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综述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药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药理学角度探讨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功能的可能机制,通过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多部位、多层面和多靶点地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5.
6.
血竭总黄酮对实验性静脉血栓及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血竭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及ADP、PAF诱导的大鼠和兔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腹主静脉造成的静脉血栓模型。结果:血竭总黄酮(160mg/kg,80mg/kg,40mg/kg)灌胃对大鼠实验性静脉血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百分率分别为73.53%,65.77%,39.75%),对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 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血竭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抑制静脉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与活化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每天3次。检测2组用药前、用药后24 h、用药后48 h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栓素A2水平。结果治疗48 h后,治疗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栓素A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活化。 相似文献
8.
桃红四物汤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TSD)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旋转玻球法测定血小板黏附率;比浊法测定ADP,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建立血瘀模型,RIA法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ELISA法测定血浆VWF,GMP-140含量。结果:TSD能有效降低大鼠血小板黏附率,对ADP,Adr所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于血瘀大鼠,TSD显著降低血瘀大鼠血浆中TXB2,VWF,GMP-140水平,有增强6-keto-PGF1α血浆水平的趋势。结论:TSD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活化的作用,且显示出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西部中医药》2021,34(8)
目的:探讨中药三七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的作用机制。方法:征集10例志愿者,每日口服三七3 g,连续服用5日。比较服药前后经由胶原(collgen,COL)、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MAR),比较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结果:与服药前相比,MAR在第3、6日均显著下降(P0.05),服药后第6日血浆VWF:Ag和P-选择素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服药后第6日,TT、APTT、PT均延长(P0.05)。结论:三七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的作用起到抗血栓的作用,兼有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系统虚拟药理学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药效物质基础,对该复方作用效应在分子网络层面上进行探析。方法:选择了16个血小板聚集相关靶点,构建该组方化学成分分子数据库,探讨数据库分子与血小板聚集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该组方与16个血小板聚集靶点均有一定的潜在协同效应;并应用药理学实验对部分数据进行了验证。结论:本实验从分子层次上阐释了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系统药效物质基础,为该组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寻找血小板聚集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体外纽61例和体内组8例的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穿心莲提取物对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在体外,这种作用的程度稍强于川芎嗪、潘生丁注射液。穿心莲还可增强纤溶系统活力。 相似文献
13.
14.
七种水蛭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七种水蛭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医蛭、菲牛蛭、湖北牛蛭在两方均有明显的作用。尖细金线蛭与宽体金线蛭的水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尖细金线蛭与光润金线蛭抗凝血作用较好,而宽体金线蛭、尖细金线蛭和光润金线蛭的超声提取物则表现促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芦丁对家兔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血小板聚集、5-羟色胺(5-HT)释放、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比浊法测定家兔洗涤血小板(WRR)聚集率,邻苯二甲醛(OPT)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HT含量,以Fura-2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小板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芦丁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AF(9.55×10^-9mol/L)诱发的WRP聚集、5-HT释放作用,IC50分别为0.73、1.13mmol/L;同时68.3、274、545μmol/L芦丁剂量依赖地抑制PAF(4.78×10^-9mol/L)引起的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增高。结论:芦丁可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5-HT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抗血小板聚集的中草药药理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促凝物质,致血栓形成,会导致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在我国,系统地研究中草药,特别是活血化瘀药对血小板形态、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探讨,开始于70年代初期.大量实验表明,不少药物可以抑 相似文献
17.
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瓜蒌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追踪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IR、^1H—NMR、^13C-NMR、MS等波谱分析手段研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5,5‘-双氧甲基呋喃醛(Ⅱ),N-苯基苯二甲酰亚胺(Ⅲ),4-羟基-2-甲氧基苯甲酸(Ⅳ),4-羟基-烟酸(Ⅴ),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Ⅳ、Ⅵ、Ⅵ均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核黄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核黄素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剂量核黄素有显著扰血小板聚集作用,且强于阿斯匹林,二组比较Ptmax和PtK有显著差异;此外,核黄素还具有明显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核黄素作为冠心病的预防药物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评价58种活血化瘀类复方中成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探究其用药规律,为抗血小板现代中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使用高通量微孔板比浊法检测药物对由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有41种活血化瘀类复方中成药能不同程度(药物血小板抑制聚集率达30%~98%)的拮抗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中有18种药物对诱导剂具有选择性。受试药物中,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较高的复方多含有丹参、川芎、红花、三七、冰片等药味。活血化瘀类复方中成药多配伍补虚药、开窍药、止血药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结论:活血化瘀类复方中成药可通过抗ADP和抗凝血酶的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复方中配伍"理气"、"补气"、"开窍"等功效的药味或可增强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粘附、聚集以致血栓形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我们采用比浊法测定了50例健康人及1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并观察了长白山产黑木耳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