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Ebstein氏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例曾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后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患儿、男,10岁。因心慌、胸闷4月入院。患儿4月前患“感冒”同时出现心慌胸闷、口唇紫绀。当地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治疗症状未缓解,于88年5月31日入我院。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口唇轻度紫绀。胸廓对称,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8次/分。胸骨左缘Ⅱ-Ⅲ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及较轻微舒张期杂音。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分裂。腹软,肝肋下1.5cm,质软。实验室检查:LDH513u,CPKO.7u,GOT<100u,GPT二絮正常,抗  相似文献   

2.
报道我院1958~1992年期间的 Ebstein 畸形82例。平片表现可归纳为球型、方型和不典型4种心脏形态。介绍该畸形的心血管造影方法,所见征象和相应的病理基础。主要造影征象有:1.心脏膈面双切迹征;2.帆样征:3.房化心室:4.三尖瓣闭锁不全。本文结合文献对本病病理,X 线表现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并着重突出了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儿 ,男 ,8岁。发现心脏杂音 1月余而入院 ,平时有轻度活动后心慌、气短 ,无水肿和喀血。体检 :无发绀 ,胸骨左缘第 4~ 5肋间闻及 3/6级收缩期杂音 ,心律规整。心电图 :右心房肥大 ,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T波改变。超声心动图 :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下移 ,较二尖瓣附着点低 4.0 cm,前瓣叶活动幅度大 ,与隔瓣叶不能完全对合 ,有 3~ 4mm的间隙 ,右心房短径 5 4 mm,长径 67mm。右房巨大 ,右室相对较小 ,部分右室心房化。多普勒显示三尖瓣区可见收缩期的血流信号由右室返入右房。胸部 X线平片 :心影呈球形 ,心蒂小 ,心胸比值 0 .70 …  相似文献   

4.
1980年6月至1983年4月,手术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24例,其中房化心室折叠术22例,三尖瓣替换手术2例,手术死亡率为4.2%,无晚期死亡。手术死亡率较低,其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6.
Ebstein畸形属于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本文报告2例。 例1患者,男,15岁,因胸闷、气促、乏力半月入院。心电图示:房颤心律。X线示:心影球形增大。心脏彩超:大血管起源连接正常,主、肺动脉及左房室内径正常。右房球形样增大,房壁菲薄,三尖瓣隔叶短小,下移明显,距二尖瓣前叶附着处约4.5cm(见图1)。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4年1月~2006年6月共手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2例,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2个月~1岁,平均(7.3±2.8)月,体重3.5~9.2kg,平均(6.2±3.6)kg。术前肺动脉收缩压为47.4~89.2mmHg,平均(64.3±7.6)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81%~98%。结果:手术死亡3例(4.17%)。主要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危象、低心输出量综合症、肺不张、张力性气胸、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源性感染,呼吸衰竭等。死亡原因: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低心输出量综合症1例。术后SaO287%~98%。随访6个月~2年,无晚期死亡,余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结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心输出量综合症是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早期手术及搞好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VCD合并其他心脏畸形亦较常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我院自1983年4月~1994年12月,共行VSD修补术268例,其  相似文献   

