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底由额骨眶板、筛骨、蝶骨、颞骨和枕骨构成。内面分成前、中、后颅窝 ,分别上承大脑、中脑和小脑 ,有筛孔、视神经孔、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枕骨大孔、颈内静脉孔、舌下神经孔和内耳门等孔道和裂隙 ,容脑干及神经血管穿过 ;下为眼眶、鼻腔、鼻窦、鼻咽与耳部之顶壁及颈部骨骼、肌肉与其他软组织。颅底手术涉及到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等 ,这些学科自然整合在一起 ,构建成一门新的学科 ,称为颅底外科。在上世纪的 6 0~ 70年代 ,耳鼻咽喉科和脑外科医师分别从治疗本学科疾病出发 ,进行了跨颅底病变的手术切除 …  相似文献   

2.
鼻科学     
98 1662颅底外侧面分区新方法—交叉斜线法/谷京城…刀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一1 998,魂(l)一62一6:3 将颅骨翻转,使颅底外侧面向卜.以双侧上领骨第2磨牙外缘到对侧枕骨骸外缘两点间做交叉斜线并延长.可将颅底外侧面分为四个区:即颅底前区、相对应的两个颅底侧区和颅底后区颅底前区包括筛区、服区和鼻咽区,每个区的骨壁依据其与颅底的关系分为近颅底骨板、相关骨板和远颅底骨板。筛区包括额窦、Bre、he氏孔、育窿顶、筛孔;前、中、后组筛窦、娜内危险角、犁骨、蝶卜筛房等。眶内有眼上孔、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筛前孔、筛后孔、视神…  相似文献   

3.
颅底脊索瘤治疗新趋势——多科合作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胚胎性残余组织的原发性骨肿瘤^[1,2],它是一种少见的个体发育不良新生物,起源于颅颈椎轴线。组织学表现为低度恶性,临床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因其位于中间颅底(中间颅底指鞍结节以后、枕骨大孔以前两侧枕骨大孔切线与视神经孔连线之间的区域),毗邻脑干、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2]。现重点就与颅底脊索瘤外科发展有关内容进行回顾。因为放射治疗对颅底脊索瘤的疗效不确切,进展不大,此文略。  相似文献   

4.
刘伟  解飞 《耳鼻咽喉》1998,5(2):124-126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学科领域已经涉及颅底外科。本文就前颅底、中颅氏及后颅底相关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文献资料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鼻内镜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不再局限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逐渐涉及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外科的各个领域。本研究旨在探讨某三甲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延伸应用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1月~2013年12月病历资料完整的77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眼相关及鼻颅底外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7例患者中,鼻眼相关外科患者60例,鼻颅底外科患者17例;(2)鼻眼相关外科诊治疾病种类包括鼻源性眶并发症,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球后占位,球后异物,外伤性视神经病,复杂眶壁骨折;鼻内镜技术在鼻颅底外科拓展应用诊治疾病种类包括垂体瘤,脑脊液鼻漏,前颅底及累及前颅底病变,脊索瘤,颅鼻沟通性肿瘤,颅咽管瘤;(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58%(12/77),包括术中出血500ml患者6例,其中1例术后高热可疑颅内感染,眶周肿胀5例,眶内出血1例。结论 (1)该院鼻内镜技术的延伸应用涵盖了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的多数病种,但其开展受一定制约;(2)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并发症的防治不容忽视;(3)鼻内镜技术在鼻眼相关外科及鼻颅底外科领域的拓展及推广应用需各相关科室(如麻醉科、眼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及影像学科等)的团队协作,促进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颅底外科涉及到多个解剖区域、多种疾病和多个学科,是最有挑战的学科之一。本文回顾近年来颅底手术入路的改良、颅底内镜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颅底外科的应用和颅底多学科合作,探讨颅底外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颅底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胚胎性残余组织的原发性骨肿瘤[1,2 ] ,它是一种少见的个体发育不良新生物 ,起源于颅颈椎轴线。组织学表现为低度恶性 ,临床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度恶性 ,因其位于中间颅底 (中间颅底指鞍结节以后、枕骨大孔以前两侧枕骨大孔切线与视神经孔连线之间的区域 ) ,毗邻脑干、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 ,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术后易复发[2 ] 。现重点就与颅底脊索瘤外科发展有关内容进行回顾。因为放射治疗对颅底脊索瘤的疗效不确切 ,进展不大 ,此文略。一、临床特征美国癌症研究所总结了 1973~ 1995年间 4 0 0例脊索瘤…  相似文献   

