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血清酶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清酶的关系,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42例脂肪肝患者及46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脂蛋白、血糖及血清酶等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及脂蛋白指标TG、TC、LDL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FPG及血清酶指标ALT、AST、ALP、γ-G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脂肪肝患者不仅具有血清脂肪代谢紊乱,而且存在血糖的异常、肝细胞的损伤和肝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脂肪肝患者血清中多项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统计2010年3月~2013年8月来医院体检人员3250人,分为(实验组)脂肪肝组和(对照组)非脂肪肝组,检测ALT、AST、ALP、TBA、Glu、TC、TG共七项生化指标,运用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脂肪肝组的ALT、AST、ALP、TBA、TC、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而Glu的对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生化指标的检测对脂肪肝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与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是由于饮酒量多以及饮酒时间长而导致肝损害的一种慢性肝病。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对164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100名健康人血清进行了上述血清酶和血脂检测,以评价饮酒习惯、饮食习惯与脂肪肝危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脂类合成、代谢的重要场所,肝实质损害时可出现脂类代谢紊乱。血浆脂蛋白不仅是运输脂类的功能单位,而且还有谓节脂类代谢的作用。以前人们只把血脂及载脂蛋白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而将血脂、载脂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的测定应用于肝硬变患的分析研究,但尚缺乏系统的动态学综合分析,笔对65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结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到我院检查的脂肪肝患者13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体格指数监测,比较分析两组的各项检查指标,分析总变异系数CV。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对比,观察组肥胖率占比为73.08%(95/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5%(60/130);观察组的TC、TG、Glu、TBA、LT、AST、AL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诊治脂肪肝应采用与其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可以提高监测效果,以便早期诊断及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生化检验中血脂、血糖、血清酶检测水平与脂肪肝的关系,从而为后期该病临床诊断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19年12月接收的脂肪肝患者40例纳入脂肪肝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纳入正常组;比较两组、脂肪肝组不同患者生化检验各指标水平.结果:脂肪肝组总胆固醇(TC)、空腹血葡萄糖(GLU...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年干部脂肪肝患病率与生活习惯、血清酶、尿酸等因素的相关性,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州市某单位青年干部222人健康体检的脂肪肝、生活习惯、血脂、血清酶、尿酸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受检者检出脂肪肝124例,占55.86%,均为男性。脂肪肝患者的生活习惯(常在外就餐除外),血脂、血清酶、尿酸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因脂肪肝会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改变饮食结构、纠正不良行为等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酶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确诊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慢性肝炎肝硬化29例,急性肝炎肝硬化31例,肝硬化4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酶指标[血清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单胺氧化酶(MAO)]以及血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下血清组织蛋白酶d(CTSD)和细胞因子对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及社区医院收治的3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设为NAFLD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内来本院和社区医院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血清CTSD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其对NAFLD的诊断效能。结果 NAFLD组血脂指标中TG、TC和肝功能指标中AST、ALT和GGT、CTSD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因子12项中TNF-α、IL-6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NAFLD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TG、TC、AST、ALT和GGT、CTSD、TNF-α、IL-6均呈上升趋势,各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有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显示,两项指标在NAFLD诊断中以联合预测诊断的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765(0.686~0.843);其中CSTD诊断价值稍高于IL-6,AUC(95%CI)为0.700(0.614~0.787)。二者P值均<0.05,说明CSTD与IL-6联合的诊断效能最优。结论 血清组...  相似文献   

10.
