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卓权老师治疗小儿积滞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权是广州中医学院儿科副教授,行医四十多年,对治疗小儿积滞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卓老曰:小儿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体,故小儿患病以风、惊、痰、积为多见。《幼幼集成·伤食证治》云:“小儿之病,伤食最多”。现将卓老治疗积滞的经验,简介如下: 积滞一证,它的临床表现虽与伤食、疳证有所不  相似文献   

2.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为祖国医学对小儿“乳哺”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后人常用以作为合理喂养小儿的保健方法之一。祖国医学对小儿喂养的论述,内容是很丰富的,如元代的《活幼心书》中说:“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明代的《幼科发挥》中说:“乳多则饱,乳少则饥,饥饱之伤,内因也”;“节其饮食,则不伤饥饱矣”;《幼科证治准绳》中亦说:“乳后不得便与食,哺后不得便与乳”。由于小儿肠胃娇嫩,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必须在保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基础上,规定乳食的时间、次数、食量及种类等,这就是“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的  相似文献   

3.
”脾常不足”是古代医家对小儿体质的特点长期观察中,概括总结出来的生理病理特点之一,始见于明万全氏所著的《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实践证明,其在临床上确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作用。万全说:“小儿血气未充……肠胃脆薄……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育婴家秘》)。又说:“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肠胃薄弱,谷气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幼科发挥》)指出脾常不足,实因脾气不足。  相似文献   

4.
小儿发病以危急重症居多,这是因为小儿性禀“纯阳”而易于化热,“肝常有余”而易于动风,“脾常不足”而易于吐泻,“脏腑娇嫩”而易虚易实的缘故。是故小儿发病,“其来也暴”“其变也速”,弹指之间,变化莫测.业幼科者,如何针对小儿的发病特点,给予有的放矢的治疗,是儿科临床面临的实际问题.现将本人治疗小儿急症的点滴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运脾法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晓红 《河北中医》2003,25(12):915-916
小儿的生长 ,非气血无以立形体之基 ,非气血无以成形体之壮。而脾胃为水谷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 ,脏腑经络之根 ,被称为“后天之本” ,可见脾胃与小儿的生长发育关系十分密切 ,而小儿又具“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因此在儿科临床上调护脾胃气机之“运脾”法更为常用且有效。1 小儿脾胃特点与疾病的关系中医学认为 ,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属“稚阴稚阳”之体 ,无论在物质基础 (阴 )与生理功能(阳 )等方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明代儿科医家万密斋经过长期临床实践 ,不断总结 ,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说。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中说 :“脾不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小儿肝常有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峰  郝东阳 《陕西中医》2001,22(7):446-447
1对小儿肝常有余的认识 小儿机体柔嫩,气血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患病之后,易见高热、风动之症,故历代医家提出了“肝常有余”之说,这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 “肝常用余”之说最早见于朱丹溪《丹溪心法》,但他提的“肝常有余”是从病理的角度出发的、而我认为还应该是一个生理性的概念。例如明代万全就认为“肝常有余”乃是“本脏之气”,清代陈修园也说小儿“肝常有余”,这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发育,他的机体与活动功能都向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年龄愈小,发育愈快,生机旺盛,最富于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本文对通常所说的小儿“肝常有余”的论点从下列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对小儿“肝常有余”的认识小儿机体柔嫩,气血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患病之后,易见高热、风动之症,故历代医家提出了“肝常有余”之说,这是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肝常有余”之说,最早见于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但他的“肝常有余”之说是从病理角度提出来的。笔者认为此说还应是一个生理性的概念。例如明代万全就认为“肝常有余”乃是“本脏之气”。清代陈修园也说:“小  相似文献   

8.
明末医家喻嘉言,学验俱丰,论著亦富。在其所著《寓意草》中载有他对幼科的医论与治案多则,见解新颖,方药独特,不仅于后世儿科有着重要影响,即在今天仍具一定参考价值。兹不揣浅薄,列举数端如下。外邪需祛开门逐盗喻氏谙熟小儿体质特点,指出“小儿初生,以及童幼,肌肉筋骨脏腑血脉,俱未充长”;缘于此故,则其腠表薄弱,外邪易犯,而临证属伤寒者甚多。乃反复强调:“小儿之腠理未密,易于感冒风寒”;“小儿易于外感,易于发热,伤寒为独多。”从而批评了当时流传的“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的偏见。进而喻氏指出,风寒之邪,伤于太  相似文献   

9.
李富汉 《新中医》1992,24(3):2-3
“脾常不足”学说为明代幼科名家万密斋所创立,是对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吾师李学舜老中医,临证三十载,学验俱丰,治疗幼疾,尤重脾胃,对万氏“脾常不足”之说,颇为推崇。尝谓:“历代儿科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 ,脾常不足 ,无论感受外邪 ,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寒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幼幼集成》中曰 :“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盖胃为水谷之海 ,而脾主运化”,“若饮食失节 ,寒温不调 ,以致脾胃受伤 ,则水反为湿 ,谷反为滞 ,精华之气不能输化 ,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小儿腹泻的病症可根据病因、粪便性状与症状表现分为伤食泻、风寒泻、脾虚泻和湿热泻 ,进行分辨寒热 ,审察虚实 ,辨证施护。1 伤食泻本症常由于饮食不节 ,乳食积滞所致 ,症见脘腹胀满 ,腹响或腹胀满 ,泻后痛减…  相似文献   

