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NS3和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对21例丙型肝炎患者尸检石蜡包埋肾组织中的丙型肝炎抗原(HCAg)进行检测。结果HCAg的检出率为619%(13/21),其中膜增殖性肾炎(MPGN)11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1例未见明显病变。HCAg阳性颗粒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21例中有17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呈阳性,同单纯HBV感染组相比,本组患者出现肾小球肾炎病变更为多见(χ2=85,P<001)。结论MPGN型是HCV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观察各种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远期预后,了解影响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1980年1月~1996年月12月间,在本院经肾活检确诊并常年定期随访的原发性肾炎患者共1071例,其中IgA肾病(IgAN)471例(44.3%)、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68例(25.0%)、IgA肾病(IgMN)80例(7.3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68例(6.30%)、膜  相似文献   

3.
霉酚酸酯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以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因此抑制MC增殖及ECM的聚积是延缓肾小球肾炎进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个别体外研究提示,霉酚酸酯(MMF)具有抑制MC增殖的作...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是肾小球肾炎炎症反应中的一个重要介质。为了进一步探讨PDGF与狼疮性肾炎病变活动的关系,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四层PA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7例活动性,2例非活动性)肾小球内PDGF-A、B链mRNA和蛋白质以及PDGF-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PDGF及其B受体表达较非活动性病变者显著增高。该现象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活动性病变以及血尿的程度呈正相关。表明PDGF是导致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活动的重要介质之一。值得指出的是,PDGF对这类病人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影响,提示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病变活动期可能伴有拮抗PDGF增殖作用的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5.
我们观察了人类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肾组织是否存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改变和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旨为阐明MsPGN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54例,均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行肾组织穿刺活检术(术前未接受激素治疗),按WHO1982年制定的肾小球疾病分类及文献所列诊断及分度标准[1]诊断为MsPGN(不包括IgA肾病)36例(轻度16例;中、重度20例,其中伴节段性硬化者17例),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病变进展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酶染色技术,检测人轻度MsPGN、中度MsPGN及重度MsPGN时,肾组织中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及细胞外基质成分(Ⅳ型胶原、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及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轻度MsPGN时,肾小球中无TGFβ1、β2、β3及其受体(TβRI)的表达。中、重度MsPGN时,上述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在肾小球中表达并增加。同时肾小球中细胞外基质各成分的含量也显著增加。结论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均参与了人MsPGN时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积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与炎症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 (ECM )交联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转录因子 ,参与多种炎症介质的信号传导过程[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患儿肾组织中NF κB的活化 ,为阐明MsPGN的发病机制及防治MsPGN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MsPGN患儿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8 5岁 ,均排除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所有患儿均经肾穿刺活检 ,按W…  相似文献   

8.
急进性肾炎的治疗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200003)梅长林急进性肾炎(RPGN)是最严重的肾小球疾病之一,病人可在数周内从正常肾功能发展至终未期肾衰。RPGN发生率约占肾小球肾炎的2%~5%,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1)原发性;(2)继发于全...  相似文献   

9.
肾小球肾炎(肾病)与高凝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肾炎(肾病)与高凝状态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肾内科吴兆龙,上海200032尽管人患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时,体内血液凝固过程被激活,继之纤维蛋白沉着导致肾损伤,血液凝固过程引起肾小球损伤的精确作用还不清楚,但...  相似文献   

10.
急进性肾炎Ⅲ型与原发性小血管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解急进性肾炎(RPGN)Ⅲ型患者的病理、临床以及发病机制的特点。对我院肾内科近3年来收治的本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8例RPGNⅢ型患者中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主要为核周型。与RPGNⅢ型ANCA阴性组患者相比,ANCA阳性组发病年龄较晚,多数患者有发热、关节痛等肾外表现,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γ球蛋白升高、大多数血沉更快(>100mm/1h)。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转,并脱离透析,预后较好。支持多数RPGNⅢ型是以肾脏受累为主要表现的小血管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病变进展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酶染色技术,检测人轻度MsPGN、中度MsPGN及重度MsPGN时,肾组织中TGFβ各亚型及其受体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轻度MsPGN时,肾小球中无TGFβ1、β2、β3及其受体的表达。中、重度MsPGN时,上述PGFβ各亚型受体在肾小球中表达中表达并增加,同时肾  相似文献   

