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催产素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院产科1995年1月至12月正常出生的582例单胎足月适于胎龄儿进行分组对照分析,观察催产素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影响,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均值及高胆发生率分别为236.51±67.63μmol/L(13.83±3.95mg/dl)及34.01%;对照组分别为178.87±85.7μmol/L(10.46±5.01mg/dl)及24.91%,两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而且随催产素用量增加,高胆发生率有所增高,说明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密切关系。因此,提出需合理应用催产素。  相似文献   

2.
研究小儿性白血病血清NO_2/NO_3和cGM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本文研究目的。应用镀铜镉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患儿血清中NO的代谢产物NO_2/NO_3和cGMP含量。结果表明:小儿急性白血病急性期血清NO_2/NO_3和cGM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期组(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NO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小儿急性白血的病情和监测化疗效果的指标之一,揭示了临床选用NO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为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铁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白血患儿血清铁指标变化,了解白血病患儿铁代谢状况。方法 血清铁蛋白(SF)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转铁蛋白(Tf)测定采用比浊法;血清铁(SI)测定采用火焰法。结果 1.S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初治组显著地正常对照组(P<0.01);经4周化疗完全缓解组ALL、AML与初治组无显著差异(P>0.05);ALL长期缓解组接受正常(P>0.05),AML缓解前后SF高于ALL(P<0.05)。2.ALL、AML初始组Tf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L与AML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4周化疗完全缓解组ALL、AML与初治组无显著差异(P>0.05);ALL长期缓解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3.ALL、AML及缓解前后SI均无明显变化。4.上述各项指标与患者血红蛋白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白血病患儿存在体铁代谢紊乱,而不存在铁缺乏。  相似文献   

4.
血清内分泌激素与小儿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测定74例哮喘息儿的4种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并与32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哮喘患儿的血清皮质醇(314.27±207.90nmol/L)、促甲状腺素(1.89±1.26mIU/L)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儿(P均<0.01),生长激素(3.23±2.34μg/L)略降低(P>0.05),雌二醇(0.231±0.118nmol/L)则显著高于健康儿,表明哮喘患儿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这可能与长期大剂量应用全身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血浆和尿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明确诊断的22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均为反射亢进型膀胱源性膀胱。留取空腹血和晨尿,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和尿中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含量,选取同期入院年龄匹配的儿童的血尿标本(腹股沟斜和鞘膜积液3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22例,血浆 ET—1含量(0.487±0.039)fmol/mL,NO 含量(69.57±36.68)μmol/L,尿中 ET —1含量为(0.453±0.029)fmol/mL,NO 含量(392.36±121.1)μmol/L。对照组血浆 ET —1含量(0.494±0.117) fmol/mL,NO 含量(74.56±11.39)μmol/L,尿中 ET—1含量(0.548±0.073)fmol/mL,NO 含量(268.92±88.38)μmol/L。实验组中血浆 ET—1含量高于尿中 ET—1含量(P <0.01),尿中 ET—1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5),尿中 NO 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5);血浆中 ET —1、NO 含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血浆中 ET 和 NO 的含量处于正常水平;而尿中 ET—1和NO 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风湿热(RF)患儿血清脂蛋白(a) [Lp(a)]和胆固醇(T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克隆抗体ELISA法和酶法对RF患儿63例,正常对照组70例测定Lp(a)和TC水平。结果:RF患儿血清Lp(a)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RF患儿各组间的Lp(a)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RF患儿血清TC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O(P<0.05),而RF患儿各组间TC也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RF患儿TC下降机制尚未清楚。血清Lp(a)增高可作为RF患儿风湿活动的参考指标,而其持续增高可能是使RF向风湿性心脏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单个核细胞产生IL—4,IFN—γ与血清IgE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L-、IFN-γ水平与IgE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血清IL-4、IFN-γ和IgG水平,对检测结果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4水平分别为260.1±29.1ng/L和193.7±44.0ng/L(P<0.001),IFN-γ分别为462.4±69.1ng/L和548.1±78.0ng/L(P<0.001),Ige分别为2649.36±1413.88U/L和1726.39±1100.22U/L(P<0.001),IL-4与IgE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IFN-γ低于缓解期,IL-4、IFN-γ和IgE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源性CO和NO与小儿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时血浆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哮喘患儿21例,2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分别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采静脉血测定血浆CO和NO水平。