11.
韩雪  葛国岚 《光明中医》2012,27(3):564-565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比成年人相对较重.而小儿形气未充,“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足,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择食不辨优劣,寒温不能自调,易致积滞,伤及脾胃,正如《素问·痹论》讲“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乃中焦枢纽,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气血生化无力,继而累及他脏,诸病丛生.清代沈金鳌强调:“小儿之病,多由乳食未化,即或六淫相干成疾,亦必兼宿食”.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强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故调脾胃者,医中之王道也”.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诸多儿科疾病的发病均与食积有关,从食积论治一些儿科疾病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12.
<正> 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在《幼科发挥》中对胎毒的论述甚详,下面笔者就此作一初步探讨。1.病因病机万氏认为小儿病大多因胎毒所致。如《胎疾》:“儿之初生,有病多属胎毒。”《原病论》:“大抵小儿之病,大半胎毒,而小半于伤食也,其外感风寒之疾十一而已。”何为胎毒,《胎疾》:“胎毒者,精血中之火毒,即命门相火之毒。”《心所生病》:“父母命门之中,原有伏火。胚胎之始,儿则受之,既生之后,其火必发为痈疽丹疹癣一切恶疮,名曰胎毒者,是也。”胎毒是因从火而生的,常  相似文献   

13.
小儿生理病理有其独特之处。明代医家万密斋首次提出了“脾常不足”说,此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特点,对于小儿的预防保健及临床诊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脾常不足是小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点所谓脾常不足,是指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由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而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所以相对地感到不足,正如万全所说:“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  相似文献   

14.
小儿当以胃气为本,以保津为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生理和病理具有一定的特点,古代医家提出了“纯阳之体”、“三有余(阳常有余、心常有余、肝常有余)四不足(阴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等基本理论。正是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所以,叶天士认为:“襁褓小儿,体禀纯阳,所患热病居多。”热病就容易损伤人体阴液,而小儿“阴常不足”,更容易受到热邪的伤害。热病伤津,故治当以保津为先。病案举例 一新生儿,初时由于受寒及喂养不善,出现腹泻、高热,服止泻退热药未痊愈。数日后,突然出现四肢抽动搐搦,发作时头及躯干急骤前屈,上肢前伸,然后曲屈内收,下肢曲屈,偶或伸直,并伴有短暂的…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热症一般指外感温热病邪、伏邪化热或伤寒传变化热所引起的发热。现代医学中不少的急性传染病起病急骤 ,并不按卫气营血的规律发病和传变渐进的 ,此类急性热症 ,发病急 ,传变迅速 ,往往不显示或一越过卫分阶段便出现气、营、血分之见证 ,同时或单独出现证候。1 小儿急性热症的辨治小儿急性热症范围广泛 ,且变化多端。《幼幼集成》曰 :“今以小儿发热 ,分为四大证 :一曰表热 ,一曰里热 ,一曰虚热 ,一曰实热。”由于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机体和功能较脆弱 ,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 ,因此 ,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传变迅速 ,且小儿“肝常…  相似文献   

16.
陈桐雨先生,幼承庭训,熟谙内难,精研儿科学验俱丰,解放后曾任福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为福建省名老中医。笔者爰将早年侍诊随笔、整理如下,罅漏之处,祈予斧正。一、扬清激浊动和相济师重脾胃,谆谆诫曰:活幼全婴,燮脾为先,“动”“和”相济,寒热勿偏。盖小儿生机蓬勃,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脾常  相似文献   

17.
小儿痉支炎是常见病之一,表现以咳嗽,哮喘为主要特征,往往缠绵难愈,每以天气变化或饮食不节而反复发作,严重地影响小儿的健康。祖国医学认为咳嗽,哮喘均属“肺”系的病变,然而《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则说:“然必脏腑各受其邪而与之,要终不离乎肺也。”。原因诸多,但不外乎是外感或内伤两方面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王忆勤 《中医杂志》2000,41(8):466-467
儿科称之为“哑科”,是因小儿“气血未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而且“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转变迅速,易生变证。朱瑞群教授学识深邃,尤其熟稔幼科诊法。先生常常教诲,为幼医者,临证识病,务求四诊合参,尤以望、闻至要,详审病因,细辨其证,才能精择其方。今将先生诊法之要列举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尤以夏季多见。《幼幼集成》中载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血,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泄泻作矣”。根据泄泻的发病机理,加之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笔者采用运脾温中为主的治疗方法,以加味四君子治疗小儿泄泻9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蛾,现代医学称扁桃体炎,为小儿常见疾患,《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积热,受风凝结而成”,家父认为.“乳蛾”一证,起病甚速,小儿乃“纯阳之体”,加之藩篱未密,卫外不固,易为时邪所袭。盖小儿“肝常有余”,感邪后极易化热化火,高热久羁则引动肝风,风火相煽,则出现壮热抽搐惊风之证。故拟家传秘方:“利咽解毒汤”。方中钩藤、僵蚕平肝熄风,配以黄芩、连翘、板蓝根、山豆根、苦桔梗清热解毒,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