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脓毒症并发AKI患者90例.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90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的感染诱因主要为腹内感染、肺部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AKI 2、3期病死率明显高于1期(P< 0.05);32例患者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44例患者需机械通气支持,45例死亡(病死率为50.0%).单因素分析提示器官衰竭数目、AKI分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支持都能影响患者预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器官衰竭数目(P=0.008,OR=2.181)、AKI分期(P=0.011,OR=2.227)、是否需要机械通气支持(P=0.002,OR=0.198)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器官衰竭数目、AKI分期及需机械通气支持可作为判断脓毒症并发AKI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CRRT治疗的AKI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治疗12~24h和治疗结束时尿素氮、肌酐、尿量和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观察并发症和临床预后。结果共纳入12例患儿,男性9例,女性3例,胎龄(36.6±3.0)周,出生体质量(2765.4±697.6)g。原发病包括出生窒息7例,肺炎、先天性脐膨出、先天性空肠闭锁、败血症及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各1例。治疗日龄3(1.0,4.8)天,持续运转时间(73.5±59.5)h。其中4例治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出院,7例死亡,治愈出院与放弃或死亡患儿的治疗日龄无显著性差异(Z=-0.352,P=0.725)。出现并发症电解质紊乱8例,血小板减少5例,导管堵塞3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24h尿素氮显著下降(Z=-2.118,P=0.034),治疗结束尿素氮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7,P=0.23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24h、治疗结束时肌酐水平均显著下降(t=4.528,P=0.001;t=3.372,P=0.006),尿量均显著升高(Z=-2.670,P=0.008;Z=-2.937,P=0.003)。治疗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的患儿共11例,治疗12~24h 1例停用血管活性药,6例药物较前减量;治疗结束5例停用血管活性药,3例药物较前减量。结论CRRT治疗新生儿AKI是有效的、安全的,且并发症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引 言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常见的内科危重急症之一,由于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其病死率高达49%~71%[1]。我院从1994~1997年应用Baxter公司产生“0”型腹膜透析装置和腹膜透析液治疗30例少尿型ARF疗效好,现报告如下。2 临床资料2.1 一般资料3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为1.5∶1,平均年龄38.6岁(5个月~70岁)其中大于60岁12例。从发病到开始腹膜透析治疗平均3.8天(2~10天),单纯肾功能衰竭20例(66%),2个器官功能衰竭6例(20%),3个器官功能衰竭4例(13%)。2.2 病 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例(40%),急性药物中毒8…  相似文献   

4.
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先心病术后ARF行腹膜透析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透析效果、转归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纯ARF的死亡率12.5%,显著低于合并其它系统器官衰竭组的45%(P<0.05),腹膜透析3~30天内肾功能恢复,其中1~2天内血钾[K~ ]恢复正常,2~5天内血碳酸氢根[HCO_3~-]恢复正常,4~6天内血尿素氮(BUN)下降49.2%,血肌酐(Cr)下降42.6%。结论 对小儿先心病术后ARF,及早进行腹膜透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行腹膜透析(PD)的治疗效果。方法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儿,对其行腹膜透析治疗,并动态记录、监测循环以及代谢指标。结果手术后6~54h进行腹膜透析,大多数患儿都能够超滤出多余的水分。在透析期间,所有患儿血肌酐、尿素氮、乳酸、中心静脉压以及K+相对于腹膜透析前明显降低,并且大多数的患儿循环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心率逐渐缓慢,血压升高,尿量以及超率量逐渐增加,腹膜透析患者的循环以及代谢指标与腹膜透析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腹膜透析患儿中有22例患儿存活,占73.33%,出院时心肾功能均处于正常,经过腹膜透析5~11d后尿量均恢复正常;死亡有8例,占26.67%,死亡原因为:循环功能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小儿心脏病手术之后,若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者是难以排出多余的水分,应该及早行腹膜透析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腹膜透析法治疗的3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透析前后患者血压、尿量及血液中K+、HCO_3~-、血肌酐、尿素氮等临床及生化指标变化,分析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10例(27.8%),继续腹膜透析7例(19.4%),死亡10例(27.8%),9例转为血液透析治疗(25%),肾功能平均2~25d恢复。经腹膜透析治疗后,迅速纠正了高钾血症、高血压及急性心力衰竭、尿毒症症状得到明显的好转,血液生化检查尿素氮由透析前平均(40.9±16.1)mmol/L降至(20.4±8.5)mmol/L,血肌酐由透析前平均(1010.3±148.6)μmol/L降至(435.2±45.2)μmol/L,透析前后K~+、HCO_3~-、Na~+、Ca~(2+)、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613,12.783,8.05,4.445,3.487,P值分别为0.021,0.015,0.028,0.037,0.031)。结论腹膜透析对于急性肾损伤的治疗具有简单易行、操作简便、无需抗凝、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治疗费用较低等优点,值得临床一线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迟抗菌治疗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和器官功能紊乱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从确诊后首次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每小时延迟给药对患儿病死率(主要事件)、无血管活性期、无机械通气期、无器官衰竭期和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从确诊后首次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37min(64~265min);延迟首次给予抗菌药物3h,死亡风险OR为4.54(95%CI:1.55~16.42);严重脓毒症患儿初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3h和3h的无器官功能衰竭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27)d vs.15(2~23)d,P0.05]。结论:延迟抗菌治疗是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死率和持续器官功能性紊乱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临床肾功能衰竭患儿的治疗当中,患儿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患有肾功能衰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及改良组。