9.
老年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 40例老年心脏瓣膜置换病例 ,年龄 (6 4.5 6± 3.5 1)岁。其中 2例置换生物瓣 ,其余均置换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 1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0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 13例 ,改良Bentall手术 3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7例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死亡 2例 ,其中 1例术后早期死于重度低心排 ,1例术后 8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术后第 18天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安装永久起搏器 ;其余患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 4个月~ 7年 ,共随访 33例 ,随访率 80 .2 5 %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无远期死亡。结果提示 :①本组老年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 ,近、远期效果良好 ,单一的老龄因素已不应视为瓣膜替换术的禁忌证 ;②老年性瓣膜病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于合并冠状动脉狭窄者 ,积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③老年患者脏器功能储备减退 ,术后易并发多器官衰竭 ,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术后顺利恢复的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应用非胸腔镜辅助下两切口改良NUSS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我科2009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漏斗胸患儿4例,采用改良NUSS术对其在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后实施同期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儿均治愈出院,随访6~24个月效果良好,矫形钢板固定良好,外形满意,心脏矫形满意,心功能良好。无死亡、大出血、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改良NUSS术用于同期治疗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避免了二期麻醉及手术的风险,减少住院次数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医疗费用,减少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Ebstein畸形纠治术后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4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15次手术后的监护体会。方法 男9例,女5例。年龄5~40岁,平均13岁。体外循环下行房化心室折叠14例,部分三尖瓣成形11例,三尖瓣替换4例,闭合房缺或卵圆孔未闭9例,部分右房壁切除4例。结果 死亡1例,病死率为15%。13例随访0.5~10年,无远期死亡。心功能Ⅰ级12例,Ⅳ级1例,为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三尖瓣替换,恢复良好,心功能Ⅱ级。结论 由于个体解剖特点和选择术式的不同,针对性的加强围术期监护,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外科治疗心脏金属异物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心脏金属异物20例的外科救治分析,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结合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确立诊断。急诊手术13例,限期手术7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4例。心脏异物多位于右室,异物最多为子弹头。结果 痊愈19例,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5%。结论 早期诊断、快速急救、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及方法,对心脏异物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0例心房黏液瘤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分析10例心房黏液瘤手术资料,左房黏液瘤9例,右房黏液瘤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除。结果 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 诊断明确后尽早手术;术中避免瘤体破碎、脱落造成栓塞;切除黏液瘤要彻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48例<36月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资料就诊断、临床特点、并发症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先心病以室间隔缺损和法洛四联症为最常见,常合并其他畸形;年龄<12月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年龄24~36月组(P<0.05);体重<10 kg死亡率高于体重>10 kg者相差显著(P<0.01)。死亡原因以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呼吸衰竭最常见(78.9%)。结论:重危婴幼儿先心病应早期外科手术治疗,要严格手术适应症和时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ADS,V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1994-01-2000-12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45例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者常反复呼吸道感染,早期出现心衰及肺动脉高压,本组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2.2%(1/45),无晚期死亡,结论:婴幼儿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围手术期应加强心功能支持保护,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APSD患者,年龄1~13岁。均行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EBCT检查。心电门控EBCT血管造影采用270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层厚1.5~3.0mm。其中3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2例有手术对照。将同一患者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EBCT全部诊断,2例经手术证实;3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超声心动图仅检出2例。同时,EBCT检查示4例合并右肺动脉起源异常、主动脉弓离断;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均经手术和(或)造影证实;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右肺动脉起源异常2例,漏诊主动脉弓离断2例;心血管造影漏诊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论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EBCT综合影像诊断是必要的,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EBCT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例气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鳞癌3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良性肿瘤3例;临床治愈9例,术后3d死亡1例。本组3例鳞癌患者分别于手术后3年和8个月复发死亡;3例腺癌,1例术后1年出现肺转移,另2例存活10个月。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多排CT增强三维成像对确定气管肿瘤范围有互补作用;(2)充分的术前呼吸道准备,是术中安全、术后顺利康复的保障;(3)手术者和麻醉医师密切配合,选择视野较宽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是麻醉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阴道下段闭缩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分析总结1994-07~2004-12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17例阴道下段闭缩患者的疗效与随访结果。结果:采用阴道上段黏膜直接缝合法与小阴唇瓣法治疗的11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1年随访均未发生阴道下段狭窄;采用生物材料移植法治疗的6例,术后伤口经换药愈合,其中4例于术后3~6个月出现狭窄及不同程度的经血潴留,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阴道上段黏膜直接缝合法与小阴唇瓣法是治疗不同程度阴道下段闭缩的良好方法,对严重阴道下段闭缩,生物材料移植法也不失为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