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在我国护理工作中实施SBAR标准沟通模式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交接平均耗时、病人及医务人员满意度,评价其应用效果,为进一步广泛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Wiley Interscience、OVI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同时通过参考文献追溯和手工检索方法补充文献,查找对国内医院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后进行效果评价的研究文献(干预时间≥6个月),检索时限至2016年11月。[结果]最终纳入2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交接过程中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OR=0.24,95%CI(0.22,0.27),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在护理转运交接中应用SBAR效果尤为显著[OR=0.22,95%CI(0.17,0.27),P0.000 01];交接平均耗时降低[MD=-7.18,95%CI(-8.77,-5.60),P0.000 01];病人满意度提高[OR=5.08,95%CI(4.07,6.33),P0.000 01],医务人员满意度提高[OR=4.30,95%CI(3.39,5.45),P0.000 01]。[结论]SBAR标准沟通模式较普通沟通模式相比存在优势,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交接耗时,提高病人及医务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邓艳  张建林  唐湘 《护理研究》2014,(35):4418-4421
[目的]观察"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流模式在肾脏科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8月30例住院危重病人进行的100例次床旁交接班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9月—11月30例住院危重病人进行的100例次床旁交接班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流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交流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平均耗时、问题发生率、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使用SBAR交流模式前后护士自我效能感。[结果]两组交接班平均耗时、问题发生率、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护士使用SBAR交流模式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BAR交流模式后,规范了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流程,减少了护士床旁交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以及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邓艳  张建林  唐湘 《护理研究》2014,(12):4418-4421
[目的]观察“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流模式在肾脏科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8月30例住院危重病人进行的100例次床旁交接班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9月-11月30例住院危重病人进行的100例次床旁交接班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流模式,观察组采用 SBAR 交流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平均耗时、问题发生率、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使用 SBAR 交流模式前后护士自我效能感。[结果]两组交接班平均耗时、问题发生率、护士对病人病情掌握程度、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观察组护士使用 SBAR 交流模式前后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运用 SBAR 交流模式后,规范了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流程,减少了护士床旁交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以及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产科护士对危重病人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名护士为本方案执行者。选取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31日40例危重产妇作为对照组,采取产科护士常规沟通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选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40例危重产妇为观察组,采取产科护士SBAR沟通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调查两组产妇的病情进展,查找病人护理缺陷及细节,比较两组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护士对病人病情交接班缺陷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优于对照组(χ~2=6.058,P0.05),护士对病人病情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χ~2=7.575,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护理行为规范性满意度、对护士与病人沟通能力满意度、对护士解决病人问题能力满意度、对护士为病人健康宣教的能力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能够强化护士对病人病情的了解,降低产科护士对病人病情交接班缺陷率,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SBAR模式在国内外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并筛选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 Online Library、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数据库中关于SBAR应用于护生护理教学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研究,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动检索。经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相关文献1298篇,最终纳入1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SBAR模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SMD=0.86,95%CI(0.59~1.14),P<0.01]、加强沟通清晰度[MD=5.88,95%CI(4.67~7.10),P<0.01]、增强交接信心[MD=0.88,95%CI(0.32~1.44),P<0.01]以及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MD=17.23,95%CI(13.77~20.68),P<0.01]。结论SBAR模式教学可以提高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和沟通清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1月住院的危重症病人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健康教育)及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工作质量总分(97.22分±0.88分)以及护士对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72.05分±3.49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实施前(94.15分±0.84分,63.95分±6.3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士病情观察和专科护理能力,改善护士对护理交接班的评价,有利于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改进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微格教学方法对护理人员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将微格教学法应用于护理人员学习效果的随机或者半随机试验,对所得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提取资料,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研究对象1 5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微格教学法能够提升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MD=10.17,95%CI:6.82~13.52,P0.01),提升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MD=2.04,95%CI:1.43~2.64,P0.01),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操作技能成绩(MD=6.05,95%CI:5.25~6.84,P0.01),理论成绩(MD=9.28,95%CI:3.98~14.58),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益于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和理论成绩的提高,增强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但由于本研究评价指标间存在异质性,且各评价指标纳入的符合标准的研究也不足,仍需通过开展大样本、高质量、长期干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床头交接班时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428例ICU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利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头交接班。比较两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交接班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ICU护理床头交接班工作,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神经外科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的213例病人和21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3年12月按照SBAR规范交接班的198例病人和21名护士做作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模式交接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在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住院病人满意度及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高,而交接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度,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感染病区护士床边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SBAR沟通模式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交接班表,应用于护士床边交接班.结果 使用交接班表进行床边交接班后,床边交接班问题发生率由原来的32.7%降低到5.5%(P<0.01),科室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由(2.44±0.36)分上升到(2.75±0.46)分(P<0.01),患者及家属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由2015年第三季度的84.21%提升到2016第一季度的92.62%.