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免疫学试验监测麻风复发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化疗后监测复发,是评价疗效和控制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细菌繁殖的初期,尚无明显复发症状时,仅靠每年一次的临床、细菌检查难以发现复发。为建立有效的疗后监测法,用适合现场的血清学试验和麻风菌素试验,对潍坊地区8县1658例麻风治愈者进行复发监测的前瞻性研究,以探讨免疫学试验监测复发的预测性。以PGL抗体(+),麻素反应(-)为复发危险因素,经筛检发现27例。其中危险组复发率为11%(23/210),对照组为0.28%(4/1447),相对危险度为39.5。筛检的结果反映了治愈者的免疫学状态,即愈后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消退和细胞免疫逐渐建立。MB治愈者PGL—IgM水平与麻素反应强度的负相关性提示,结合两指标不仅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对麻风菌的清除力,而且为两指标结合筛检危险对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27例复发中,多数复发时PGL—IgM水平已较高。监测中发现的7例复发,除PB复发外,余者在复发症状出现前1年半至2年半之间,已有PGL—IgM升高或持续升高。因此,对愈后时间较长、IgM水平较高,但无明显复发症状者,应予重点监测,观察PGL—IgM的动态变化。为提高监测PB复发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何合用PCR以协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1515例麻风治愈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全血滤纸干渍斑,连续5年检测其麻风菌特异抗体酚糖脂-免疫球蛋白M(PGL-IgM)。对第一年检测阳性者(281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40例)每年仅进行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B组(141例)给MDT一年,以后继续监测;阴性者为C组(1234例),每年一次临床、细菌和免疫学监测。第一年检测发现随着型别TT→LL,阳性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
白癜风是一种因黑素细胞毁损或功能障碍所致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免疫学因素在白癜风发病及进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麻风实验技术对早期麻风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新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为提高早期麻风诊断率,包括抗酸染色阴性的少菌型与纯神经炎麻风患者的诊断均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采用PCR技术检测麻风菌基因、运用新发现抗原血清学与T细胞试验对早期麻风诊断的研究进展,阐述其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白癜风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白癜风是一种由于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近几年白癜风相关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作一阐述,为进一步研究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及相关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且极少自然发生于人类以外的其它动物,所以,银屑病在免疫学方面的进展及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明确疾病的病因和机制以及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罗氏沼虾胸部神经节中,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突触前膜和后膜宽约16nm,突触间隙宽约16nm,突触小泡直径宽约37-58nm,电子密度大而且均匀,呈圆或椭圆形。第二中类型和第三种类型,在接触膜的两侧有相近的致密网物质,而且都有突触小泡。属于神经元间的机械附着。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麻风治疗除经典的MDT联合化疗外,一些其他药物也应用到麻风治疗中如:莫西沙星、二甲胺四环素和克拉霉素等。本文对治疗麻风药物种类、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带菌免疫是指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力依赖于病原体存在的一种免疫状态。已经证实结核存在带菌免疫现象。本文试从结核的带菌免疫现象和已有麻风参考文献推断麻风带菌免疫现象的存在,为麻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神经损害是麻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导致麻风患者畸残与毁形的主要原因。当前对外周神经损失程度及范围的确定仍旧依靠传导检查、冷热水感知测试和神经触诊等传统检查技术,敏感度差,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麻风外周神经损害的诊断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将综述近年来X线、MRI、超声等先进影像学技术在麻风病外周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中发生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20年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登记并终审通过的山东省所有完成MDT且在此期间发生麻风反应的患者的相关信息,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非参数Spearman秩相... 相似文献
15.
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3,他引:13
目的:分析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麻风防治工作。方法:根据山东省历年的麻风病人登记表,分析比较麻风基本消灭阶段与防治初期的流行学特征。结果:麻风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治初期比较有显著变化;新病例呈散在分布;发病年龄显著升高;少年儿童发病显著减少;多菌型病例所占比升高。复发病例在新发病例中占比升高。结论:麻风病中、高流行区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后,应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相应防治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知识知晓情况。方法:应用调查问卷对全省所有麻风存活者进行麻风知识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968份,受调查者93.08%对麻风传染源回答正确,78.62%认为可以和家人同吃同住,88.53%认为规则服药可以治愈,61.86%认为治愈后可以结婚生子,90.5%认为得了麻风只要坚持规则治疗不会发生畸残.85.33%认为得了麻风应该去当地疾控中心就诊,59.09%认为麻风不会遗传。结论:麻风受累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可尝试利用他们对高危人群和周围人群进行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7.
Cell-mediated and humoral immunity were studied in 25 children between 0 and 14 years with leprosy. Cell-mediated immunity was studied in vivo by lepromin and epicutaneous sensitization with dinitrochlorobenzene (DNCB) and T-lymphocytes and their subpopulations (T4 and T8)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Humoral immunity was evaluated by B-lymphocyte count and immunoglobulins (IgG, IgM and IgA). Along with complement, component C3 was also measured in the serum. Lepromin (Mitsuda) and DNCB responses were significantly poor in mid-borderline (BB) leprosy. The hematological profile, including T-lymphocytes, their subpopulations, B-lymphocytes, serum immunoglobulins, and C3, were found to be normal in all forms of leprosy. The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of disease and the low bacterial load may explain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陕西省老年麻风患者临床和流行病特征。方法:通过中国麻风管理信息系统(LEPMIS),对陕西省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麻风患者进行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结果: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该地区共收治新发麻风病例323例,其中54例(16.7%)≥60岁,平均年龄为67.0岁,77.8%为男性;96.3%为低收入人群,57.4%文化程度低下(文盲或半文盲),79.6%有婚史,29.6%为家内传染。70.4%查菌结果为阳性,其中多菌型比例高达83.3%。虽然确诊时存在严重皮损(皮损>5块)的患者比例高达75.9%,存在严重神经损害(神经≥2条损害)的比例高达68.5%,二级畸残的比例高达53.7%,但83.3%的患者确诊时无明显的麻风反应。结论:本地区老年麻风患者伴随严重的皮肤、神经损害及畸残风险,提示在此人群中可能存在较长的诊断延迟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2004-2020年麻风病例资料,对新发麻风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纳入了305个麻风新发病例,其中男212例,女93例,MB型麻风272例(89.2%),PB型麻风33例(10.82%)。60岁以上患者49例,20~59岁247例,20以下患者9例。100例(32.8%)有家庭内接触史。42例(13.8%)出现麻风反应,247例(81%)出现神经损害,男性神经损伤率高于女性(86.3% vs 68.8%)。218例(71.5%)出现畸残,其中II级畸残122例,I级畸残9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贵州省兴义市重复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对当地新发现麻风病人的影响.方法:收集1996~2004年新发现麻风病人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年共发现麻风病人166例,平均每年发现18.4例,年均发现率为2.65/10万.1999年首次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后3年,新病人中的2级畸残率和延迟期呈明显下降趋势,低于开展前3年的水平.两次开展消除麻风运动时的畸残率和平均延迟期均达较高水平,提示该地区虽两次开展消除麻风运动但麻风流行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重复实施消除麻风运动可促进某些流行病学指标的好转,应反复多次开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