8.
颅眶鼻沟通性颅骨骨瘤全切除术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眶鼻沟通性颅骨骨瘤是累及颅底,眼眶,鼻腔,鼻窦等区域的肿瘤,该区域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出入,并且由于术后颅底、颅骨缺损影响会面部畸形。故手术难度较大。我科自2001年学习及掌握颅底外科技术,共收治2例沟通性颅骨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孔(JugularForamen,JF)位于斜坡中线的两侧,内听道的下方,枕骨大孔的外上方,是后颅窝内重要的颅底通道。其位置深在,形状和大小变异较大,内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穿行,包括颈内静脉、岩下窦、枕动脉脑膜支、咽升动脉脑膜支、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毗邻重要复杂,故被认为是颅底诸骨孔中结构最复杂,手术难度最大的区域。另有学者认为,由于颈静脉孔实际上为一自颅内开口通向前、外、下方的骨性管道,称其为颈静脉管(JugularCanal)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颅底外科涉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及口腔颔面外科等众多学科。颅底相关疾病种类繁多,而肿瘤为诊治重点。近些年来,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大量应用,多学科合作促使颅底外科出现了百舸争流的喜人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颅底作为承载大脑的颅腔底面,结构复杂,包含诸多孔道供神经和血管出入颅腔。颅底的病变可以为颅内肿瘤向外生长侵及颅底,亦可以为来自副鼻窦、鼻咽腔等部位的肿瘤侵及上述部位。此区病变常较隐匿,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整形外科等多个学科,但按病变部位和外科治疗手段又统称为颅底外科。由于颅内、颅外“一板之隔”的颅底毗邻诸多重要解剖结构,手术风险极高,是所有外科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因而一度成为医学史上无人过问的空白点,被视为“禁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来探索经眶外下壁入路内镜手术所能达到的解剖通道、解剖标志及解剖方法等。方法对5具尸头(10侧)进行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的细分解剖,通过逐步解剖来界定该入路所能达到解剖通道、颅内外重要解剖标志、解剖边界等。结果本研究界定了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所能达到的5个通道,它们分别是三叉神经通道、破裂孔通道、海绵窦通道、岩锥及后颅窝通道、中颅窝通道,它们的边界、解剖标志、解剖通道、解剖步骤及方法都得以明确的界定。结论内镜下经眶外下壁入路颅底手术可以到达旁中线颅底、中颅窝,甚至是部分侧颅底及后颅窝,而且对于上颌神经、下颌神经颅内外段的暴露能提供很好的视野。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实践加以完善及检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球后眶内肿瘤及涉眶颅底病变手术的技术和经验。方法:收治13例球后眶内肿瘤及其他涉眶颅底病变病人,均经单侧颅眶联合入路处理病变、切除肿瘤。结果:12例(92.3%)病人一次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永久性脑神经损害1例(7.7%)。结论:单侧颅眶联合入路处理球后眶内肿瘤及涉眶颅底病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7例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者行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于患侧眉弓内做约3~4cm切口,外侧不超过眉毛,内侧至眶上孔,保留眶上神经血管束,眶上做一直径2.0~2.5cm的圆型骨瓣,抬起额叶,显露颅底骨缺损部位,于缺损处切断疝出物,经鼻内切除。缺损以骨片、筋膜和自体脂肪、耳脑胶修复。结果 7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随访6~24个月,均无复发和脑脊液漏发生。结论 眶上匙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较理想入路。  相似文献   

15.
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将神经导航技术、内窥镜技术等微创技术应用于颅底手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在介绍颅底内窥镜神经解剖研究近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常用的各种导航系统及其在颅底区域的临床应用,分析了导航系统指引下的内窥镜技术在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而讨论了以“钥孔外科”为代表的颅底微创技术的优势、适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眶上裂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眶上裂进行解剖学观察与测量,评价其在手术入路中的暴露,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国人成人带颈头颅标本5具(1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与椎动脉。模拟眶颧额颞入路的手术操作,经硬膜外径路暴露眶上裂,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层打开眶上裂,对相关省构进行观察与测量,并评价该手术入路的优点。结果 ①眶上裂仅有7~18mm大小,但其内通过了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展神经及眼静脉等众多结构;借助腱环可将眶上裂分为三个区即外侧区、中央区和下侧区。②眶颧额颞下入路可增加颅底显露角度,有利于处理眶上裂上、外缘的骨质及硬膜,同时自然显露其前方的眼眶和后方的海绵窦侧壁,便于处理此区巨大病变。③去除眶上裂的上缘,从上方切开眶骨膜,即可进人眶上裂的外侧区;经外直肌与上直肌问可进入眶上裂的中央区;如去除眶上裂的外缘,还可经外直肌与下直肌间进入眶上裂的中央区。结论 熟悉眶上裂的解剖及其手术入路有助于该区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鼻内和颅底肿瘤的内镜引导下手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颅底外科主要是研究颅脑与眼、耳鼻咽之间区域病变的学科。该学科的建立给予在这个区域有着深厚解剖学基础的耳鼻咽喉科医师提供新的发展空间。20多年来,耳鼻咽喉科医师在鼻内肿瘤、颅底病变治疗中,对开辟手术进路,暴露病变部位及修复颅底屏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内镜下鼻窦炎手术的开展,又激发了耳鼻咽喉科医师对内镜引导下手术探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颅面部骨折常引起鼻窦一眼眶、颅底及颌骨等多处骨折,病情处理与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及颅脑外科等多科相关。1997年10月~2004年8月我科收治鼻窦一眼眶骨折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1975-1994年间对侵及前颅底肿瘤再手术者9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7例。有8例采用扩大的鼻侧切开径路,另1例采用鼻侧额眶径路,并就该类手术方法、颅底缺损的处理及并发症等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表现出眶尖综合症的复发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最后的手术挽救效果,客观地审视颅底手术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共10例出现眶尖综合症的颅底肿瘤复发患者,其中1例脑膜瘤和9例来源于鼻腔及副鼻窦的恶性肿瘤,均进行了手术挽救治疗,外科入路分为外眶内容剜出(9例)和颅面联合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但是,只有良性的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