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对比两组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下肢运动能力、运动效能。结果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56.49±3.45)分高于对照组(50.27±3.16)分(P0.000 1);观察组的10 m步行测试(0.89±0.41)m/s高于对照组(0.69±0.32)m/s(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28.97±3.78)分高于对照组(21.75±3.42)分(P0.000 1);观察组生理耗能指数(0.19±0.07)beats/m低于对照组(0.26±0.09)beats/m(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提升患者步行功能,同时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联合抗阻运动对中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康复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108例中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频电刺激联合抗阻运动,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变化及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motor scale,FMMS)上肢评分及下肢评分分别为(45.69±5.24)分、(25.93±3.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1±5.18)分、(20.71±3.64)分,P0.05;观察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评分为(67.08±5.4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91±5.40)分,P0.05。结论对中青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中频电刺激联合抗阻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缓解患者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下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对老年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科129例老年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64例给予TOT,观察组65例给予基于TOT模式下MVF训练,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躯干控制能力测试量表(TCT)评分为(70.29±6.02)分高于对照组(58.77±6.05)分,对侧倾斜量表(SCP)评分为(2.10±0.26)分低于对照组(3.58±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OT训练模式下MVF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66例脑卒中后步行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速度,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价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Ⅳ期、平衡功能障碍Berg评分21—40分、步行功能障碍(FAC)Ⅲ级的60例无严重认知和言语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加太极拳训练,两组均为1次/d,40min/次,6d/周,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躯干功能量表(TIS)、平衡功能量表(BBS)、步行功能(FAC)和10m最大步行速度(MWS)进行指标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IS值、BBB值、FAC以及10m MWS评定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8周康复训练治疗后,对照组各测评指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改善(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辅以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将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两组各34例,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平衡量表(FMA-B)、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MA-L)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FMA-B和FMA-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MBI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其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改善机体各项功能,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恢复训练对其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照组仅行早期常规康复训练;连续训练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同时测定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指标、Holden步行能力分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恢复训练方式,能更好的恢复其下肢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活动分析法对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关节平衡稳定训练、重心转移训练、肌力强化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康复训练活动分析法。选择香港职业治疗协会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评估量表中与下肢运动相关的活动项目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定期对每个训练项目进行评分,若评分≤1分,则将训练环境由活动室逐渐向真实环境过渡,然后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主要包括:限制健手使用、强化患侧上肢训练等,每日训练6 h,每周5 d,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2组的活动分析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分、步行10 m所需时间、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3个月后的活动分析法评分、Holden步行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步行10 m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活动分析法评分、Holden步行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更高,步行10 m时间更短。结论:应用康复训练活动分析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步行能力、运动功能,提高患者下肢肢体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病程小于1个月的36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后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每次治疗45min,每周治疗5次,持续治疗3周;对照组则辅以与观察组相同时间、相同强度但无镜像反射面的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Wolf运动评价量表(WFMT)、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分期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对患者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3周治疗及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FMA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及2个月时其WMFT评分也明显增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2个月时其下肢FMA评分和FAC分级指数均明显进步(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Brunnstrom分期也明显改善(均P<0.05),但下肢Brunnstrom分期与同期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3周治疗后、出院后随访1个月、2个月时其上肢及下肢MAS评级指数均无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早期介入镜像疗法能明显加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恢复进程,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亦有改善作用,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4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康复疗法)13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运动想象疗法)13例,实验组(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14例。3组治疗前后分别予偏侧忽略行为学量表评定(C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1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CBS较治疗前下降(P0.01),FMA、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 3组治疗前后CBS、FMA、MBI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CBS、FMA、MBI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能够改善忽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方法: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音乐运动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运动疗法组接受为期3周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音乐运动疗法组在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聆听患者喜爱的音乐,共3周。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org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运动功能、步行能力、自觉疲劳程度和神经心理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音乐运动疗法组治疗前后FMA差值显著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音乐运动疗法组患者治疗后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显著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步行200m之后的Borg评分显著低于运动疗法组(P0.05)。音乐运动疗法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也显著低于运动疗法组治疗后评分(P0.05)。结论:音乐运动疗法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减轻患者运动后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步态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ovett分级法、Berg平衡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3级患者多于对照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Tinetti步态评测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Ashworth评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宣教联合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步态功能,提高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与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4)与对照组(n=24)。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作业疗法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对照组仅增加作业疗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与手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FMA、MBI评分(研究组:24.5±8.31分,62.32±10.35分;对照组:24.99±6.87分,63.45±11.23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均能出现提升(研究组:38.51±7.76分,85.62±8.98分;对照组:32.22±7.54分,76.56±7.98分)。研究组治疗后FMA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作业疗法较单纯作业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与手的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垂直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垂直振动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MAS评分[(1.16±0.32)分和(1.62±0.36)分]、FMA评分[(28.26±4.33)分和(21.24±5.31)分]、MBI评分[(72.8±24.6)分和(55.3±18.7)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配合垂直振动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分为(2.40±1.47)分,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为(1.59±1.11)分,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吸入型肺炎7例,观察组发生吸入型肺炎3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实施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侧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BBS和Holden评分均提高(P<0.01),但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使用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行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改良式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FCA、BI评分分别为(46.37±9.16)分、(75.43±10.28)分、(58.62±10.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32±8.15)分、(66.89±9.04)分、(52.65±9.16)分(P<0.05),且观察组MMSE评分为(20.36±2.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9±3.69)分(P<0.05)。结论对于认知障碍伴偏瘫的脑卒中后患者,加强认知训练及体位干预,对其提高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32例)、CIMT组(31例)及联合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关节主被动训练及牵拉训练等), 待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想象组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 CIMT组患者辅以CIMT训练, 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CIMT训练, 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UE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其FMA-UE评分[(43.50±6.22)分]、UEFT评分[(35.79±6.15)分]及MBI评分[(71.74±5.92)分]均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及CIMT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CIMT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78例脑卒中后步行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以核心肌群训练,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步行速度、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价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平衡能力、步行速度、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步行能力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肢康复中药热奄包在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将92例脑卒中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四肢康复中药热奄包热敷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法评价运动功能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9.13%,对照组6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53.05±14.05)分,对照组(46.28±13.35)分,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四肢康复中药热奄包热敷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降低肢体畸形挛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