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第一恒磨牙根尖孔解剖及其与初锉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上、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孔的解剖及其与初锉尖端的适合性。方法上、下颌离体第一恒磨牙各30颗,冠方预展后确定初锉号数,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孔的数目、根尖表面主根尖孔的位置和形态,测量主根尖孔和距根尖孔1mm、2mm、3mm处根管横断面的最大径及最小径。结果78.1%的根管有一个根尖孔;主根尖孔54.8%位于根尖顶,呈椭圆形者占92.5%;主根尖孔和距根尖孔1mm处管径相当,距根尖孔1mm、2mm、3mm处根管的最大径和最小径依次递增;初锉尖端直径比距根尖孔1mm处根管最小径稍小,比最大径平均小三个锉号。结论以根尖狭窄部最小径确定的初锉为基线进行根管机械预备,根管壁的清创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Micro-CT评价不同弯曲度根管预备后根尖偏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Micro—CT评价不同弯曲度根管预备后的根尖偏移。方法选取10颗离体上颌磨牙共30个根管。根据不同的弯曲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弯曲共3组根管,每组10个根管。使用不锈钢K型锉采取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分别于预备前、中和后进行Micro—CT扫描,评价根管的根尖偏移情况。结果根管预备至25号锉时,各弯曲度根管组间的根尖偏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备至35号锉时,重度弯曲根管组与轻度和中度弯曲根管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轻度和中度弯曲根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预备至35号和25号时的根尖偏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管弯曲度越大,根尖偏移度越大;根管预备锉的号码越大,根尖偏移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镍钛与不锈钢器械预备根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手用不锈钢锉和镍钛合金机用锉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髓炎需进行去髓术的病人384例,随机分成手用不锈钢锉预备根管组(不锈钢组)、镍钛合金机用锉预备根管组(镍钛组)各192例,比较观察2组器械预备根管的临床效果。结果:①镍钛组预备后根尖偏移、根尖孔敞开等不良结果比不锈钢组显著减少(P<0.001)。②镍钛组平均弯曲度为28.8°±8.5°,显著高于不锈钢组平均弯曲度21.5°±5.5°(P<0.001)。③镍钛组预备根管的时间平均为(20.5±2.5)min,显著少于不锈钢组(30.5±5.5)min(P<0.001)。结论:应用镍钛合金机用锉预备根管,成形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镍钛合金器械和不锈钢器械预备根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锈钢K-Flex锉、镍钛合金手用锉和镍钛台金机用锉在根管预备时保持原根管行径的能力。 材料和方法 选用根尖发育完成的离体牙45颗,根管的弯曲度为20°~45°,每牙利用一个牙根,多根牙截去多余的牙根。用10~#锉预通根管。在离根尖孔0.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根管冠部预处理对预备弯曲前磨牙根管时根尖偏移的影响。方法:将60个15°~35°的弯曲前磨牙根管按弯曲度排序后分成15个区组,每区组4个根管,再随机分配至4个不同处理组。其中2组根管冠部用GG钻预处理后,分别用不锈钢和镍钛合金K锉行常规法预备根管;另2个对照组直接行常规法根管预备;记录各组根管预备至不同锉号时的根管影像及器械尖端所在位置。最后,测量比较根管预备前后弯曲度的变化和不同锉根管预备后的根尖偏移指数(ATI)。采用t检验或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根管预备前后的弯曲度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ATI均随锉号的增大而增大。用不锈钢锉预备根管,经过冠部预处理,根管侧穿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且30#锉所致的根尖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同型镍钛合金K锉所产生的根尖偏移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前磨牙弯曲根管,用镍钛合金锉预备,其效果优于不锈钢锉;不论是镍钛合金K锉还是不锈钢K锉,在用常规法预备弯曲前磨牙根管时,均应进行根管冠部预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目的是评价转速对Ni-Ti锉变形和(或)折断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按以下标准挑选40颗根尖完全形成的离体磨牙:①龋坏小,②至少有三个根管,③任何一个根弯曲不超过60°,④至少有一根弯曲超过30°。弯曲度依Schneider法测定评估。牙齿分成两组,每组包括10颗上磨牙和10颗下颌磨牙,A组平均弯曲度是37.076°,B组是36.887°。本研究使用了50套04锥度机用Ni-Ti器械,每套包括1~#~3~#根管口成形器、4~# ~8~#锉,每套器械仅预备一颗牙。  相似文献   

7.
