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血栓形成部位以下肢及盆腔静脉居多,发生于脑静脉窦者较少见。产褥期者易发生于产后1~3周。我院1995年5月至2001年2月间曾收治围生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妊娠期及产褥期,多源于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少部分来自脑静脉窦,多发生在产后1~3周。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产褥期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进行了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CVST患者62例,男16例,女46例,年龄21~72岁,平均40岁;其中上矢状窦血栓24例,乙状窦血栓22例,横窦合并上矢状窦血栓12例,直窦2例,均经临床与  相似文献   

4.
晏广  李百升  祝刚  荆国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92-1494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确诊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之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本组7例病例中有3例为产褥期妇女,其余4例患者无特殊病史,7例患者头颅CT扫描均显示不同程度脑水肿,表现脑沟变窄(7例),局部脑池受压(5例)甚至消失(2例),平扫检查显示高密度三角征2例,额叶多发小软化灶3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DSA检查上矢状窦不显影2例、显影不均4例,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7例,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迂曲5例.7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生活可自理,随访3年无死亡病例,无新脑出血病例.结论早期诊断治疗可降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无合并脑出血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行肝素钙抗凝治疗是一种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产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少见疾病。我院自1984—01~1991—10共收治12例,本文对其形成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①患者年龄22岁~37岁,产次第1胎5例,第2胎5例,第3胎2例。11例足月产后发病,1例中期引产后发病。新法接生7例,旧法接生5例。10例在产后10天内发病,(发病最早在产后当日)另外2例在产后12天、14天发病,均为急性起病。②感染症状:9例起  相似文献   

6.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少见疾病,常见于妊娠晚期和产褥期,以产后一周内发病者最多。其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就我院1986—1993年收治的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及发病时间、起病形式:7例患者的年龄为22—34岁,其中22—28岁6例.产前5天发病2例;产时发病1例;产后3天发病3例;产后两周发病1例.均为急性起病、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方法对18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年龄在23~46岁。②早期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③MRI及MRV检查示:单纯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4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3例,单纯横窦1例。④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效果好。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早期临床无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行MRI MRV检查,以早期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刘颖  卢进  田为中 《首都医药》2007,(14):30-3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特点及溶栓、抗凝、扩容治疗效果。方法报告1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溶栓、抗凝治疗后疗效、随访其预后。结果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主要累及顶、额叶,可表现为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及意识障碍,多发生在产褥期。MRV磁共振静脉造影可有特异性表现。早期溶栓、抗凝、扩容治疗后很快康复。随访半年无症状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由于多种原因的血液高凝状态而引起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MRV可帮助明确诊断。溶栓、抗凝、扩容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早期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正> 上矢状窦血栓临床表现复杂,起病急,病死率高,易误诊。我院1980年以来,收治25例产后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5例患者年龄为20~37岁,其中农村妇女22例、工人2例、教师1例;初产妇7例,经产18例;新法接生5例,旧法接生17例,自然流产1例。产后感染者14例,产前子痫一例。发病时间分别在产后3~40天。均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头痛、呕吐者16例,突然昏迷、抽搐者4例,偏瘫失语2例;呆滞、精神行为异常2例,腹痛呕吐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及MR对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患者的DSA、CT以及MRI图像表现。结果 2例为上矢状窦血栓,CT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合并多发性片状低密度灶,经MRI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脑回样低T1WI、高T2WI以及高T2FLAIR信号病灶,经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增强;经DSA检查显示左侧上矢状窦的充盈度较差,且大脑皮层静脉明显减少;5例为脑梗死,经CT平扫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片状的低密度灶;经MRI检查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存在多发性脑回样低T1WI、高T2WI以及高DWI信号灶,经增强扫描显示局部存在轻度斑片状的增强;经MRS检查显示病灶区域内的乳酸峰值显著升高。结论产褥期合并上矢状窦血栓或者脑梗死的MRI以及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合临床表现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自1976年8月至1990年10月共收治上矢状窦裂伤36例(不包括矢状窦断离等),经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全部为男性,年龄6~66岁,平均24.6岁,其中16~30岁27例,占本组病例75%。砸伤29例,坠落伤4例,车祸3例。工人19例,农民14例,干部1例,学生2例。  相似文献   

