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微动 (micromotion)的产生从广义来看 ,人工关节设计中除用于功能活动的关节负重面 (bearingsurface)以外 ,任何发生在关节表面或关节内部界面上的微量的相对位移均可视为微动。临床上所定义的微动多指与假体松动有直接关系的 ,发生在假体 骨或骨水泥 骨界面的微量活动。目前 ,对微动在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存在纷争 ,主要是由于对松动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因为骨组织与金属或其它材料的植入物的弹性模量不尽相同 ,在一定负荷下 ,其界面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微量活动。而对松动严格的定义应该是骨与假体界面之间… 相似文献
2.
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水泥的使用曾被认为是引起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Jones等‘”因此提出“骨水泥病”的概念,将骨水泥全髓置换术后所发生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称为骨水泥病。于是人们一方面不断改进骨水泥技术,另一方面开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技术来施行全髓置换,以期避免假体松动的发生。但部分随访结果却显示非骨水泥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减少,有些甚至高于改进后的骨水泥假体[‘,‘j。通过对假体翻修手术中获得的骨与假体界面及骨与骨水泥界面的结缔组织界膜的研究,发现界膜组织中… 相似文献
3.
破骨细胞性骨溶解与关节假体无菌松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上世纪 6 0年代Charnley率先将现代骨水泥技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以来 ,其优良的近期疗效使THA很快成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但随后出现的远期假体无菌性松动使该手术的发展一度受挫。这促使人们努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晚近对松动机理的研究对预防、减少松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破骨细胞 (下称OC)性骨溶解在关节假体松动中的作用被认为意义更大。一、磨屑与OC性骨溶解近期的研究表明 ,由磨屑引发的炎性异物反应所导致的骨溶解在远期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 ,这一病理过程是由细胞因子介导完成… 相似文献
4.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后期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早期,人们将无菌性松动咎于假体与骨界面间的密贴欠佳,假体安装位置不良以及骨水泥碎裂等力学原因,把无菌性松动简单等同于机械性松动。然而目前文献已证实假体周围界膜的存在,普遍认为该界膜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假体松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本实验经兔膝关节植入金属假体后,对其关节滑膜和假体界膜进行研究,探讨MMPs、TIMPs对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3):1780-1783
目的:研究丹参酮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小鼠气囊模型中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钛颗粒组(生理盐水)和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0只。所有小鼠建立气囊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小鼠气囊内注入0.5 mL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气囊内均注入0.5 mL钛颗粒悬液(10 mg/mL),24 h后按0.1 mL/10 g连续ig相应药物14 d。末次给药24 h后收集气囊,肉眼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气囊炎症情况,计算炎症细胞密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气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 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气囊组织中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钛颗粒组小鼠气囊红肿明显,可见较多渗出及新生血管,炎症反应严重,炎症细胞密度明显增加(P<0.05);TNF-α、IL-1β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钛颗粒组比较,丹参酮各剂量组小鼠气囊红肿减轻,渗出及新生血管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细胞密度明显减小(P<0.05);TNF-α、IL-1βm 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酮可有效抑制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小鼠气囊模型中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收集了7例人工髋关节松动病例,翻修手术时取松动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以及10例骨折内固定患者,去除内固定物时取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发现,松动人工髋关节周围的界膜组织主要含大量组织细胞,并有大量的金属磨损粒粒。而骨折内固定物周围的瘢痕组织主要含纤维母细胞和及少量的组织细胞,无明显的磨损微粒,作者认为,人工关节长期磨损后,可产生大量的磨损颗粒,磨损微粒可引起假体周围吸收、骨溶解、最终导 相似文献
7.
丛永健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9,26(4)
<正>假体松动目前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这主要在于假体与骨界面间无法牢固地固定所致。最近,一项英国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04~2006-09,76576例全髋置换术后前3年中,水泥型全髋的翻修率为0.9%,非水泥型为2.0%,1.5%为混合型假体。其中女性患者的翻修率明 相似文献
8.
9.
自Charnley(1961)报道低磨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后[1],全髋关节置换术得到广泛应用,随后其进展的速度也极快,并以同样的原理应用在其他人工关节假休.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松动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Charnley(1961)报道低磨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后[1],全髋关节置换术得到广泛应用,随后其进展的速度也极快,并以同样的原理应用在其他人工关节假体。虽然低磨损假体及生物固定技术不断发展,延长了人工关节的使用期,但远期的无菌性松动率依然相对较高,据长达25年的术后随访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体外模型,探讨药物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可能性。方法(1)体外模型:人体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与骨水泥、聚乙烯和钛合金微粒混合培养,测定上清中溶骨性因子。(2)实验分组:采集志愿献血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骨水泥、聚乙烯和钛合金三组。每组再分4亚组,I亚组:单核细胞;H亚组:单核细胞十微粒;Ⅲ亚组:单核细胞十微粒十帕米膦酸钠;IV亚组:单核细胞十微粒十降钙素。培养48小时,检测上清TNF-α、IL-l和IL-6的含量。结果Ⅱ亚组上清中溶骨因子含量高于I、Ⅲ、IV(p<0.01);I、Ⅲ、I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磷酸盐类药物和降钙素能够抑制微粒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并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因此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假杜鹃提取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给药,观察小鼠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及自主活动次数。结果假杜鹃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1),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5)。结论假杜鹃提取物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决芦降压口服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决芦降压口服液通腑滋阴泄肝的药效学依据。方法Wistar(30只,分大、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各10只)及高血压模型大鼠(10只)分别给予决芦降压口服液1.5ml/100g体重,用大鼠血压心率仪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及心率,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给予决芦降压口服液后,正常大鼠及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均明显降低,同时高血压模型大鼠心率减慢。结论决芦降压口服液降低大鼠血压及心率可能是通腑滋阴泄肝的药效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人鼠模型,观察益气活血汤对模型大鼠心电图、血液中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二磷酸腺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及结论益气活血汤能够有效的抑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ST段的抬高,降低CK、LDH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率,对冠状动脉结扎制备的心肌缺血大鼠模型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枳鳖胶囊对大鼠肝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枳鳖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结合高脂饲料、酒水饮料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枳鳖胶囊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一般情况,大鼠肝重与脾重,肝功能和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的影响,并做肝脏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枳鳖胶囊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的精神状态、饮食、毛色泽,增加其体重,抑制其肝脾的增大;显著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降低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结论枳鳖胶囊有较好的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并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甚或逆转肝纤维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肾茶胶囊对大鼠脏器的长期毒性反应及毒性程度,研究毒性靶器官及其损伤的可逆性。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肾茶胶囊1.62、4.86、14.58g/kg(约相当于人拟临床等效剂量的10、30、90倍),设空白对照组,1次/d,连续灌胃给药24周后各剂量组随机处死,系统尸解,检查脏器系数。结果 12周及24周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试验大鼠脏器系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和异常改变,也未见毒理学意义变化和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肾茶胶囊对脏器的长期毒性较低,未发现毒性靶器官,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