结论 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边交接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也在工作中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模式建立"急诊病区交班模板",规范护理床边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结果因交接不良导致的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等问题在使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后已明显减少;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护士对交接现状的满意度为82.3%,应用后满意度为9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交接班顺序及内容,能使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病情,并快速明确后续治疗及护理重点,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对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低年资护士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CCU 12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SBAR标准化沟通训练模式,经6个月实践后评价成果;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循证思维[采用循证实践知识、态度、行为问卷(EBPQ)]、批判性思维[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CCTDI)]、临床思维、交班质量[采用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HES)]、交班时间、交班缺陷、交接班满意度。结果: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后,护士EBPQ、CCTDI各维度评分及临床思维评分、HES评分、交接班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P0.05),交班时间短于实施前(P0.01),交班缺陷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有效改善低年资护士的循证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交接班质量和满意度,缩短交班时间,减少交班缺陷发生,有利于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构建区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佛山市某三甲医院内、外、妇儿、危重症科室护理人员3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按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汇报;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交班满意度[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情况、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观察组在了解并掌握患者护理计划、了解并掌握患者情况、突出专科性、交班中团队协作较好、增加监督、确保高效沟通、促进有效沟通、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利于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士在循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评议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各科室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内容,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汪春华  黎莉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1):693-697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BAR)交接班表在老年病区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病区4个护理单元的7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10月-2020年3月行传统口头床边交接班,2020年4-10 月应用SBAR 交接班表进行床边交接班。比较SBAR交接班表应用前后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和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结果 应用SBAR交接班表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优于应用前(t=3.848,P=0.001),且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高于应用前(t=2.796,P=0.007)。结论 SBAR 交接班表应用于老年病区床边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提高交接班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护士认可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降低ICU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以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9-12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4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方法找出对照组交接班缺陷的原因,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改进。比较两组患者运用SBAR沟通模式前后交接班缺陷情况。结果交接班缺陷的原因包括:标准化交接流程知识缺乏,缺乏标准化交接班表格,交接班时间长,影响病人治疗,对病人十知道(床号、姓名、诊断、职业、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家庭)情况掌握不全。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的交接班缺陷率由原来的17.4%下降至8.33%,交接时间由原来的(10.51±1.25)min/人下降至(4.52±0.58)min/人;提问护士对病人十知道回答正确率从原来的65%上升为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降低ICU护士交接班缺陷率效果显著,且规范了交接班流程,提高了护士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模式,建立"PICU床旁交接表",规范护理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风险及护理重点的掌握情况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0.5%,应用后满意度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交接班顺序及内容,能够使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病情,使接班护士能够快速明确后续治疗及护理重点,从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温针灸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并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1 14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温针灸能有效促进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功能的恢复[RR=1.25,95%CI(1.15,1.37),Z=4.90,P0.000 01];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MD=12.75,95%CI(12.14,13.36),Z=40.91,P0.000 01];改善病人运动功能[MD=9.42,95%CI(8.63,10.21),Z=23.38,P0.000 01];改善病人痉挛状态[MD=-0.57,95%CI(-0.74,-0.40),Z=6.67,P0.000 01]。[结论]温针灸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病人的疗效,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抑郁症病人舞蹈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Elsevier、Ovid LWW、APA、EBSCO、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搜集抑郁症病人舞蹈治疗效果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由2位评价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纳入研究风险评估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RCT,涉及207例病人。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舞蹈治疗能够降低抑郁症病人抑郁水平[SMD=-0.76,95%CI(-1.27,-0.25),P0.05]、提高抑郁症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MD=3.92,95%CI(2.23,5.61),P0.000 01];但在改善自尊[MD=1.70,95%CI(-1.70,5.10),P=0.33]和生活质量[MD=0.30,95%CI(-0.50,1.10),P=0.46]方面,舞蹈治疗效果暂不确定。[结论]舞蹈治疗能够降低抑郁症病人抑郁水平,但由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方法学质量的限制,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EBSCO中关于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包括6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证实,护理干预能够:降低ADL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2.32,95%CI为(-3.21,-1.43),Z=5.11,P0.001];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MMSE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2.55,95%CI为(1.34,3.76),Z=4.14,P0.001];降低HAMD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4.59,95%CI为(-8.16,-1.03),Z=2.52,P=0.01];提高老年痴呆患者QOL-AD评分,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MD=2.49,95%CI为(1.00,3.97),Z=3.28,P=0.001]。结论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精神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显示出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出院计划应用于脑卒中病人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所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出院计划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MD=-3.95,95%CI(-4.80,-3.09),P<0.000 01]、减少病人再入院率[OR=0.23,95%CI(0.10,0.56),P<0.001]及提高病人自我效能[MD=3.74,95%CI(3.19,4.28),P<0.01]、生活质量[MD=3.29,95%CI(1.91,4.66),P<0.01]和自理能力[MD=13.45,95%CI(4.86,22.04),P=0.002]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出院计划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神经损伤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