12.
刘民 《江苏医药》1999,25(11):881-881
在急性颅脑损伤中,静脉窦损伤是一种并不少见的损伤类型,处理上有其特殊性,有时甚至非常棘手。自1987年至1998年,我院共收治上矢状窦损伤病人2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的1.8%,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和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9~62岁,平均32岁,交通事故9例,打击伤11例,摔伤2例。入院时计分:3~8分4例,9~12分10例,13~15分8例;术中发现上矢状窦损伤原因,碎骨电刺伤11例,位于矢状窦上方骨片移位,上矢状窦多处出血1例,过中线线型骨折至上矢状窦裂伤10例;术中发现硬膜外血肿17例,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动脉溶栓的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19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患者行MRI和MRA检查。提升平均动脉压15%并减低脑血管阻力; 动脉溶栓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9例中9例急性发病型在MRI上表现为静脉灌流区域斑状短T1、长T2高信号影。10例慢性发病型的患者MRI显示静脉灌流区域脑水肿性改变,溶栓治疗后预后良好(与急性发病型比较P〈0.05)。结论早期MRI及MRA检查对上矢状窦血栓形成诊断有重要意义; 提升脑灌注压与动脉溶栓治疗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发病在24h以内的急性型病例及上矢状窦后1/3闭塞的病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995年至今共收治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 16例 ,行各种悬吊、填塞、修补、缝扎等收到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9~ 6 3岁。车祸伤 8例 ,钝器伤 1例 ,马蹄伤 2例 ,坠落及砍伤各 2例 ,火器伤 1例。损伤类型 :上矢状窦损伤 14例 ,前 1/ 38例 ,中 1/ 36例 ,其中前 1/ 3横断 32例 ,部分裂伤 9例 ,中 1/ 3横断 1例 ,部分裂伤 5例 ,横窦损伤 2例 ,其中全断 1例 ,上矢状窦裂伤 1例。合并脑挫裂伤 7例 ,颅内血肿 6例 ,骨折 11例。手术方法 :前 1/ 3结扎 3例 ,左横窦结扎 1例 ,矢状窦吻合 1例 ,硬膜悬吊 7例 ,修补…  相似文献   

15.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是一种较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现将我院2003~2004年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矢状窦血栓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少见 ,因其病情凶险 ,病死率较高 ,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4例结合临床表现、CT扫描及 MRI所见 ,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上矢状窦血栓 ( SSS)患者 ,女 10例 ,年龄 2 0岁~ 2 9岁 ,均为生育期妇女 ,3例曾长期或短期服用避孕药 ,7例产后发病 ,分娩至发病时间为 5 d~ 30 d。男 4例 ,年龄 2 5岁~ 39岁 ,无明确服药史及诱因。1.2 临床表现  14例均以亚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 ,其中抽搐 7例 ,癫痫大发作、意识障碍 5例 ,局限性发作 2例…  相似文献   

17.
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上比较多见,其发生率目前报道不一,介于10.1%~25%之间.状窦旁脑膜瘤位于颅顶穹隆下方,肿瘤体积较小,肿瘤浸润上矢状窦的机会较多,从而较难完全切除,以致复发的机会较多[1].我科于2007年5月8号收治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经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术后22 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行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Sinpson切除分级标准,矢状窦旁脑膜瘤Ⅰ级切除37例,约占58.73%,明显高于Ⅱ级、Ⅲ级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矢状窦旁脑膜瘤多为良性,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内皮型多见,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切除疗效显著。结论显微神经外肿瘤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提高基层医院对产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水平。方法 对其中 5例行CT扫描 ,全部病例随访 3年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CT扫描显示不同程度的点、片状出血和梗塞灶。随访 3年 ,全部病例均达临床治愈。结论 产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主要靠临床诊断 ,CT扫描可做辅助诊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后一般较好 ,远期治愈率较近期高  相似文献   

20.
静脉窦血栓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窦血栓是一种少见的静脉梗死性的脑血管病 ,多有明确原因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多表现为良性高颅压 ,部分有局灶病状。致残率高。故提高对该病认识 ,及早确诊 ,正确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报 5例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期间及本院经治病人。现就 4例上矢状窦血栓和 1例乙状窦血栓患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13~ 47岁 ,平均 2 6 .8岁 ,病程 3~ 6月。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人均有高颅压症状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 ,3例有视乳头水肿。4例上矢状窦栓塞病人中 1例双上肢抽搐。 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