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贲门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贲门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组标本的P-gp表达。结果 (1)P-gp在淋巴结转移灶、原发灶及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0%和16.7%,P-gp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原发灶高于正常组织(P<0.05)。(2)P-gp在贲门癌原发灶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gp参与贲门癌肿瘤细胞的原发性多药耐药;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的肿瘤细胞间存在多药耐药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胃癌原发灶和正常胃黏膜的P—gp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灶P-gp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原发灶(84.20% vs 52.63%,P<0.05);淋巴结转移灶P-gp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胃癌原发灶P-gp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gp表达阳性率在高、中分化者较低分化者高,肿瘤浸润未达浆膜者高于已穿越浆膜者.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的P-gP表达高于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P-gp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gp、Bcl-2、Bax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新鲜结肠癌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细胞培养体外化疗药敏性试验,并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行P-gp、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P-gp、Bax在转移灶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原发灶(均P<0.05),而Bcl-2在原发灶中表达强于转移灶(P<0.01).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间P-gp、Bax表达均具有明显相关性 (r=0.660 6、0.399 5,均P<0.01).②在结肠癌原发灶中Bcl-2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305 1,P<0.05).③10种化疗药物中5-FU、VP-16、THP、MMC对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HCPT、L-OHP、CDD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抑制率高于转移灶(均P<0.05).④P-gp表达程度在原发灶与5-FU、VCR、PTX、VP-16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呈负相关,在转移灶则与PTX、eADM呈负相关;Bcl-2在原发灶表达强度与5-FU、PTX、MMC的抑制率呈负相关,在转移淋巴结中则与HCPT、PTX、L-OHP、eADM的抑制率均具有负相关性;Bax表达强度在原发灶与5-FU、VP-16对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呈正相关,在转移灶则随CDDP、L-OHP、eADM抑制率升高而增强(均P<0.05).结论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耐药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化疗药敏性均呈现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术后辅助化疗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51例行胃癌根治术老年病人的胃癌组织标本及33例淋巴结转移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和CCR7表达.结累在胃癌原发灶中,VECF-C、CCR7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9%、62.7%;VECF-c、CCR7表达的阳性率在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VEGF-C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7%、72.7%;CCR7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8%、81.8%;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中VEGF-C和CCR7同时表达的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1.1%)(P<0.01).VEGF-C、CCR7表达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9.7%和72.2%、70.6%和84.9%、77.8%和82.4%.VEGF-C(+)/或CCR7(+)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1%、61.1%、80.4%.VEGF-C(+)和CCR7(+)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0%、84.6%、86.8%.结论 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内VEGF-C和CCR7表达具有较高的同源性;VEGF-C和CCR7同时表达的阳性细胞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VEGF-C和CCR7表达有助于术前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R、PR表达。结果乳腺癌原发灶中的ER阳性率69.5%、PR阳性率55.6%,淋巴结转移灶中分别为63.9%、44.4%;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R、PR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1)。结论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应综合考虑其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p16蛋白及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p16及p53表达。结果p53、p16及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7%、45.1%和32.9%。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5)。肺鳞癌中p16与P53同时表达异常(p16阴性表达、p53阳性表达)者VEGF阳性率高于其它表型(P均〈0.05)。p16、p53的异常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分别为34.6%、50.9%,无淋巴结转移者中分别为66.7%、25.9%(P均〈0.05)。p16和p53的异常表达在Ⅲ期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1.7%和60.O%,在Ⅰ和Ⅱ期分别为58.%和24.4%(P均〈0.05)。结论NSCLC血管生成与p16和p55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原发灶、区域淋巴结转移灶中环氧合酶-2(COX-2)与多药耐药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3例伴区域淋巴结阳性转移的老年胃癌患者(≥60岁)标本中COX-2、P-gp、GST-π、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同法检测32例对照组(<60岁)胃癌原发灶、转移灶中4种蛋白的表达,比较其在两组患者之间、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之间的强度表达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老年患者P-gp在转移灶表达高于原发灶(P<0.05),TopoⅡα则在转移灶中表达降低(P<0.05);TopoⅡα表达在原发灶、转移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99 3,P<0.01)。老年患者原发灶组织中COX-2与TopoⅡα之间存在负相关表达(r=-0.588 9,P<0.01),P-gp与TopoⅡα之间存在正相关表达(r=0.382 0,P<0.05);转移灶各因子表达间未发现相关关系(均P>0.05)。