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穿刺引流术(观察组)。入院时及治疗后1、3、5、7 d,根据CT检查评估半暗区水肿带宽度。治疗后3个月采用巴氏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半暗区水肿带宽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3、5、7 d,观察组半暗区水肿带宽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1.67%,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26/36;P<0.05)。结论 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半暗区水肿带宽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血浆硫化氢(H2S)含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19例(观察组),根据入院GCS评分又分为轻、中、重型三组,根据入院CT计算出血量分为小血肿(<30 ml)、中等血肿(30~60 ml)、大血肿(>60 ml)三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H2S浓度。结果 对照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浆H2S含量分别是(51.8±2.5)、(48.4±2.6)、(38.3±1.9)、(30.6±2.1)μmol/L,两两相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小血肿组、中等血肿组、大血肿组血浆H2S含量分别是(51.8±2.5)、(49.5±1.9)、(36.9±2.2)、(31.6±2.0)μmol/L,两两相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量越大及入院GCS评分越低血浆H2S的浓度越低,提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血浆H2S浓度与出血后继发神经损伤、脑水肿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9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干预前、干预7 d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检测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记录护理14 d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干预7 d,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7例(16.67%,7/42),再出血5例(11.90%,5/42);观察组出现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2例(3.57%,2/56),再出血1例(1.79%,1/56)。观察组深静脉静脉血栓形和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采用血肿穿刺引流术(穿刺组),31例采用小骨穿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结果 与开颅组相比,穿刺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局灶性脑梗死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气管切开率也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半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良好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根据病情,把握好手术指征,血肿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取得理想效果,但血肿穿刺引流术损伤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59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40例)以及观察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19例)。结果 观察组术中责任动脉发现率(42.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10%,4/40;P<0.05),术后再出血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8/40;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GOS评分[(3.7±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1.4)分;P<0.05],偏瘫侧肌力好转率(82.4%,14/17)明显高于对照组(51.9%,14/27;P<0.05);但两组病死率、失语好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技术容易掌握,实用性强,术后病情稳定,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 )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04—2013‐03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非糖尿病患者1400例,根据空腹血糖的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脑梗死类型根据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观察2组脑梗死类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类型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有关: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高血糖发生率最高(58.2%),其次为腔隙性死组(LACI ,24.5%)和后循环梗死组(POCI ,22.5%),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PACI)高血糖发生率最低(17.3%)。LACI组与POC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较血糖水平正常者END发生率高。结论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在完全前循环梗死患者中发生率高,并且可增加EN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31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引流组),3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随访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个月。与开颅组相比,引流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1周GC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术后残余血肿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颞叶皮质造瘘与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17例(观察组),经颞叶皮质造瘘入路手术14例(对照组)。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其中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22.2±28.5)min]较对照组[(154.9±34.5)min]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92.9%±4.5%)较对照组(81.6%±5.9%)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1.8%,2/17)明显低于对照组(50.0%,7/14;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82.4%,14/17)明显高于对照组(42.9%,6/14;P<0.05)。结论 与经颞叶皮质造瘘手术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5-07收治的94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90例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的治疗记录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重点探讨H型高血压和进展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肥胖率55.32%、高血压患病率78.72%、动脉狭窄率63.83%均较对照组34.44%、44.44%、37.7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8.91±3.82)mmol/L、胆固醇(6.84±1.42)mmol/L、甘油三酯(2.94±1.28)mmol/L较对照组(5.54±3.43)mmol/L、(4.74±1.03)mmol/L、(2.02±1.06)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型高血压患病率76.60%较对照组45.5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173.84±30.45)mmHg、Hcy(19.87±12.46)μmol/L较对照组(148.75±24.31)mmHg、(13.24±13.02)μ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动脉狭窄、高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过高等均是诱发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多发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且患者收缩压和Hcy较高,H型高血压和Hcy指标检测是预测和评价脑卒中病情进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 其中44例行保守治疗(对照组),47例行锥颅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超早期(≤6 h)手术28例,早期(7~24 h)手术19例]。