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行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是中等卫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卫技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生必修的重要专业课,近年来,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构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与沟通技巧的高素质综合护理人才”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包含5个方面:明确培养思路,坚持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办学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及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教学体系;营造人文气息,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与沟通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对护生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徐慧丽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123-124
21世纪中等卫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能适应未来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医学是在科学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中等卫校需大力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工作.使实验教学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而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乃至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高专基础护理技术教育模式,培养临床需要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是每一位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邹浩军 《右江医学》2004,32(1):77-77
近几年 ,各地不少有条件的中等卫校都开办了高职班。中等卫校如何办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 ?我们认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以社会对卫生人才的需求分析为大背景 ,明确并努力实践卫生高职培养的目标。 1997年 6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 :“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等卫校教学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中等医学教学突出强调了“知识、技能、态度” 3方面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不仅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化学课程是中等卫校绝大多数专业必开课程,而化学实验的教学,又是融知识培养目标、技能培养目标、态度培养目标为一体的最佳练兵场所,它对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基础。 …  相似文献   

7.
强化护理程序教学 实施护理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中专护教育中的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新教学大纲和现代化护理模式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突出问题,笔者对中等卫校内科护理学部分疾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强化了护理程序的教学与系统训练。结果表明:本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新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护理程序的强化学习与系统训练,最终达到学会科学地运用护理程序方法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迟芙蓉 《中外医疗》2010,29(35):135-135,137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中职卫校专业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教师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原理 ,提高中等卫校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促进护理教育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1].而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乃至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高专基础护理技术教育模式,培养临床需要的"下的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是每一位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中等卫校护理教育也要随之变化。本文从以下 5个方面探讨了儿科整体护理教学 :(1)加强学习 ,更新师生观念 ;(2 )把握儿科特点 ,培养护生观察病情的能力 ;(3)以病例代替临床资料 ,培养护生独立思考、确立护理诊断的能力 ;(4)反复训练 ,培养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能力 ;(5 )重视心理护理 ,培养护生爱护患儿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级技术人才,已成为社会的必然趋势。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一些中专卫校相互联合,还有一些与医学院校联系,开办高职护理专业。这些学校的教师主要是由原来的中等卫校教师顺理成章地升为高职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能力上并未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的特征。对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组织教师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水平,以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针对护理高职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着眼于未来医疗的发展和我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对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和专业进行改革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1目前我区的医学教育状况目前我区有各类中等卫校29所,其中普通中等卫校20所,成人中等卫校9所;所开设专业有医疗、护理、医疗技术3大类近20个专业之多。在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区的基层卫生单位培养了大批各类卫生人才。但是,这种细分专业的教育模式,是以为建制单位培养人才为目标的,根据单位需要分配各类专业人员,毕业生就业并不困难,也符合需要。现在,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知识经济悄然而至 ,面对一个高科技、快节奏和强竞争的新时代 ,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 ,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创新教育应着重于课堂教学 ,发挥学科优势 ,以培养创新人才。如何在五官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1 五官科教学现状1.1 教材现状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 ,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目前全国中等卫校五官科教材虽然几经修订 ,但知识陈旧老化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 .一些不规范的名称、术语、陈旧过时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仍…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是中等卫校检验专业的三大主要课程之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为培养“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有效的实验考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护理学基础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要紧扣中职卫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中、初级技能性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现在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基础理论较扎实,但实践能力较薄弱的现象,在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因而,提高青年教师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能力是保证培养优秀合格的初、中级护理人才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实习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护理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有利于培养护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建立严密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规范教学活动内容;加大临床护理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实践,培养了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和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中职护理教育大多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学和临床脱离。中职护理教育如何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高素质护理人才,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河南省焦作卫生医药学校在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期间,在对护理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调研,以及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展了校企合作下"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中等卫校护理教育也要随之变化。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探讨了儿科整体护理教学:(1)加强学习,更新师生观念;(2)把握儿科特点,培养护生观察病情的能力;(3)以病例代替临床资料,培养护生独立思考、确立护理诊断的能力;(4)反复训练,培养护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能力;(5)重视心理护理,培养护生爱护患儿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提出:只有大力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树立教育质量观,才能培养出各种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培养中等医学人才的卫生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已迫在眉睫。解剖学作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必修课,怎样认识解剖学的创新教育,提倡创新教育有无必要;怎样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育,这些问题成为解剖学教师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