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8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成立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实施专项督查管理和护理干预,比较成立前后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及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静脉治疗质控小组成立后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静脉治疗质控小组成立后患者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成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门诊输液室开展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减少或避免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措施。方法:应用前馈控制理论和方法,建立静脉输液质控小组;构建输液安全工作模式;健全输液管理制度及规范流程;培训静脉输液知识与技能;建立输液评估及预警机制,实施输液全程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综合管理,并通过护士考核、输液质量各项指标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效果。结果: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优秀率、输液质量各项指标及患者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率均明显提高。结论: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但应注意与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输液管理质量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为制定规范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川省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委会编写的《静脉输液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和自行设计的《静脉输液现状调查表》,对四川省某二级医联体医院静脉输液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访视患者642人次,静脉输液相关问题主要为敷料固定与静脉通道维护不规范(57.01%)。静脉输液质量科室平均得分百分率仅为32.60%。结论基层医院静脉输液安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医院自身需要强化监管措施,建立质控体系,加强护士静脉输液治疗培训和考核。同时也要利用医联体模式下的优质护理资源,促进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人数字助理(PDA)在提升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门急诊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7例。对照组在输液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PDA系统。观察2组工作效率、输液安全管理情况及管理质量。结果实施管理后,观察组等待时间、配药时间、输液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在输液流程中信息错误、反复穿刺、换药不及时、操作不符合执行记录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60%低于对照组的17.24%(P0.05);观察组在服务态度、卫生情况、操作技能、工作效率、服务是否全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输液室安全管理流程中应用PDA系统效果显著,可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医患纠纷,进而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DecisIV鱼骨图在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中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治疗与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安全隐患。方法:根据DeeisIV鱼骨图分析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安全,注重静脉输液细节管理。结论:使静脉输液治疗更趋于正规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牌核对加反问姓名法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6月我院门诊室收治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56例(输液瓶次580次)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输液护理;2015年7~12月患者162例(输液瓶次575次)作为观察组,开展双牌核对加反问姓名法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双牌核对加反问姓名法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士静脉输液环节核对差错率,提升护理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儿科急诊留观输液的安全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艳 《当代护士》2006,(2):29-30
安全护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110是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儿科急诊患儿病情紧急、危重,家人心情急切,就诊高峰相对集中,而静脉输液是急诊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等特点,短时间内大批输液容易出现护理缺陷。对此.我科从2004年起加强了安全护理管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淑芹 《妇幼护理》2023,3(18):4449-4450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与防患。方法 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 100 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全护理 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静脉炎发生情况、输液外渗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安全护理,能降低静脉炎、输液外渗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以往静脉输液发生的问题,制定各环节安全防范流程;进行培训与考核后,实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后各环节输液护理缺陷发生明显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对输液工作的满意度由82%上升到98%。结论精细化管理在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的应用,能指导和帮助护士有效规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输液安全,增加护士落实安全防范工作的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患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说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于减少静脉输液风险的意义,为门诊输液室中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方法: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实施输液治疗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护患纠纷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风险,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院内监控管理在静脉输液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组建静脉输液小组,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医院静脉输液会诊制度,制定落实工作规范,评价安全管理效果.结果 病人静脉输液满意度提高,静脉输液相关性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结论 医院内监控管理能够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解决置管患者住院期间导管的质量监控和出院后的延续护理问题,提高医院静脉输液质量。方法确定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的人员组成及人员要求,制定工作制度与职责、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质控标准,开展门诊导管维护、疑难患者PICC置管、健康教育、院内外会诊、培训指导、监控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等工作,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开设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后完成PICC疑难置管108例次;导管维护3820例次;院内、外护理会诊55例次;接受院内护士培训290名;接受院外进修护士8名;接待院外参观46人次。实施全院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后中心静脉感染率为0.06%~0.24%,提高了输液的安全质量。结论开设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增加了置管患者的满意度,减轻了病房工作压力;提供了护士专业发展机会,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建立了事前控制的输液安全管理网络;为不断深入地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方面的研究探索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病房实施静脉输液专项质量控制实践体会。方法设立病区静脉输液专项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职责;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实施以操作者自我控制为基础,质控小组分层培训与横向控制相协调的质量管理原则,严格落实静脉输液临床实践标准,持续改进输液护理质量。通过专项质量控制前后病例组对比,观察专项控制结果。结果常见输液并发症如液体外渗、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皮肤过敏、导管感染、导管堵塞及非计划拔管等明显下降(P0.05),患者对输液护理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老年病房实施静脉输液专项质量控制,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曹英 《当代护士》2010,(8):107-109
总结了外科护理差错中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措施,包括输液用具、器具的安全管理,药物、液体的安全管理、微粒污染安全管理、静脉置管的安全管理及并发症的管理.认为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组单项质控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病区护理质量项目分为6~8个单项质量控制小组,每组设置组长1名及组员1~2名,经过统一培训,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按PDCA循环法开展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分组单项质控后,各单项质量指标、病人满意度、年护理缺陷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组单项质控管理,加强了病区一级护理质控力量,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压力,能有效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确保静脉治疗安全。方法 组建静脉输液小组,实现静脉输液系统的实践与管理。 结果 提高了临床护士的静脉治疗专业水平,及时解决了静脉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和异常情况 结论 静脉输液小组有利于提高静脉护理质量,满足临床治疗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PICC门诊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PICC门诊,解决门诊患者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有效改善输液质量,保证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确定PICC门诊的设置,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各项规章制度,质控标准,规范培训教学,进行PICC技术专业化管理。结果:解决了门诊患者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满意度不断上升。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杜绝了化疗药物外渗情况,为医院创造经济、社会效益,培训了医院护士PICC技术,促进了静脉输液技术不断提高。结论:使PICC置管护理服务程序化、规范化,符合规范要求,与国际输液理念接轨。是专科护士培训的有效途径,加快了护理专业发展的步伐,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有效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方法,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小组,对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完善输液管理制度,规范输液流程,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 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相关护理投诉事件降低.结论 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治疗与护理质量,减少输液安全隐患。方法:根据DecisIV鱼骨图分析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果: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安全,注重静脉输液细节管理。结论:使静脉输液治疗更趋于正规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