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相障碍患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2.
概述:急性激越和敌对是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本综述中,我们讨论在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上述症状的发生率、临床评估策略、治疗方案以及目前国内外针对这些症状的治疗指南。在现有的方法中,有使用肌肉注射的抗精神病药物和最近获得批准的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急性激越和敌对,我们详细讨论了支持这些方法的最新证据,并强调各个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双相抑郁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科临床问题,其诊断与治疗对治疗医生而言都具有挑战性。通常双相障碍整个病程中抑郁症状发生较多,因而双相障碍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双相障碍中,被批准用于躁狂相的治疗方法不少,但是双相抑郁急性期治疗的药物只有2种,一种是喹硫平,另一种是奥氮平和氟西汀的复合制剂。然而,大多数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都使用抗抑郁药物控制双相抑郁,尤其是当患者要求用这类药物来减轻他们的“抑郁症”。  相似文献   

4.
众多研究显示双相障碍的治疗趋向采用心境稳定剂(锂盐和丙戊酸钠)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氯平、喹硫平、齐拉西酮)治疗.可增加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本文就心境稳定剂联合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疾病感知和治疗信心在双相障碍自我报告药物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120例双相障碍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Morisky自我报告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评估服药依从性;采用药物信念问卷(BMQ)评估治疗信心,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价疾病感知。运用Pearson分析疾病感知和治疗信心与双相障碍自我报告药物依从性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双相障碍自我报告药物依从性的因素。结果:32例(26.67%)MMAS得分<6分,其余88例(73.33%)MMAS得分≥6分;病程≥5年者MMAS评分较病程<5年低,接受情境式交往训练者MMAS评分较未接受情境式交往训练者高(P<0.05);双相障碍自我报告药物依从性与疾病感知呈负相关(r=-0.605;P<0.05),与治疗信心呈正相关(r=0.874;P<0.05);疾病感知对自我报告依从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54;P<0.05),治疗信心对自我报告药物依从性具有显著正向预测(β=0.720;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治疗信心和疾病感知可对自我报告药物依从性造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双相障碍不同临床症状、不同药物疗效的分子遗传学背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双相障碍不同临床症状、不同药物疗效的分子遗传学背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张三 《上海精神医学》2011,23(3):175-177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以往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躁狂或轻躁狂症状,然而由于双相障碍患者处于抑郁状态的时间远多于躁狂或轻躁狂状态,近期更多关注的是双相抑郁状态。很多双相障碍患者持续存在阈下抑郁症状。然而,有关双相抑郁药物治疗的循证依据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1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比较。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6和8周末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3.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非典型药物组的不良反应较典型组少,药物依从性较典型组高。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发现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常常同时存在,虽然二之间的具体关系尚在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阶段,但已有研究显示,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是双相障碍患最常见的共病形式。Boylan等研究发现,至少有55.8%的双相障碍患和一种焦虑障碍共病,大约31.8%的双相障碍患与多种焦虑障碍共病。根据DSM-Ⅳ的分类,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PD)、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anxiety disorder,GAD)、恐怖障碍(phobia disorder)、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Boylan等指出双相障碍与上述几种类型的焦虑障碍的共病率分别为20.8%、30%、7.8%~47.2%、3.2%~35%、40%。有研究指出双相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时焦虑障碍对双相障碍的病程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与焦虑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较无焦虑障碍共病的双相障碍患发病年龄会提前3~4年;与焦虑障碍共病增加了双相障碍患的自杀行为和物质滥用的发生率;与焦虑障碍共病降低了双相障碍患的生活质量,对患的家庭、工作和社会功能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加大了治疗难度,也加重了患的经济负担。有献报道双相障碍Ⅰ型较双相障碍Ⅱ型与焦虑障碍共病率高,即双相障碍Ⅰ型患更易伴有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1.
以抑郁为首发的双相障碍患者往往进行抗抑郁治疗,很少联合应用心境稳定剂[1],致使很多患者转躁.重性抑郁障碍(MDD)和双相障碍在最新的DSM-5中是两种并列的主要心境障碍,近年来随着新的抗抑郁药不断出现,使大家对MDD的关注相对较多,国外有资料显示,双相障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多达40%,平均延误诊断7.5年,约1/3患者因为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MDD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后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变化更为复杂,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预后效果更差,抗抑郁治疗易转相,故而有效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本文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药物治疗的新发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提高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认识和药物治疗水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以往更多的兴趣集中在双相躁狂和单相抑郁的急性期和长期治疗上,而对双相抑郁的研究则较少。但在临床实践中,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更为复杂,长期治疗的时间也远长于躁狂。近年来通过对双相抑郁的研究发现,临床上常出现由于对双相抑郁的诊断意识低而引起的误诊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起病年龄较早、患病率较高,但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患者预后往往较差。目前,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选择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药物的适应证、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以期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碳酸锂合并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碳酸锂合并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典型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组,51例)治疗,随访1年。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8、12个月末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典型组和非典型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在12个月末依从性优于典型组(P<0.05)。结论碳酸锂合并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但后者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相障碍(BPD)患者围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期用药情况及药物重整.方法:收集采用MECT的BPD患者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用药信息,依据《成人择期非心脏手术术前评估指南》、《电抽搐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和《双相障碍防治指南》,临床药师评价患者围MECT期用药风险因素,并提供相关用药建议进行药物重整.结果:300...  相似文献   

16.
妥泰(TPM)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复杂。临床上除以单药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癫痫外,在双相情感障碍、偏头痛等多种疾病治疗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TPM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喹硫平控制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双相情感障碍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轻.在治疗双相障碍方面,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情感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方案,既可以较快地控制躁狂,还有预防复发、防止转相的作用[1].本研究分别将喹硫平、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双相障碍是一种易反复、高致残的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生物节律紊乱会影响双相障碍患者的睡眠、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功能,与其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作用机制也有关。因此,生物节律可能成为双相障碍病理机制和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用药,也用于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等其它精神疾病的治疗。但因其明显的代谢紊乱不良反应而严重影响其依从性及疗效。早在1956年BettieHiles首次报告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可引起高血糖,但因  相似文献   

20.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疾病 ,病程复杂 ,治疗棘手 ,本文综述了双相情感障碍药物治疗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