3种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不锈钢K型锉、镍钛合金K型锉以及镍钛合金X型锉预备弯曲根管的根尖偏移。方法 :将 4 5个 15°~ 35°的弯曲前磨牙根管按弯曲度排序后均匀分成 15个区组 ,每区组 3个根管 ,再随机分配至3个不同器械处理组。根管冠部用GG钻预处理后 ,行常规法预备根管 ,拍摄数字化X线片记录预备至不同锉号时根管器械尖端所在位置。最后 ,将根管预备前后器械尖端相应位置描记后 ,在立体显微镜下测量不同锉号根管预备后的根尖偏移。结果 :3组标本的根尖偏移均随锉号的增大而增大 ,# 35和 # 4 0不锈钢K型锉根管预备所致的根尖偏移与另外两组标本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另有两个标本根管侧穿 ;两组镍钛合金锉之间的根尖偏移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弯曲根管 ,用镍钛合金锉预备 ,其效果优于不锈钢锉。  相似文献   

8.
根管冠部预处理对后牙弯曲根管弯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研究后牙弯曲根管,了解根管冠部预处理对根管弯曲度的影响.方法将弯曲度在12°~35°的48个前磨牙和48个第一、二磨牙按照弯曲度不同分别分成两组,一组弯曲度为12°~20°,另一组为21°~35°.用GG钻行根管弯曲部分冠部预处理后,Schneider法测量根管弯曲度,比较相互间有无明显差异.结果前磨牙和磨牙4组标本根管冠部预处理前后的弯曲度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磨牙不同弯曲度的两组标本,冠部预处理前后根管弯曲度的改变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磨牙标本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弯曲度较大的一组(21°~35°),磨牙的弯曲度变化要显著大于前磨牙(P<0.05).结论用GG钻行根管弯曲部分冠部预处理后能显著减小根管弯曲程度,降低根管预备难度,其中磨牙的弯曲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三种不同器械预备弯曲根管时根管偏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镍钛合金 (Nickel-titanium ,NiTi)根管预备器械与不锈钢 (stainlesssteel,SS)器械预备弯曲根管时保持原根管解剖走向的能力。方法 :选择离体的人下颌单根管前磨牙 45个 ,弯曲度为 2 0°~40°。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用SS -K锉、手用NiTi器械NiTiflex、机用NiTi器械ProFile .0 4进行根管预备 ,对根管偏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iTi器械无 1例出现根管偏移 ,而SS器械自 # 2 5开始均可发生根管偏移 ,且随器械号的增大而增加。结论 :NiTi器械保持原根管解剖走向的能力优于SS器械 ,SS器械使偏移根管的数目随号数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三种器械预备磨牙弯曲根管成形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手用ProTaper与不锈钢K锉、镍钛合金K锉预备磨牙弯曲根管对根管弯曲度和根尖偏移的影 响。方法 45个弯曲度为20°~40°的磨牙根管,按弯曲度大小排序后分成15个区组,每区组3个根管,再随机分配 至3个不同处理组,每组15个根管。A组采用手用ProTaper系统行冠根向深入法根管预备;B、C组分别采用不锈钢 K锉和镍钛合金K锉行改良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记录3组根管预备前后根管影像及器械尖端所在位置,测量并 比较3组间根管弯曲度的变化、根尖偏移指数(ATI)和操作时间。结果 A组的根管弯曲度在根管预备前后仅改变 0·28°,明显低于B、C组,ATI亦小于B、C组(P<0·05);B组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和ATI均大于A、C组(P<0·05);A组 的操作时间最短。结论 与不锈钢K锉、镍钛合金K锉比较,采用手用ProTaper预备磨牙弯曲根管成形效果较好, 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he glycosaminoglycans of the salivary glands were studied in male rats 2 months after radiothyroidectomy, and after the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0.1 and 1.0 μg of sodium-1-triiodothyronine to radiothyroidectomized rats for 1 month. Total uronic acid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in the salivary glands. Chromatographie separation of the uronic acid fractions was performed on cellulose microcolumns. Radiothyroidectomy increased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triiodothyronine decreased the uron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These changes occurred only in the hyaluronic acid and glycoprotein fractions. No changes in uronic acid concentration were detected in the retrolingual and parotid glands.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