的可吸收海绵体。明胶与海藻酸钠的粉末在50℃双蒸水中制成1%溶液,按照明胶/海藻酸钠比例9/1、7/3和5/5混合,搅拌,-70℃冷冻过夜,-50℃冷冻干燥24h,室温下浸入含有不同含量(01%,03%,05%)的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丙胺基)酰二亚胺,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选择性吸附微球,探讨影响微球对血清脂蛋白吸附选择性的因素。方法用静电滴液发生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凝胶微球,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制得羧甲基壳聚糖-聚乙二醇交联微球,测定微球对血清脂蛋白吸附。结果增加羧甲基壳聚糖的浓度,微球的吸附速度及选择性均增加,增加交联剂用量,吸附剂对LDL的吸附性能先提高,而后降低。对HDL的吸附量则为先减小后增大。结论羧甲基壳聚糖为3.5%、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为6%时,制备的微球对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去除率可达40%,而同时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吸附低于10%,且在3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用多孔明胶微球作为示踪剂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伟  赵小宁 《解剖学报》1996,27(4):445-446,T013
用天然胶原蛋白加交联剂制备多孔明腔微球,直径30-60μm,含微孔。将其作为荧光金载体用于垂体前叶神经纤维原的研究获得较理想的结果,并有以下优点:1.吸收示踪剂硬结后可按需要捣成直径60μm以上坚硬颗粒,使用方便,2.供示踪会着的表面积大,运载示踪剂量多;3.示踪剂从微球中缓慢释放;4.明胶化学性质稳定,不影响示踪剂活性或神经组织吸收摄取示踪剂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而其固有的惰性导致其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对其改性。目的:制备形貌可控的聚氨酯/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复合纤维。方法: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分散到一定浓度的聚氨酯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聚氨酯/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复合纤维,同时分析聚氨酯质量、低聚倍半硅氧烷质量、纺丝电压、纺丝推进速度对复合纤维形态的影响,筛选最佳制备条件;检测低聚倍半硅氧烷在聚氨酯中的稳定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纤维形貌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得出,低聚倍半硅氧烷能稳定存在于聚氨酯中,当复合纤维中聚氨酯质量分数为20%、聚氨酯与低聚倍半硅氧烷质量比为10∶1、纺丝电压为15 kV、纺丝推进速度为0.5 mL/h时,聚氨酯/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复合纤维最均匀。与纯聚氨酯相比,聚氨酯/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复合材料的O/C比明显增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