原发灶老年组COX-2、P-gp和GST-π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转移灶老年组COX-2、P-gp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OX-2及部分多药耐药因子存在异质性表达,老年患者多药耐药性与其他年龄患者不同,对老年患者进行多药耐药性逆转的胃癌生物治疗应根据COX-2、多药耐药因子的表达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女性肺癌组织中Ki67和p53表达水平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统计手术切除的女性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水平,并随访不同表达水平的Ki67、p53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Ki67蛋白阳性率为76.79%,P53蛋白阳性率为73.21%,Ki67蛋白表达在女性肺癌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期晚、淋巴结转移、非腺癌组表现出高Ki67表达,而本研究发现P53表达在年龄、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女性肺癌病理类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Ki67蛋白表达对临床女性肺癌诊断和预后判断可提供有效的分子生物学依据,Ki67蛋白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王辉  高璀乡  王育林 《山东医药》2008,48(45):57-58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和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Bcl-2和p53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不表达;Bcl-2在高分化腺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度分化腺癌和中、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p53在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中、轻度不典型增生和中重度分化腺癌.胃癌淋巴结转移组Bcl-2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二者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认为Bcl-2和p53通过细胞凋亡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不同价段,对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ER-2蛋白表达与基因扩增的关系,并探讨原发灶与转移灶中HER-2基因扩增及表达的异质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 hemistry,IHC)、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180例胃癌原发灶及112例转移淋巴结中HER-2的表达情况及基因状态,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0例胃癌原发灶IHC染色0、1+、2+及3+的例数分别为139(77.2%)、16(8.9%)、15(8.3%)及10(5.6%),即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3.9%;112例淋巴结转移灶IHC染色0、1+、2+及3+的例数分别为80(71.5%)、9(8.0%)、14(12.5%)及9(8.0%),即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0.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FISH与IHC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4.0%、82.6%;112例淋巴结转移灶与其对应原发灶相比,有6例IHC和/或FISH结果不一致,其中3例发生了蛋白表达的阳性转变,2例发生了基因状态的阳性转变,未发现阴性转变;HER-2的表达与TNM分期、Lauren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HER-2蛋白过表达与基因扩增有较好的一致性;HER-2过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HER-2基因扩增及表达在胃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具有异质性;若原发灶HER-2阴性,应进一步检测转移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凋亡蛋白livin和 caspase-9、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livin和caspase-9、p53的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 livin和caspase-9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5%、20.7%、58.6%,与正常胃黏膜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62.1%、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高表达率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livin表达与caspase-9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rs=-0.195,P<0.05).livin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s= 0.851,P<0.05).结论 livin和caspase-9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胃癌的发生方面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瑜  余力  丁彦青  刘莉  肖莎 《山东医药》2011,51(32):10-12,118
目的观察CD24、CD73、Hsp27和Fasc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亲器官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ascin、CD24、CD73和Hsp27蛋白在20例无转移大肠癌和19例同时伴有淋巴结和肝脏转移的大肠癌的不同部位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转移性大肠癌原发灶与未转移大肠癌比较,CD73、Fascin的表达差异显著(P=0.009,0.009),Hsp27、CD24的表达无明显差异。CD24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与肝转移灶和原发灶比较,差异显著(P=0.000,0.001);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表达比较,差异不显著。CD73肝转移灶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灶和原发灶比较差异显著(P=0.003,0.000);而淋巴结转移灶和原发灶的表达比较无明显差异。Hsp27在肝转移灶的表达与原发灶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淋巴结转移灶比较,差异显著(P=0.001);在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比较差异显著(P=0.021)。Fascin在原发灶的表达与肝转移灶、淋巴结转移灶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CD24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是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之一;CD73、Hsp27的高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有关,Fascin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有关,但与大肠癌转移至淋巴结或肝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和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8例胃癌(胃癌组)、20例正常胃黏膜(对照组)组织中HSP27和p53的蛋白表达。[结果]HSP 27、p53蛋白表达阳性率,胃癌组分别为64.6%、68.9%,对照组分别为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27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增殖能力有关(P0.05),HSP27与p53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HSP27和p53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战姝妍  姚军 《山东医药》2011,51(50):19-21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和P-糖蛋白(P-gp)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NACT,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的PCNA、p53、P-gp。结果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p53和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0.0%、56.7%;化疗后分别为93.3%、83.3%、83.3%,化疗前后p53、P—gp阳性率相比,P均〈0.05。NACT前宫颈癌组织p53、P-gp表达阴性者NACT有效率与p53、P—gp表达阳性者相比,P均〈0.05。结论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53、P-gp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53、P-gp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宫颈癌化疗疗效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封琳  靳丹  刘建民 《山东医药》2009,49(6):67-68