12.
新的尿红细胞分类计算法鉴别血尿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提高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用一种新的尿红细胞形态学分类方法,将尿红细胞分为5种肾小球性红细胞(G_1~G_5)、5种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_1~N_5)和未能分类红细胞,对74例确诊的肾小球性血尿和58例非肾小球性血尿病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球性血尿组中,5种G类细胞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其中G_1类细胞(带有1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特别重要,以总的G细胞(ΣG)>20%为界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9%,以G_1>1%为界的诊断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96.5%;非肾小球性血尿组中以N_1类细胞(正常大小的双凹盘圆形红细胞)多见,占84.4%,该组94.8%(55/58)的病例N_1细胞>50%98.3%(57/58)的病例总的N类细胞(ΣN)>60%.与以往报道比较,本分类方法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正确性更好,而且细胞分类客观明确,易于掌握,适于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西方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临床实践中,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DSRD)最常见的病因。美国1991~199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接受治疗的ERSD患者中,原发病因为肾小球疾病者占51%,其中糖尿病肾病(DN)占37-9%,非糖尿病肾小球疾病占13-5%。在我国,导致ESRD的病因也以肾小球疾病为主,占54-4%,但其中DN仅占4-7%,肾小球肾炎却占48-1%。某些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并不发展至肾衰,但仍是导致患者发病和医疗费支出的重要因素[1,2]。肾小球肾炎(GN)的病变特征为:组织学上表现为肾小球…  相似文献   

14.
肾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了解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在糖尿病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及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特异性抗体,对19例DN和4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组织中GLUT1和GLUT4进行了观察,并结合肾脏病理,血糖水平和GLUT1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肾组织中GLUT1和GLUT4主要分布在部分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血管。肾小球内  相似文献   

15.
生长激素对免疫细胞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H)在体内和体外能促进胸腺基质(TEC)分泌胸腺素,并且能增强细胞外基质介导的TEC与胸腺细胞的相互作用;在体外GH能促进植物血凝系刺激的下沉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GH能增加外周血分泌γ干扰素(IFN-γ)单个核细胞的数量及IFN-γ分泌的量,GH可直接或间接B细胞的发育和功能;GH缺乏的儿童和成人的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正常,但活性降低,而补充GH后NK细胞活性增加;G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对12例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的病程、糖尿病肾病分期和肾功能进行了比较。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上EGF和EGF-R的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部分患者肾小球EGF也呈阳性反应。正常人和NIDDM肾病患者肾小管上IGF-1受体的量则无明显差异。提示肾小管上EGF和EGF-R含量增加可能参与NIDDM肾病的发病过程,而肾小球内EGF的出现与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动态观测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不同时期血清唾液酸(SA)水平,结果发现:AGN、PNS发作期血清S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较发作期显著下降,未缓解患者血清SA浓度持续升高。动态监测血清SA浓度的变化,可了解AGN、PNS疾病的活动与预后,并可作为观察PNS激素敏感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移植肾膜性肾病(MGN)和膜增殖性肾炎(MPGN)的病理、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分析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及临床资料。 结果:检出5例MGN及4例MPGN,病理特征与普通肾脏病患者相同,不同之处为3例MGN及4例MPGN同时存在慢性排异反应(CR)表现,1例MPGN伴有CR及急性排异反应(AR),并于术后35个月失功。两类肾炎均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伴早期血肌酐异常,雷公我甙能有效改  相似文献   

19.
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聚积和扩张是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1]。研究表明,系膜细胞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细胞介素6(IL6),IL6又可促进系膜细胞生长[2]。人类MsPGN中IL6的表达及其与EC...  相似文献   

20.
应用NAG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反映细胞增殖,检测30例I型糖尿病(I型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反应性,并以Ⅱ型糖尿病(Ⅱ型DM)、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人各30例作对照。同时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I型DM患者血清中GAD自身抗体作比较。结果GAD反应性T淋巴细胞I型DM的阳性率为36.7%(11/30),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10%(3/30),而Ⅱ型DM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