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10-3411
探讨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予鼻中隔缝合,双侧鼻腔不做填塞处理;对照组在术后予双侧鼻腔填塞。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2d在鼻塞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鼻部疼痛、耳鸣/耳闷、溢泪及睡眠困难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未出现再次出血、局部感染、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鼻腔局部粘连2例(5.1%),对照组出现4例(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适感和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瓣连续缝合和鼻腔填塞对患者术后症状、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25例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并排除其他鼻部疾病和基础疾病的成年患者,入院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机接受缝合(13例)或者填塞(12例),比较术后第一天症状(鼻部头部疼痛和睡眠情况自我评分),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缝合组较填塞组术后头部和鼻部疼痛有明显减轻,睡眠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两组均无观察到鼻中隔血肿、脓肿和穿孔。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d(1—3d),填塞组为2.7d(2—4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黏膜瓣缝合可作为鼻腔填塞外的另一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填塞法和贯穿连续缝合法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特需病房耳鼻喉科收治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患者共12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缝合组(行贯穿连续缝合法)60例和填塞组(行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法)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填塞组患者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值大于缝合组(P0.05)。术后2周门诊复诊鼻内镜检查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但填塞组有2例出现鼻腔粘连,2例出现鼻腔异味,而缝合组1例出现鼻腔粘连,1例出现鼻腔异味。结论相比较于鼻腔填塞法,贯穿连续缝合法能明显减轻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不适感,减轻患者痛苦,同时不会增加患者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鼻中隔三线减张矫正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对照组行鼻腔填塞处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48 h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48 h鼻腔出血量、术后随访1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48 h疼痛、睡眠障碍、耳鸣/耳闷、溢泪等主观感受VAS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鼻塞主观感受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1/47),对照组为15.22%(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郭娟丽 《临床医学》2022,(11):15-17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DNS)矫正术中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自愿配合研究的80例DNS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鼻腔填塞为对照组,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 d,观察组不适症状(疼痛、睡眠障碍、耳鸣/耳闷、溢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鼻塞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内,组间单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DNS矫正术采取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处理,可更好地缓解术后不适症状,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84例,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观察组实施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传统中隔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治愈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3.6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4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相较于传统鼻中隔矫正手术,其治愈率高,手术危险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坤 《临床医学》2017,(6):109-110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扩容术与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鼻腔扩容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较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可显著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对称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等离子下甲消融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鼻中隔偏曲伴下甲肥大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均矫正理想,鼻腔通气良好,引流通畅;无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鼻中隔偏曲伴下甲肥大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与等离子下甲消融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鼻中隔偏曲伴下甲肥大患者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 全部病例鼻中隔偏曲均矫正理想,鼻腔通气良好,引流通畅;无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鼻中隔偏曲伴下甲肥大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对院内转运危重症患儿呼吸相关参数和转运不良事件影响。方法 185例需由急诊抢救室救治转运至儿科病房的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1例,治疗组给予HHFNC,对照组给予经湿化瓶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比较两组患儿转运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到达儿童病房24h内的气管插管率。结果 转运前两组患儿呼吸频率、SPO2、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院内转运到达儿科病房时,治疗组上述指标与转运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SPO2、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到达儿科病房24h内治疗组15例(16.0%)患儿行气管插管,明显低于对照组有28例(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过程中应用HHFNC进行呼吸支持,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和通气功能,降低转运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手术后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 ,A组患者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B组患者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中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和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aO2 上升和PaCO2 下降较B组患者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组患者治疗后SaO2 下降较A组患者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COPD患者手术后提高PaO2 和降低PaCO2 潴留方面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病人振动排痰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对照组采用手工叩击排痰法,1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在R、SaO2、PaO2、PaCO2以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用于机械通气病人明显优于手工叩击排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咖啡因预防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为有效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10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 irator yd i stresss y ndrome,NR DS)早产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均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 i lat ion,NI PP V)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氨茶碱。对两组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两组首次拔管前、拔管后1 h、拔管后12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动脉血氧分压(par tial pressureofox ygen,Pa O_2)、p H值等血气指标进行监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和10例发生VAP,感染率分别为5.56%和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p H值和Pa O_2水平均于拔管后逐渐上升,动脉血Pa CO_2水平于拔管后逐渐下降,在拔管后12 h,研究组动脉血p H值和Pa 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Pa 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其他并发症总发生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NR DS早产儿,在NIPP V同时联合应用咖啡因治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患儿血氧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优于应用氨茶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早期支气管镜吸痰对改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支气管镜吸痰27例为治疗组,综合治疗25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反映肺功能的指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恢复正常、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早期支气管镜吸痰对抢救因吸入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及其疗效。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3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观察NCPAP应用后,患儿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 NCPAP应用后,患儿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O2、PaO2/FiO2、PaCO2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NCPAP可明显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使用,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塞式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85例极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nDuoPAP组45例,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0例,主要观察两组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 h、12 h、24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PaO2/FiO2)、失败例数等。结果 nDuoPAP组无创辅助通气1 h、12 h、24 h评估PaCO2、PaO2、OI与nCPAP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上机失败率(4.44%vs.22.50%)以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3.33%vs.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uoPAP组与nCPAP组无创通气时间[(3.61±0.97)d vs.(3.44±1.18)d],发生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uoPAP治疗NRDS,与nCPAP相比更能改善氧合,减少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基于氧合指数指导下的进阶式肺康复训练结合俯卧位通气对重度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重度老年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和肢体被动活动,观察组增加基于氧合指数指导下的进阶式肺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的心功能[右心室舒张末面积/左心室舒张末面积(RV/LV)、下腔静脉内径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KM-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气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aO2/FiO2、SaO2和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KM-MB、cTnT、RV/LV和下腔静脉内径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1或P<0.05)。结论基于氧合指数指导下的进阶式肺康复训练结合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治疗重度老年ARDS患者,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和血气指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减轻机械通气对心功能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机械振动排痰法与传统手工叩击排痰法在ICU肺部感染患者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仪进行机械振动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叩击排痰。3 d后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频率(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SaO2,PaO2,PaCO2及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振动排痰效果优于传统手工叩击排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