常规组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干预,而改良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改良组患儿的临床疗效(96.6%)好于常规组(69.0%),不良反应发生例数(3.4%)少于对照组(34.4%);患儿的主要临床指标也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肾功能衰竭的患儿,腹膜透析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患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结果 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氯明显降低,血碳酸氢根离子、血钾离子及血钠离子全部得到纠正。结论 腹膜透析能有效地清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患者体内毒素,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平衡紊乱,提高存活率,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并MOD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重症脓毒症患儿11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分析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岁以下婴幼儿重症脓毒症发病率较高(52.68%);重症脓毒症患儿常见原发感染灶为呼吸道(33.04%)和消化系统(32.14%),主要病原菌为细菌(75.00%)。多器官功能障碍数、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住院时间、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是否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为影响重症脓毒症患儿预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儿多发于1岁以下婴幼儿,主要原发感染灶为呼吸和消化系统,多为细菌感染,临床上加强监测多器官功能障碍数和PCIS评分,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在急性肾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42例急性肾损伤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透析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钾离子(K~+)、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水平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中治愈29例(69.05%),继续腹膜透析1例(2.38%),自动出院1例(2.38%),死亡11例(26.19%)。腹膜透析2~38 d肾功能恢复。其中血K~+1~2 d恢复正常;CO_2CP 2~4 d恢复正常;血尿素氮3~4 d内下降30.99%,5~7 d内下降53.29%;血清肌酐3~4 d内下降33.92%,5~7 d内下降57.36%。死亡患者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严重程度指数(acute tubular necrosis individual severity score,ATNISS)明显高于治愈患者(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急性肾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儿童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最佳选择;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器官衰竭数目和ATNISS。  相似文献   

12.
梁碧琴 《临床荟萃》2008,23(11):792-79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药物对腹膜透析惠者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3例,随机分为ARB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ARB治疗组给以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共16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营养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ARB治疗16周,与对照组比较,ARB治疗组hsCRP、IL-8、TNF-α含量明显减少(16.67±21.08)mg/L vs(5.08±3.61)mg/L,(42.56±38.49)ng/L vs(12.64±13.54)ng/L,(114.64±12.62)ng/L vs(56.87±11.80)ng/L(P<0.05),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升高(28.6±1.2)g/L VS(38.6±0.9)g/L,(68.8±1.4)g/L vs(75.2±1.2)g/L(P<0.01);而对照组CRP、IL-6、TNF-α含量较前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RB治疗可以显著抑制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救治方法.方法 依据有特定奶粉喂养史及巾华儿科学会肾脏组1994年小儿 ARF诊断标准纳入病例.依据患儿病情,阶梯序贯应用液体疗法碱化尿液,膀胱镜逆行输尿管引流、腹膜透析救治患儿,对出现排尿者测定首次尿pH.结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34例,均有无尿症状.应用液体疗法17例(50%),液体疗法+膀胱镜逆行输尿管引流9例(26.5%),液体疗法+膀胱镜逆行输尿管引流+腹膜透析4例(11.8%),紧急腹膜透析4例(11.8%).34例(100%)均获存活.第1天、第2天、第3天以后出现排尿者其首次尿pH分别为6.1±1.0、6.5±0.7,5.3±0.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563,P=0.026).结论 液体水化碱化尿液和阶梯序贯疗法是三聚氰胺致婴幼儿肾后性ARF衰竭的重要有效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11月在本科进行透析治疗的9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肾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存活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肾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RBC)明显上升,其中腹膜透析组的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的上升幅度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白蛋白(ALB)水平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组的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低蛋白血症、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半年、1年、3年存活率与血液透析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透析方式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均有其优缺点,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透析方式,以减少病人并发症,增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价值和实验室指标。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54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进行心内直视手术,12例术后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在ICU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其中7例患儿在少尿2 h和血钾持续升高后早期行腹膜透析(实验组);5例患儿在血尿素氮和肌酐达到透析指标做腹膜透析(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儿生存5例,病亡2例;对照组患儿生存0例,病亡5例。同时,18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腹膜透析后动脉pH值、碱剩余(BE)、乳酸(Lact)、胶体渗透压(COP)、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nS)、气道峰压(PIP)等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cTnI、pH、PIP、COP指标,早期行腹膜透析有助于先心病室缺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2003年至2013年诊治的急性肾损伤患者204例,其中71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HD)模式治疗,66例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67例采用腹膜透析(PD)治疗。