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浆CO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1.66±035、1.06±0.12mg/L,t=7.26,P<0.001),缓解期CO降至正常水平(1.13±0.14mg/L,t=1.56,P>0.05);发作期哮喘息地血浆NO2/NO3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32.8±3.9、29.3±0.28μmol/L,t=3.28,P<0.01),缓解期NO2/NO3水平亦降至正常水平(29.7±3.0μmol/L,t=0.39,P>0.05)。且哮喘患儿血浆CO和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5,P<0.05)。结论小儿哮喘发作期血浆CO和NO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及正常儿童。内源性CO和NO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30例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小儿再障CD3低于正常值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D8高于正常值均值,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CD2、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P<0.01),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IgA,Ig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测定了41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在发病初期、部分缓解期及完全缓解期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猛──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并与21例正常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血清MDA含量在发病初期明显升高(P〈O.01),部分缓解期有所下降,完全缓解期接近正常水平(P>0.05)。Mn──SOD活力在发病初期则明显下降(P<0.01),部分缓解期有所回升,完全缓解期呈继续上升趋势,但尚未达正常水平(P<0.05)。本研究提示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参与了小儿AL的发生、发展;Mn──SOD活力改变与肿瘤形成有密切关系;血清MDA与Mn──SOD的动态观察有利于了解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哮喘IL—4/IFN—γ失衡与IgE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哮喘IL-4和WN-γ与IgE的关系。方法哮喘患儿20例,男女各10例,正常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抽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4、IFN-γ和IgE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例哮喘息儿和15例正常儿童血清IL-4水平分别为123.28±61.33ng/L和53.82±19.88ng/L(P<0.01),IFN-γ分别为703.21±496.06ng/L和1575.10±690.69ng/L(P<0.01),IL-4/IFN-γ为0.18±0.12和0.06±0.04(P<0.01),lgE水平分别为782.24±441.96kU/L,176.51±82.72kU/L(P<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L-4、IFN-γ和IL-4/IFN-γ与IgE呈显著相关性,IL-4与IFN-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哮喘患儿血中IL-4、IgE和IL-4/IFN-γ值明显升高,而IFN-γ则显著降低;IL-4和IFN-γ失衡及IgE升高在婴幼儿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及免疫功能紊乱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RA)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0例JRA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30例JRA中全身型占63.3%(19例);病原检出率达56.7%(17/30例),病毒为第1位,依次为EB病毒(EBU)、柯萨奇病毒(CVB)、乙肝病毒(HBV),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及肠道球、杆菌为主,同时检出2种及3种病原各1例;活动期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P<0.01),免疫球蛋白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8^ 增高(P<0.05),CD3^ 、CD4^ /CD8^ 比值显著降低(P均<0.01),CD4^ 无显著变化(P>0.05),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均<0.001)。结论:持续感染反复抗原刺激可能破坏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启动病理性免疫应答,与JRA的发生发展有关。JRA患儿机体自身免疫监控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I和磷酸肌酸激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轻度窒息新生儿29例(轻度组)、重度窒息新生儿18例(重度组)。采用ELISA法和酶动力法检测新生儿血清cTnI水平和CK—MB活性。结果出生d1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在轻度组[(2.25±0.54)μg/L、(223.4±23.5)U/L]和重度组[(4.25±0,83)μg/L、(256.3±21.8)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α〈0.01);重度组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α〈0.01)。治疗后d7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轻度组[(0.69±0.18)μg/L、(151.4±18.4)U/L]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α〉0.05),重度组[(1.54±0.72)μg/L、(188.9±21.5)U/L]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α〈0.01)。结论窒息新生儿伴心肌损伤时血清cTnI和CK—MB水平升高;动态观察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微小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尿中自三烯水平与哮喘的关系及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12月在我院小儿呼吸内科及PICU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2例,随机分为:(1)病例治疗组1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孟鲁司特治疗;(2)病例对照组16例,接受常规治疗但未接受孟鲁司特治疗。另纳入健康体检儿10例为健康对照组。