目的检测胆囊癌组织中Ki-67、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中的Ki-67、p53。结果42例胆囊癌中Ki-67、p53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5%、38.1%。二者表达与胆囊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Ki-67、p53蛋白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可作为判定胆囊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 Ⅲ)、Stathmin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与预后及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鳞癌组织和4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β-tubulin Ⅲ、Stathmin和P-gp蛋白的表达,对64例根治术后用含紫杉醇药物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疗效与3种蛋白的表达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β-tubulin Ⅲ、Stathmin和P-g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2%、54.0%和64.5%,明显高于正常黏膜中的10%、10%和20%(均P=0.000),并且β-tubulin Ⅲ、Stathin及P-gp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肿瘤中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分别为66.7%、77.8%、74.1%;76.9%、69.2%、61.5%;69.2%、61.5%、69.2%(均P<0.05).64例术后用含紫杉醇化疗的患者中β-tubulin Ⅲ、Stathmin及P-gp蛋白阳性组的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阴性组(P值分别为0.024、0.024、0.012).结论:食管癌中β-tubulin Ⅲ、Stathmin和P-gp蛋白阳性率表达均明显升高,预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且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吴晓华  张莘  李扬 《山东医药》2008,48(27):55-56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结直肠腺癌标本中p16、PTEN蛋白的表达.发现55例大肠癌原发灶的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91%,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9%.p16表达在较早期大肠癌(A、B期)中及无淋巴结转移大肠癌中阳性率明显升高(P均<0.05);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下降,并与大肠癌浸润肠壁深度和Dukes分期的增加有关.PTEN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认为p16、PTEN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结直肠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CD44、黏附因子-1(ICAM-1)对宫颈癌淋巴转移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其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CD44、ICAM-1的表达.结果 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阳性率明显低于原发灶(P<0.05);淋巴转移灶中CD44阳性率与原发灶无明显差异;淋巴转移灶中ICAM-1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灶(P<0.01);P-selectin与CD44、P-selectin与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73 7,P<0.01和r=0.795 7,P<0.01),CD44、ICAM-1在原发灶中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8 3,P<0.01);淋巴转移灶中P-selectin、CD44、ICAM-1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selectin在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3 4,P<0.01),CD44在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ICAM-1在原发灶与淋巴转移中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536 1,P<0.01).原发灶中P-selectin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r=0.842 0,P<0.01和r=0.768 9,P<0.01);CD44表达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r=0.678 2,P<0.01和r=0.863 4,P<0.01);ICAM-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r=0.654 8,P<0.01).结论 P-selectin、CD44、ICAM-1都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其中P-selectin、CD44在淋巴转移的始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修顺 《山东医药》2008,48(11):88-89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份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53、Ki-67和PgP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53、Ki-67和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舳.8%、51.9%,三者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gp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有关(P<0.05),Pgp与p53、Ki-67联合异常表达多见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认为检测p53、Ki-67和Pgp对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和选择合理的术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P-gp、GST-π和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gp、GST-π和P53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术前未经化疗的49例胆囊癌术后标本P-gp、GST-π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P-gp、GST-π和P53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gp、GST-π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37/49)、65.3%(32/49)和69.4%(34/49).P-gp、P5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临床分期S4、S5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P53表达率显著高于S1-S3期和淋巴结未转移者(80.0% vs 52.6%,P<0.05).中低分化胆囊癌的GST-π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乳头状腺癌(均P<0.05).P-gp和P53的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343,P<0.05).P-gp和GST-π表达阳性者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结论:P-gp,GST-π和P53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gp和GST-π的表达对胆囊癌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