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在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和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及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记忆商(MQ)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MMSE及MQ评分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属协同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采用家属协同护理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的ESS、上肢Fugl-Meye、下肢Fugl-Mey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协同护理能够充分利用护理资源,最大限度的促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处方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锻炼处方,比较两组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处方能够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知识、护理知识、主动康复技能、家庭和社区康复技能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肢功能评分、下肢功能评分、Fugl-Meyer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提升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与强化性学习对颅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2001-01/2004-12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为开颅手术后2个月以上,有明显的记忆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2)与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营养脑神经等药物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环境与强化性记忆的学习训练。强化训练内容有日常生活训练,工作联想训练,兴趣帮助训练。方式采用录音,录像,画册,墙壁图片等,图片要求色彩鲜艳。训练时间为1次/d,45min/次,4~6次/周,30d完成。丰富环境要求以能够提供色彩、声、光等动态刺激为重点。训练前、后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中的记忆力分值评估患者的记忆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训练后记忆力评分较训练前明显提高(6.2±3.2,8.1±3.2;t=2.763,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记忆力评分无明显差异(6.2±1.8,6.9±2.0;t=0.812;P>0.05),两组训练后记忆分值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764,P<0.05)。结论∶丰富环境与强化性学习训练,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FM、GCS、BI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梅丛敏  华素萍  邵小兰 《全科护理》2021,19(31):4410-4414
目的:探讨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促醒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认知功能评估量表(LOTCA)、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两组病人促醒效果、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GCS评分、Fugl-Meyer及LOT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GCS评分、Fugl-Meyer及LOTCA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6.00%(P<0.05);观察组病人预后良好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2.00%(P<0.05).结论:针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实施改进急救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促醒效果,有利于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效的延缓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病人认知功能减退的干预途径。[方法]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6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A组采取听觉统合训练,观察B组采用触觉统合训练的干预方法。3个月后对照分析各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认知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ADL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A组与观察B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得分优于观察A组。[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MCI病人的认知功能具有作用,触觉统合训练在对MCI病人认知功能改善效果上要优于听觉统合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气压治疗仪预防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将5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气压治疗仪按摩双下肢.对照组由护士每天两次为患者进行双下肢进行按摩及活动踝关节等护理.结果 实验组发生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治疗仪预防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足下垂的预防作用。方法纳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预防足下垂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足下垂发生情况(干预有效率)及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下肢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足下垂的发生,为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视听感觉统合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认知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视听统合训练组(43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康复指导;视听统合训练组给予视听感觉统合训练,1次/d,5次/周。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CR)评定记忆功能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测验(BADS)评定执行功能。 结果:治疗前,两组WMS-CR评测和BADS评测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视听统合训练组WMS-CR评测中的故事理解、背数和积累分测验得分显著增高(8.63±2.77 vs 6.85±2.50;7.77±1.57 vs 6.74±1.45;11.40±2.80 vs 9.58±2.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DS评测中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修订的六元素评测(3.64±0.37 vs 3.12±0.36;3.68±0.38 vs 3.14±0.40;3.48±0.36 vs 3.16±0.35;3.36±0.36 vs 2.98±0.36)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分布图测验项目评分及总分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视听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工作记忆,但对部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执行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5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和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22.65±4.61分明显低于观察组27.31±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36.00%)明显高于观察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模式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空气肢体气压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空气肢体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双下肢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VT总发生率较低,术后7d PLT、PT、APTT、TT值较低,术后3d、7d、14d时双下肢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加入空气肢体气压治疗仪治疗可有效减少DVT发生,改善产妇凝血功能,减轻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应用穴位贴敷预防DVT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气压仪预防DVT发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能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常态老龄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犯例60-70岁的常态老龄人随机分为干预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分别对其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和常规训练,两组每周集中训练6d,每天1h,持续3个月,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量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干预组知觉速度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字图记忆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心算效率、记忆广度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均有提高(P<0.05);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有提高(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 常态老龄人的认知功能随年铃增长有下降趋势,感觉统合训练可延缓常态老龄人认知功能的下降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为框架的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进行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的10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10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