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结合羟考酮复合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痛敏反应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78)与B组(n=82).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结合丙泊酚复合麻醉,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结合羟考酮复合麻醉.记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长托宁及盐酸羟考酮静脉输注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择期行ERCP术的10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n=49)与B组(n=55)。A组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及长托宁静脉麻醉,B组接受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用药前(T_0)、诱导入睡(T_1)、内镜通过咽部时(T_2)、胆道造影时(T_3)、胆道取石时(T_4)、清醒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术后苏醒时间、清醒时间、术后30 min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记录术中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体动、下镜困难率、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MAP、HR、RR均明显降低(P<0.05);T_3、T_4时B组MAP高于A组,HR快于A组,RR慢于A组(P<0.05)。T_5时A组BIS值高于B组(P<0.05)。A组术毕苏醒时间、清醒时间短于B组,术后30 min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呼吸抑制、术中体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下镜困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羟考酮及长托宁静脉输注,在ERCP术麻醉中镇静效果良好,心肺不良事件较少,不影响患者苏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12月解放军307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高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0)与B组(n=40)。两组患者入室后鼻咽部均行1%丁卡因溶液表面麻醉。B组依次采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地佐辛镇静镇痛,行丁卡因气管内麻醉,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A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右美托咪定静注,其余方法与B组相同。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定时(T_0)、静注咪达唑仑时(T_1)、环甲膜穿刺时(T_2)、声门进镜即刻(T_3)、术中(T_4)、苏醒(T_5)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 O_2);T_2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术中麻醉效果、术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5时间点,B组的HR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Sp 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间点,B组Ramsay镇静评分、术中麻醉效果、术者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高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200例单侧或双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100)与B组(n=100)。A组患者给予静脉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B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复合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10 min(T_1)、俯卧位后(T_2)、俯卧位60 min(T_3)、术毕(T_4)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_2)。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镇静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 d均留取血样,测定血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留取尿液标本以测定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f)、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结果 T_1~T_2时间点,两组患者HR上升,T_3~T_4时间点降低,B组T_3、T_4时间点HR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间点两组MAP均较T_0时间点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SpO_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毕评分为5分的比例高于A组,评分为2分、3分所占比例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动过缓、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即刻及术后3 d Cys-C、RBP、α1-MG、Tf、umAlb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可保护PCNL患者肾功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清醒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解放军307医院收治的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为右美托咪定组,B组为咪唑安定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咽喉表面麻醉,A组入室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5 min后注射咪唑安定0.03 mg/kg及地佐辛0.1 mg/kg;7 min时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10 min时行气管插管,插管后注射丙泊酚1.5 mg/kg;Ramsay镇静评分达5~6分开始ERCP操作;术中以丙泊酚3.0~5.0 mg/(kg·h),维持镇静至术毕。B组入室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25 ml/kg,其余同A组。观察并记录各时间点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Ramsay镇静评分、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 T2~T6时点,A组患者的HR在均低于B组;T3时点,A组的SBP也低于B组(P<0.05);T3时,A组镇静程度及麻醉效果均优于B组(P<0.05)。A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结论右美托咪定清醒插管用于老年ERCP患者麻醉,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腹腔探查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8月拟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普外科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n=28)与B组(n=30)。给予B组患者静脉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然后0.2μg/kg/h维持到手术结束;A组患者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腹腔探查期间高血流动力学事件发生率、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入室时(T_0)、切开腹膜时(T_1)、腹腔探查5 min(T_2)、腹腔探查10 min(T_3)、腹腔探查15 min(T_4)时的心率(HR)和收缩压(SBP)。结果 A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高血流动力学事件发生率、拔管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_2、T_3、T_4的HR和SBP均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_2、T_3、T_4的HR和SBP均明显高于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抑制普外手术腹腔探查期间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镇痛药物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为舒芬太尼。结果 观察组术后4、12与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镇痛与镇静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用量、Ramsay分级、不同时间节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用量(175.0±25.0)μg,舒芬太尼用量(17.5±2.5)旭;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42.5±7.5)μg,两组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及Ramsay分级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T1~T4时间节点的SBP、D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节点(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效果优于仅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肾损伤分子-1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N组)。Dex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1μg/kg,15 min泵注完,继以0.2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N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结束时(T_1)、术后24 h(T_2)、48 h(T_3)、72 h(T_4)共5个时点采用血生化法检测血清Scr和BUN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尿液Kim-1和血清白介素-1β(IL-1β)、THF-α的水平。结果 Dex组患者在T_2、T_3时点的血清BUN和Scr水平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尿液Kim-1水平和血清IL-1β、TNF-α水平在T_1~T_3时点Dex组均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而改善其受损的肾功能,具有明显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实施监测下麻醉管理(MAC)在眼部整形手术中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取于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行眼部整形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行0. 5%罗哌卡因局部麻醉; B组在A组基础上行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实施MAC。比较两组患者入室(T0),局部麻醉时(T1),追加局部麻醉药时(T2),术中首次睁眼配合时(T3),术后3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和疼痛评分,记录局部麻醉药用量和追加次数。结果 B组T1~T4时间点MAP、HR、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T1~T4时间点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中睁眼配合度、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局部麻醉药用量及追加数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实施监测下麻醉管理技术用于眼部整形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