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颈动脉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颈动脉注射溶栓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为患者缩短疗程 ,降低住院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为远期预后及近期治疗显示出广泛的前景。方法 :对 10 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取大脑病灶侧经颈动脉为进针处 ,加压注射溶栓、抗凝、抗纤溶、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促进神经元新生的中西药物。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对照组。在治疗学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出了一个新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即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例中最常见者,约占75%-80%。死亡率较脑出血低,但病残率高,存活者中只有10%完全恢复正常,48%遗有偏瘫,22%的患者完全不能行走,24%-53%的患者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因此,AICVD的治疗值得研究和探讨,自从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人8例,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降纤酶治疗急脑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选用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观察。选择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病人90例,均经头CT、MRI证实,随机分成2组,降纤酶组及用维脑路通 丹参对照组。研究对象为发病1—7天内急性脑梗塞病人,实验组在病初用降纤酶按10u、10u、10u连3天后10u、10u、10u隔日静点共12支,对照组:维脑路通0.4ml 丹参16ml,每日一次静点,共15次,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差异。结果:降纤酶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维脑路通 丹参,3周内治愈率70%,总有效率95%,治疗后3天,与半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降纤酶具有降低血浆蛋白、抗凝溶性、降低全血粘度、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所以降纤酶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降纤酶的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8.6%和66.8%,明显优于采用复方丹参的对照组(38.6%和59.1%).结论 降纤酶能够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5.
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7例临床观察杨兴怀孟广琴陈海霞杜丽霞我院自1997年6月~12月用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例,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4例中腔隙性脑梗死21例,基底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74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7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37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3%(36/37),对照组81.1%(30/3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262例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148例,占56.49%,好转90例,占34.35,未愈4例,占1.53%,死亡20例,占7.63%。死亡原因主要为合并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等。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加强功能锻练有利于病症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报告9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与同期单用脉能液静滴治疗的89例(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P〈0.05),差异有显著性。中西医组重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3.6%;对照组重型患者总有效率为48.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恩庆  吴宣富 《新医学》1996,27(9):495-49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进展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全军神经医学中心袁恩庆1吴宣富田时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其发病又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逐渐提高,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寻求对该病行之有效的防...  相似文献   

10.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疾病,早期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但往往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使治疗不理想。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1年8月以来,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92例,其中脑梗死80例,脑出血1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使用尿激酶 ,治疗组同时还静滴葛根素注射液等 ,综合判定疗效。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同时还发现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增加脑血流的作用 ,总有效率达83 % ,包括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并发高血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血糖水平升高 ,为了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并发高血糖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从我院 1993~ 1999年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资料中筛选 12 2例 ,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2 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均经CT证实 ,且入院前均否认有糖尿病史。梗死部位 :基底节 43例 ,脑叶 36例 ,脑干梗死 4例 ,腔隙性梗死 35例 ,混合性梗死 4例。其中大面积梗死 2 2例。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两组 :高血糖组 (6 2~ 15 6mmol/L) 35例 ,男 2 1例…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可致终生偏瘫,生活不便,痛苦万分。本人收治脑血管病人不少,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净89年至今由本人经治的1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及致残率均高。因此,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治愈率的治疗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研究。我院采用超选择动脉内注射尿激酶、维脑路通及罂粟碱治疗3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2~70岁,平均59.8岁。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为偏瘫、失语及偏身感觉障碍,其中4例有球麻痹、意识障碍。本组全部经头颅CT扫描除外脑出血和新鲜脑梗塞等疾病;并全部行DSA检查证实。其中颈动脉系统闭塞30例,颈内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中医科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并降低了死亡率。我们自1998~2003年共收治了住院病人20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碟脉灵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9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我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1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碟脉灵组 )和对照组(脉络宁组 ) ,各 90例 ,进行了治疗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中男 48例 ,女 42例 ,6 4± 10 4岁 ,发病时间均在7d以内。病情轻度 18例 ,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再通方法对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30例、机械取栓组24例及联合治疗组2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将各组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A型)、心源性栓塞型(B型)和其他病因型(C型)。评估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和出血转化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 d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评估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机械取栓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出血转化比例也更高(P0.05)。机械取栓组中,治疗后,与A型、C型比较,B型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m 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更高(P0.05)。房颤相关性栓塞患者中,治疗后,与静脉溶栓组比较,机械取栓组和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均更低(P0.05),BI评分、mRS≤2分比例、血管再通比例均更高(P0.05);联合治疗组出血转化比例高于机械取栓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中,静脉溶栓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疗效最佳。而在房颤相关性脑栓塞患者中,机械取栓可能为最佳选择。联合应用疗效好于单独治疗,但出血转化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