结果 治疗30 d,观察组 总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8.05%;P<0.05)。治疗7、14、30 d,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 而且观察组治疗14、30 d 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超早期手术组NDS评分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结论 锥颅引流 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病人,建议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经侧裂入路与经颞部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经侧裂入路手术25例(侧裂组),经颞部入路手术25例(颞部组)。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裂组血肿清除率(96.00%,24/25)明显高于颞部组(68.00%,17/25;P<0.05)。侧裂组再出率(4.00%,1/25)明显低于颞部组(32.00%,8/25;P<0.05)。侧裂组预后良好率(80.00%,20/25)明显高于颞部组(44.00%,11/25;P<0.05)。结论 与颞部皮质入路相比,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显著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脑组织损伤,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合并高血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重型TBI合并高血糖66例,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对照组(胰岛素常规治疗),每组33例。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治疗1周,观察组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 mmol/L,对照组控制在8~10 mmol/L。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1周,两组ISI、HOMA-IR以及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1.21%,7/33)明显低于对照组(54.55%,18/33;P<0.05)。结论 对重型TBI高血糖,术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胰岛功能恢复,减轻炎性反应,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血肿清除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血清TNF-α、IL-6、PCT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74.00%,37/5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20/50;P<0.05)。结论 与开颅血肿清除相比,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保守治疗48例(对照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48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7、15、30 d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ND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CN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15、30 d C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优势半球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福建省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治疗的70例优势半球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经中央沟下点入路35例(改良组),采用颞中回入路35例(对照组)。结果 两组术后次日残余血肿量无显著差异(P>0.05)。改良组术后1月语言能力和术后3月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颞中回入路相比,经中央沟下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优势半球基底节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失语程度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中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早期高血糖调治技术 3544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中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早期高血糖调治范围及调治方法。方法:年龄40-80岁,发病在48小时之内的急性脑血管病3544例病人被随机分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72例。治疗组依据急性脑血管病早期高血糖调治技术,应激性高血糖恒定在7.00-7.50mmol/L,糖尿病性高血糖稳定在MBGC+1.50-2.00mmol/L.采用8点法和5点法监测血糖,指导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状况。结果:发病后第10、30天,CSS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在基本治愈、显效、好转及总有效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无效或恶化以及死亡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极易发生低血糖,缺血灶扩大,肢体瘫痪加重及混合性卒中,且预后较治疗组差(P<0.01)。结论:中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后应激性高血糖者血糖调治在7.00-7.50mmol/L,糖尿病性在MBGC+1.50-2.00mmol/L,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8点法和5点法可以很好地监测血糖水平,指导胰岛素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 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共发生应激性胃粘膜病变439例,发生率为20.3%。年龄≥60岁、GCS评分为3~4、血压升高或降低、血糖≥8.2 mmol/L、体温≥40.5 ℃、pH值<7.35、氧饱和度≤85%的患者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几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颅脑损伤程度越严重、高龄、血压升高或降低、高血糖及高热、酸中毒及低氧血症可能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应激性胃粘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中小量(15~4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其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6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穿刺引流术治疗)和对照组(30例,保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行DTI检查;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首次DTI检查均显示血肿侧皮质脊髓束较健侧有不同程度变窄、变形、中断,治疗后14 d,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皮质脊髓束恢复程度较高。治疗后14 d,两组血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DTI结果中各向异性值和相对各向异性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早期穿刺引流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DTI技术显示早期手术有助于皮质脊髓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21例颅脑外伤昏迷高血糖病人随机分2组进行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1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11例。2组治疗目标值均为三餐前后睡前末梢血糖4.0~8.0mmol/L,并至少持续3d。结果两种方法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胰岛素泵组(6.3&#177;1.3)d,多次皮下注射组(13.2&#177;3.4)d,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胰岛素泵低血糖发生低于多次皮下注射组:胰岛素泵组(0.6&#177;0.4)次/例,皮下注射组(1.7&#177;0.4)次/例(P〈0.05)。结论胰岛素泵更适合颅脑外伤昏迷病人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