HD组患者每周透析3~4次、透析时间12~15h/w; CRRT组患者采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和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等方法,透析剂量为35~45ml/kg·h,直至病情稳定后停止CRRT治疗; PD组患者每天透析液剂量6~8 L,每袋腹膜透析液交换时间为3~4 h,夜间干腹或湿腹。观察比较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及诱发AKI病因)、预后(肾功能恢复情况)、透析相关并发症、生存率、透析治疗时间、医疗费用等。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及诱发AKI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PD组患者在预后、透析并发症、医疗费用等方面均优于HD组、CRRT组患者,但透析治疗次数[(14±2)次]多于HD组[(11±2)次]和CRRT组[(10±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RRT组患者生存率及医疗费用均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预后、透析并发症和所用透析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RRT与PD治疗AKI疗效确切,但PD在减少透析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有利于肾功能恢复等方面更具优势,应根据诱发AKI的病因选择适合的血液净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肾替代治疗是救治AKI患者的重要措施,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在AKI中的应用常被忽视。PD具有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无需抗凝、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势,已被国际腹膜透析学会推荐作为AKI治疗理想的肾替代方式之一。本文就PD在成人AKI中应用的现状、优势、急诊透析时机、通路和透析液、透析剂量、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且规律透析大于3个月的27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的60例为观察组,继续规律腹膜透析的21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与对照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构成比分别为15.0%(9/60)与5.6%(12/215),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分别为(50.6±14.3)岁与(45.7±13.2)岁(t=-2.518),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4.5,9.4)与5.1 (4.2,6.6),血钾分别为(4.2±0.7)mmol/L 与(4.5±0.7)mmol/L(t=2.14),血肌酐分别为721.0(585.0,891.3)μmol/L与847.0(723.3,1033.3)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进入腹膜透析治疗时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年龄、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基酸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患者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依据不同的腹膜透析液分为氨基酸腹膜透析组和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每组各20例。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应用1. 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0. 491%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Ch)、转铁蛋白(Tri)、高密度脂蛋白(HD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等一般生化指标、血肌酐(Ccr),透析液尿素-肌酐(R-Ccr)、腹膜-残余肾总尿素(Kt/v)等透析效能指标和前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等营养状况指标。结果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h、Tri、HDL、CO2-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Ch、Tri水平高于治疗前(P 0. 05);但治疗前后的HDL、CO2-c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相较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在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Ch、Tri水平均明显较低(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cr、R-Ccr、Kt/v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8. 7±6. 8) g/L、(2. 53±0. 36) g/L、(461. 4±70.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41. 5±3. 8) g/L、(2. 86±0. 13) g/L、(479. 6±75. 2) g/L;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Alb、TF、PA分别为(37. 7±4. 6) g/L、(2. 50±0. 46) g/L、(460. 1±76. 3) g/L,治疗后Alb、TF、PA分别为(38. 6±5. 7) g/L、(2. 40±0. 52) g/L、(351. 6±52. 4) g/L。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葡萄糖腹膜透析组治疗后的TF、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治疗后,氨基酸腹膜透析组患者的Alb、TF、PA水平均显著高于葡萄糖腹膜透析组(P 0. 05)。结论氨基酸腹膜透析能够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一般生化指标、透析效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因MODS合并AKI而行HVHF治疗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行HVHF治疗时的RIFLE分级(危险、损伤、衰竭、肾功能丧失、终末期肾病)分为3组,其中RIFLE-R组15例,RIFLE-I组23例,RIFLE-F组79例.记录3组患者HVHF治疗前及治疗后72 h内血肌酐(SCr)、氧合指数(PaO2/FiO2)、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凝血酶原时间(P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同时计算患者90 d的存活率.结果 RIFLE-R组与RIFLE-Ⅰ组HVHF治疗后72 h内SCr、PaO2/FiO2、EVLWI、Lac、PT、AST、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IFLE-F组HVHF治疗后72 h内SCr、EVLWI、Lac、PT、AS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RIFLE-R组和RIFLE-Ⅰ组[SCr(μmol/L):260.50±35.51比83.61±21.07、89.71土23.81;EVLWI (ml/kg):12.18±2.11比10.94±1.50、10.76±1.92;Lac(mmol/L):2.40±0.56比1.58土0.27、1.68±0.35;PT(s):14.14±1.50比12.67土1.18、12.51±0.94;AST (U/L):96.19±18.84比47.91土12.85、56.39±13.44; APACHE Ⅰ评分(分):20.17±2.61比17.79土2.65、18.53± 2.87,P<0.05或P<0.01],而PaO2/FiO2 (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RIFLE-R组和RIFLE-Ⅰ组(202.80土19.07比245.24±21.18、250.63±25.56,均P<0.01).RIFLE-R组、RIFLE-Ⅰ组、RIFLE-F组患者90d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6.67%、65.22%、63.29%,均P>0.05).结论 早期HVHF治疗对MODS合并AKI患者有器官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