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下肢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肺栓塞患者70例,所有患者最终均经过肺动脉造影、下肢血管超声、下肢容积血流阻抗图检查最终得到确诊,造影检查前患者均行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对于确诊的患者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干预,分析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下肢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下肢深静脉、肺栓塞患者70例患者最终均经过肺动脉造影、下肢血管超声、下肢容积血流阻抗图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患者中,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占75.71%,17例肺栓塞,占24.29%。所有患者均完成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最终确诊5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符合率为96.23%;确诊16例肺栓塞,诊断符合率为94.12%。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检查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放射性核素显像用于下肢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和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阳性结果为39例,占75.0%,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肋骨,其次为脊椎骨、盆骨、四肢骨、肩胛骨和颅骨。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肺癌和鼻咽癌较其它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结论:核素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灵敏度较高,所以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作全身核素骨扫描,以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12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螺旋组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放射组患者采用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均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螺旋CT与放射性核素检查急性肺栓塞结果,并统计其诊断价值状况。结果:经临床诊断结果确诊,螺旋组中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放射组中有3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放射性核素检查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螺旋CT检查比较,放射性核素肺现象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试餐法探讨胃通胶囊治疗胃排空功能紊乱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试餐法观察了胃通胶囊对胃排空功能紊乱患者的影响,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胃通胶囊可使胃排空加快,改善胃的运动功能,其作用较对照组全面、优越(P<0.05)。[结论]胃通胶囊通过其胃肠动力促进作用,发挥其消积导滞、和胃健脾、行血止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阴活胃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对照组:40例予西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2.5%(P<0.05)。治疗组病理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阴活胃合剂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180-1182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胃镜像及其病理学表现,探讨浊毒证胃镜像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证患者99例,由专职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和组织活检,记录其内镜下形态学表现,比较其胃镜像与病理学表现。结果胃镜下的各种表现对应病理诊断的各种比较,在统计学方面没有意义(P>0.05),因此胃镜下的所有表现对应的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率我们不认为有区别。本研究发现对病理学诊断有萎缩的,胃镜像正确率最高的是结节状,为60.50%;对病理学诊断有肠上皮化生的,胃镜像正确率最高的是黏膜粗糙,为89.43%;对病理学诊断有异型增生的,胃镜像正确率最高的是结节状为64.31%。结论:胃镜和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CAG的最好方法,CAG浊毒证在胃镜下有多样的表现,胃镜下的任何一种表现都不能肯定或否定CAG浊毒证在病理学诊断中的任何一项,病理检查的微观辨病、胃镜表现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当出现异型增生、萎缩、肠化的诊断中的一项,或兼而有之时,可决定CAG的诊断,所以当发现结节状改变在胃镜下出现时和(或者)黏膜粗糙时,对诊断CAG浊毒证有着重大意义,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 SPECT/CT 联合三骨显像对骨骼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接诊 的 52 例骨骼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放射性核素 SPECT/CT、三骨显像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骨显像 和联合放射性核素 SPECT/CT 诊断骨骼病变的诊断效能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二者联合诊断骨骼病变特异度、准 确度、阳性预测值高于三骨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与三骨显像相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 0.05);三骨显像诊断骨骼病变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 = 0.414,P = 0.001);二者联合诊断骨骼 病变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 = 0.837,P = 0.000)。结论:放射性核素 SPECT/CT 联合三骨显像诊断能有效鉴 别骨骼病变性质,其与病理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具有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胃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观察胃镜诊断、病理变化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80 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作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及Hp检测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Hp总检出率 5 4.2 % ,其中胃十二指肠球部糜烂和溃疡检出率最高 ,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居中 ,浅表性胃炎较低 ,胆汁反流性胃炎最低。病理检查黏膜发生糜烂、溃疡缺损改变者Hp检出率高于黏膜仅发生充血、水肿等浅表改变者。结论 :胃十二指肠疾病与Hp关系密切 ,且与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检查与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病变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体检筛查宫颈癌的女性600例进行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对阳性病例取宫颈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的准确性。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0例标本中出现宫颈癌前病变40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准确率为87.5%,阴道镜检查准确率为70.0%,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阴道镜检查(P0.05),两者联合检查准确率则为100.0%。结论:宫颈液基细胞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其检测效果显著高于两者单独运用,能够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萎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临床症状、病理检查、胃黏膜组织及血清环氧化酶-2(COX-2)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萎胃颗粒组)和对照组(胃复春组)各41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量变化。结果:萎胃颗粒组患者临床症状、病理检查较胃复春组有明显改善(P0.05),萎胃颗粒组降低COX-2表达量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萎胃颗粒能够降低外周血及胃黏膜组织中COX-2的表达量,增强胃黏膜屏障能力,从而发挥其对CAG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系统总结了黄春林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的中医用药经验,分为3 个部分,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概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中医用药经验,即综合应用健脾、养肝、固肾3 法治疗低白蛋白血症;通过典型病例介绍如何综合应用3 法治疗难治性肾综低白蛋白血症。