哮喘息儿于治疗前的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期(哮喘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哕音消失24h后)分别留取尿液2ml;健康对照组也于体检时留取尿液2ml。尿液中的白三烯E4(Ln弭)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1)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尿中LTE4水平均高于症状缓解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健康对照组、哮喘症状缓解期的病例治疗组、哮喘症状缓解期的病例对照组尿中LTE4水平分别为(94.25±33.61)ng/L、(131.37±43.03)ng/L、(179.97±53.51)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病例治疗组在治疗后尿中LTE4水平下降值为(205.78-I-61.07)ng/L;病例对照组下降值为(135.29±41.99)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尿中白三烯水平显著增高,哮喘症状缓解时,白三烯水平随之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儿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降低白三烯水平,有助于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A对腹泻、肺炎的预防及辅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维生素A(VA)对腹泻、肺炎的预防及辅助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同时,将患儿分为VA干预、对照组,测定入院次日、7d血清VA水平,记录病程并随访3个月内的消化、呼吸道感染率。结果 不同组别的腹泻、肺炎患儿入院次日血清VA水平均相近(P>0.05),入院7d各组血清VA水平均明显高于入院次日(P<0.002),血清VA升高不受3000IU/d VA补充的影响。但此剂量可降低肺炎患儿病程(P<0.02)。入院次日5、10万IU VA补充可降低其随后3个月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P<0.01)。结论 患儿血清VA水平低与其疾病和病前VA营养有关,补充VA可预防、辅助治疗消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6及sIL—6R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含量变化,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41例MP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IL-6及sIL-6R进行测定。结果:(1)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R含量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含量恢复期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1),而sIL-6R在恢复期则持续保持高水平;(2)血清IL-6含量在病情重的MPP患儿明显高于病情轻组(P<0.01),血清sIL-6R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及sIL-6R参与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保肾康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保肾录对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与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价值。方法 88例过敏性紫癜分为一般治疗组和保肾录治疗组,定期观察尿上述四项蛋白与尿白常规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尿mALB、TRF、β2-MG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与治疗组尿mALB、TRF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3、6个月时尿常规异常人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保肾康可缩短尿mALB、TRF、β2-MG升高的时间,降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鉴别儿童急性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收治的儿童急性阑尾炎(为阑尾炎组)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阑尾炎组42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组3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PCT、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以及这三种指标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治疗前急性阑尾炎组 PCT 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值,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组 PCT 检测结果基本正常,且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3 d 后两组PCT 检测结果均基本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 PCT >0.5 ng/mL 作为诊断指标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 CRP 及 WBC。结论早期检测 PCT 有助于儿童急性阑尾炎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血、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7例对照组新生儿和31例ARF新生儿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血清和尿IGF—Ⅰ水平。结果显示,肾衰组尿IGF—Ⅰ在少尿期和多尿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恢复期后尿IGF—Ⅰ水平升至正常,与少尿期和多尿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1);肾衰组恢复期尿IGF—Ⅰ与同期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25,P<0.053,r=-0.563,P<0.01);肾衰组血清IGF—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同时期的AFR血清IGF—Ⅰ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在新生儿ARF过程中尿IGF—Ⅰ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反映了肾脏的损害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免疫的关系,我们对25例窒息新生儿测定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17例测定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新生儿窒息后CD4+细胞减少(P<0.01)、CD8+细胞增加(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025)。而且,重度窒息患儿CD细胞亦明显减少(P<0.05)。血清SIL—2R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窒息缺氧可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下降,复苏后上述指标可恢复正常,并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