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与水化疗法联合应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冠心病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水化疗法,C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留取尿标本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白介素18(IL-18),并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术后A、B、C三组中出现对比剂肾病(CIN)的例数分别为7(17.5%)、4(10.0%)、1(2.5%),B、C两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又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后BUN、Scr、mALB以及IL-18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较B、C两组升高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Ccr、GFR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较C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水化疗法联合应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廖旺  李斌  王圣  王卫  马建林  吴明  王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97-3799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老年人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年龄﹥65岁行冠脉介入诊疗的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与高剂量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60mg/d),对比2组肾功能变化及CIN的发生率。[结果]使用对比剂后48~72h的高剂量组血肌酐(Scr)显著低于普通剂量组[(86.2±19.7)mmol/L比(99.9±20.80)mmol/L,P=0.001)],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亦显著高于普通剂量组[(105.3±25.8)ml/min/1.73m2比(88.0±21.2)ml/min/1.73m2,P=0.000)]。高剂量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剂量组(分别为1.8%和12.7%,P=0.030)。[结论]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60mg/d)对老年患者CIN的发生可能有更好的预防作用,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8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B型脑钠肽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治愈率,心脑血管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而发挥抗炎效应.方法9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1例,40 mg/d×30 d;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1例,10 mg/d×30 d;对照组30例.结果(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治疗后第5天和第30天CRP水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P<0.05,P<0.001),而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在第30天CRP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2)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第5天和第30天的CRP水平降低更明显(P均<0.05).(3)CRP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CRP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9%>82.2%),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更佳,在降脂和保护心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10 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20 mg/d阿托伐他汀,两组均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C及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H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C及LDL-C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组TG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而治疗后12个月,高剂量组HDL-C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患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mg/d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脂作用,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内皮舒张功能(FMD)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LDL-C、TG、TC、hs-CRP水平及LVEF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及FMD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匡东东 《中国校医》2020,34(4):308-309
目的浅析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利用掷骰子法1:1分组,各47例,研究组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比对照组有着更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更高的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为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的应用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前者能更好改善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减轻炎症反应,提升心功能,促进病症恢复,同时不易产生不良反应,患者长期服用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梅芳 《现代保健》2012,(11):28-2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每晚顿服。3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CRP及血脂水平、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0d血CRP、TC、LDL-C含量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0d以及3个月时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具有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文强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93-2594
目的 通过对阿托伐他汀与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试验观察得到它们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 选取60例患有高血脂症的病人,并将其分为A、B两组,该分组为随机分组,对于A、B两组都让其进食常规的低脂膳食,在此基础上,A组要服用阿托伐他汀药物10mg,B组要服用洛伐他汀药物20mg,该两种药物均为每天服用一次,共需服用6周.该疗程结束后,将检测A、B两组病人的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数值变化情况.结果 服用药物六周后和服药之前作对比:A、B两组的TG、TC、LDL-C都明显下降(P<0.01),但是HDL-C明显著上升(P<0.05),其中A组最为明显.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都是有效的、安全性高的降低血脂的药物,阿托伐他汀的降低血脂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评估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测定96例入选冠心病患者CCS;同时使用导管法冠脉造影评估其冠状动脉,依据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大于90%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脂紊乱以及阳性家族史等各危险因素与CCS的相关性.结果 1.行导管法冠脉造影的96例患者中,冠脉狭窄 90%的冠心病患者CCS与狭窄介于50%~90%的冠心病患者CCS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该96例患者中,通过描绘ROC曲线,获得CCS诊断冠脉狭窄≥90%的标准,即ROC曲线截断点为187.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64.3%).2.利用所获得的截断点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得出:冠脉狭窄程度与CCS、血脂紊乱、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吸烟史以及性别等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33、5.000、3.400、1.735、1.333(P〈0.05);而高CCS与血脂素乱、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史、性别等呈显著正相关,OR分别为14.880、13.008、8.750、5.250、3.315、2.200、1.998(P〈0.05),特别是血脂紊乱以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与高CCS相关性明显强于其它传统危险因素.结论 高CCS与冠脉重度狭窄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故钙化积分的测定不仅对冠心痛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于冠脉狭窄程度的预判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及临床特点.方法观察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3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5.56%,57.78%,较非糖尿病组患者(23.33%、20.0%)明显增多(P<0.01);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0.05).结论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有关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将有助于预防、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药物治疗组62例(依折麦布10mg/d+阿托伐他汀10mg/d)和双倍剂量他汀药物治疗组6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持续24周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和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SCK9)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菜油甾醇/7-烯胆甾烷醇比例和PSCK9水平明显低于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LDL-C水平在12周后逐渐回升而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LDL-C水平降低较为平稳。结论:对常规他汀剂量血脂控制不佳的患者联合依折麦布能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并且降低LDL-C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加大他汀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4.
冯红兵 《现代保健》2013,(21):25-2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术前给予尼可地尔、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肌钙蛋白I阳性例数、肌酸肌酶同工酶大于参考值上限2倍的例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阿托伐他汀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能够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减少、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肌、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舒张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敏  李兰荪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1):1472-1474
目的 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研究冠心病 (CHD)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在改善内皮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12 0例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及硝酸甘油 (GTN)引起的舒张反应 ,并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 10~ 12周后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在冠心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略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冠心病组由血流介导的以及GTN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反应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冠心病患者的内皮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 ( P <0 0 1)。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和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开展血管内皮功能检查 ,可为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提供依据 ,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强 《现代保健》2014,(19):20-21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曲美他嗪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方法,对比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术预防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预防感染的措施,并与股动脉途径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32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320例中,有7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穿刺及置管成功率为93.36%,其中穿刺部位血肿5例(1.56%),无假性动脉瘤发生;血管痉挛24例(7.50%),桡神经损伤5例(1.56%),低血压6例(1.88%);血管迷走反射16例(5.00%),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成功率较高,感染并发症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涞源县医院治疗的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以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并且安全性高,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20mg,治疗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及经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测定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血浆hs-CRP显著下降(P<0.01),冠状动脉钙化灶亦明显缩小(P<0.01),相关分析提示,冠状动脉钙化灶的缩小幅度与LDL胆固醇水平相关(r=0.54,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