孙晓洁  杨沛  田怡 《安徽医药》2002,6(4):37-39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中的A/G比值、ALT/AST比值、透明质酸(HA)、门静脉(PV)直径和脾厚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探讨无创性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2例慢性乙肝患者肝活检确定纤维化分期.治疗前测定血清A/G比值、ALT/AST比值,HA,B超测定PV直径和脾厚径.结果伴随肝组织纤维程度增加,A/G比值、ALT/AST比值呈下降趋势,但仅纤维化4期(S4)与1期(S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A在纤维化不同期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进展逐渐升高,尤以S3、S4明显升高.PV直径(mm)和脾厚径(cm)在早期就随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升高,S2、S3、S4与S1比较,差异无有显著性.结论血清A/G比值、ALT/AST比值、HA、PV直径和脾厚径对估计肝脏中至重度纤维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脂肪肝患者50例(观察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多种血清学指标检测,包括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结果:观察组TG、TC、ALT、AS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DL-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与血脂的异常在脂肪肝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时进行血脂及肝功能检查并观察其指标变化,可作为临床监测脂肪肝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因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在本院就诊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超声和64排螺旋CT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阅片,与外科手术或者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肝脏穿刺组织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常规超声和64排螺旋CT检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78例患者,共86个病灶。其中良性病变患者27例,占34.62%,共32个病灶,占37.21%;恶性病变患者51例,占65.38%,共54个病灶,占62.79%。常规超声检查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76.5%、59.3%、78.0%、57.1%、70.5%,64排螺旋CT分别为92.2%、92.6%、95.9%、86.2%、92.3%,64排螺旋CT显著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或P<0.01)。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肝肝组织脂质含量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6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B组、C组、D组、E组给予高脂饲料(84.4%标准饲料+10%猪油+0.5%胆固醇+0.1%胆盐+5%蛋黄粉)和白酒复合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B组、C组、D组、E组分别给予肝康Ⅳ号(GKⅣ)低、中、高剂量和东宝肝泰灌胃干预,设空白对照F组。第6周末处死动物取肝脏制备10%的肝匀浆查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腹主动脉抽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结果B组、C组、D组、E组与A组比较,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0.01),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在TC、TG方面,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AST方面C组、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KⅣ能有效降低肝脏组织脂质沉积,防止ALT、AST的升高;ALT、AST与TC、TG的沉积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降脂清肝汤加味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病人的疗效及对脂代谢、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至 2021年 9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肝胆湿热型脂肪肝病人 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降脂清肝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脂代谢、肝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丙二醛( 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7.25±1.16)分、(2.14±0.42)mmol/L、(5.05±0.78)mmol/L、(2.25±0.35)mmol/L、(27.91±2.52)U/L、(27.13±2.21) U/L、(7.75±0.89)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9.86±1.29)分、(2.59±0.54)mmol/L、(5.49±0.65)mmol/L、(2.79±0.42)mmol/L、(33.43±3.50)U/L、(31.28±2.34)U/L、(9.21±1.03)μ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1.47±0.48)mmol/L、(135.82±7.91)U/L、(38.43±3.81)U/L]较对超照组[( 1.32±0.28)mmol/L、(121.43±7.52)U/L、(33.51±4.10,)U/L]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 90.91%(50/55)较对照组74.55%(41/55)更优(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降脂清肝汤加味治疗肝胆湿热型脂肪肝可有效改善病人脂代谢、肝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探讨脂肪肝CT诊断的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本组通过确诊的5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CT检查。通过测量患者肝脏CT值,观察并分析肝内血管相对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共50例患者,其中轻度脂肪肝20例,其肝脏的CT值为33~58HU,平均为47HU,肝血管湮没者17例;中度脂肪肝患者16例,肝脏CT值19~37HU,平均值为30HU,肝血管反转显示患者11例;14例患者为重度脂肪肝,肝脏CT值3~25HU,平均为8HU,肝血管出现明显反转显示。21例病例为不典型的脂肪肝,其中有肝岛5例6个灶,9例表现为不均匀脂肪肝,8例为局限性脂肪肝。结论 CT是脂肪肝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嘉洸  盛亮 《药学研究》2020,39(1):31-36
脂肪肝是如今全世界的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可分为酒精性脂肪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了治疗脂肪肝,调节机体内脂质的代谢过程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其中,通过影响与脂质代谢有关的蛋白质的活性和水平来降低肝脏内部脂质含量,是主要的目标之一。除去基因水平的调控对蛋白质的影响,蛋白翻译后修饰也是备受重视,本篇综述主要是对与脂代谢相关的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诊断脂肪肝与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常规体检者1063例进行B超脂肪肝检查,测定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并进行分析。结果 319例B超诊断脂肪肝患者三酰甘油、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浓度与脂肪肝检出率呈显著正相关(r=0.9321,P<0.05)。结论脂肪肝与血脂水平有密切关系,B超和血脂检测可作为脂肪肝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及肝脏酶学等生化指标,探讨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脏酶学等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NAFLD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肝脏酶学等指标,采用t检验和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NAFLD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12.7±2.8)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pearman分析示脂联素与丙氨酸转氨酶(ALT)(r=-0.643,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0.472,P<0.05)、谷氨酰转肽酶(GGT)(r=-0.489,P<0.05)、甘油三酯(TG)(r=-0.671,P<0.05)、空腹血糖(FBG)(r=-0.710,P<0.05)、腰臀比(WHR)(r=-0.732,P<0.05)、体质量指数(BMI)(r=-0.719,P<0.05)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567,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与BMI(β=-0.314,P<0.05)呈独立负相关。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其可能是NAFLD发病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9.
安闪闪  傅继华 《药学研究》2016,35(4):230-23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伤肝脏的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肥大、泡性肝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数量在逐年升高,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主要从肝脏脂代谢的过程讨论了肝脏脂代谢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调查赣州市脂肪肝患者的患病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13例健康体检者,对体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13例健康体检居民中共128例体检者确诊为脂肪肝,脂肪肝发病率为15.7%,其中男性发生率为20.3%,女性发生率为13.2%;饮酒过量、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脂肪肝发生常见危险因素,且肥胖、高血脂症、高血压及糖尿病也是导致脂肪肝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结论脂肪肝发病率较高,且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加强对致病因素的重视,增强体检人群的防护意识,对减少脂肪肝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