意义:基于名医经验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用药经验为其治疗方案的建立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一种棘手的肾脏疾病,其治疗难度大,易反复,预后较差.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考虑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相关.中医治疗本病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复发率、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检索近10余年的相关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36例 ,分为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 ,采用中医辨证结合激素、潘生丁、依那普利治疗 ,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素、血肌酐氮、血及尿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变化及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 4 % ,对照组为75 0%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idit分析 ,u=2 59 ,P<0 05) ;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升高 ,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血及尿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均下降(均P<0 01) ,除尿微球蛋白、血肌酐外 ,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 05) ;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均P<0 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方法将78例RNS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激素与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1 a,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和85%,对照组分别为28%和64%,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NS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参芪地黄汤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潘生丁和雷公藤多苷等进行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并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肾功能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外,两组其他肾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缓解率分别为87.14%、65.7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4%和2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参芪地黄汤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显著改善了肾功能指标,且有效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不失为一种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郑新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的原因主要缘于特殊病理类型、感染因素、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用药不规范、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郑老师提出了"肾病三因论""肾病多瘀论""祛邪扶正并重、扶正重在脾肾""衷中参西"等学术思想。同时,郑老师结合儿童"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等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出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认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主因肺肾两虚、阴阳失和,实主因肺热、瘀血、风湿、湿浊(热),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重视"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清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内毒素(LPS)组、三七总皂苷(RNS)小剂量组、RNS大剂量组,每组30只。按上述顺序分别予NS、NS、RNS小剂量液、RNS大剂量液各1ml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于最后1次注射后1小时分别麻醉,以NS0.4ml对NS组进行尾静脉注射,并以LPS对其余3组进行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30min、90min、2h、4h、6h各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心脏取血测血清肌钙蛋白。结果内毒素注射30min时,各组cTnI均无明显升高。以后各时间点cTnI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cTnI均明显增高(P〈0.01),且LPS组明显高于RNS小、大剂量组(P〈0.01)。结论RNS可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致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55首药方中的161味中药进行了分析,采用“以药测机”的方法,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病机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湿浊内停、阴虚火旺型,提出了补益阳气,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活血化瘀是本病用药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Amylin and amyloid‐β (Aβ) were found to in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 in rat pancreatic β‐cell line, INS‐1 cells, leading to cell death.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s (ERs) α and β (ERα and ERβ) and generation of ROS/RNS in amylin/Aβ1–42‐treated INS‐1 cells. That is, pharmacological activation of ERs in INS‐1 cells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ROS/RNS generation, but blockage of ERs increases ROS/RNS generation. Silibinin is a natural polyphenolic flavonoid isolated from milk thistle with phytoestrogen activities, also known as silybin. Treatment with silibinin down‐regulated ROS/RNS production induced by treatment with amylin/Aβ1–42 in the cells. Silencing ERs expression with siRNAs targeting ERs showed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ilibinin was markedly weakened, indicating that silibinin protection is largely attributed to activation of ERs' signaling. The binding of silibinin to ERs implies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ilibinin on amylin/Aβ1–42‐treated INS‐1 cells owes to down‐regulation of ROS/RNS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ERs phosphorylation. Amylin and Aβ1–42 cotreatment enhanced furthermore ROS/RNS gen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through further down‐regulation of ERs phosphorylation, and this was reversed by silibinin. Silibinin also protects INS‐1 cells from amylin and Aβ1–42 cotreatmen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tective effect of silibinin is mediated by enhancement of ERs phosphorylation that depresses ROS/RNS generation in amylin/Aβ1–42‐treated INS‐1 cells.  相似文献   

20.
桃红四物汤加味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方 (MTSD)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的疗效。方法  86例RNS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同时配合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的中医辨证加减治疗 ;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 ,观察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较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在西医治疗同时配合MTSD是治疗RNS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