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L12通过IFNγ起到激活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抗肿瘤效应的作用。IL18(IFNγ诱导因子,IGIF)则有加强IFNγ的释放和抑制IL10作用,并能提高患有MethA肿瘤的BALB/C鼠的存活率。而两种因子的协同作用能更为有效地参与全身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共刺激途径B7/CD28 和ICAM1/LFA1 对T 细胞活化以及B 细胞效应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建立APCTB 细胞反应系统, 用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分别阻断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 利用3 HTdR 法检测T 细胞增殖,ELISA 法测定B 细胞分泌的抗体, 用RTPCR 法检测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 B71 单抗和ICAM1 单抗均可抑制T 细胞增殖及IL2 的产生。B71 单抗可下调B 细胞抗体的产生( P< 0 .05) , 而ICAM1 单抗未见明显的抑制( P> 0 .05) 。B71 单抗和CsA 联用能阻断T 细胞增殖活性及B 细胞的效应, 而ICAM1 单抗和CsA联用则无此作用。B71 单抗能下调IL2 和IFNγm RNA 表达,B71 单抗和CsA 联用则阻断IL2 和IFNγm RNA 表达,IL4 和IL10 m RNA 仍可表达。结论 B7/CD28 和ICAM1/LFA1 共刺激途径在T 细胞活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B71 单抗和CsA 联用可导致T 细胞功能失活即无能。  相似文献   

3.
丁洁  姚坤 《现代免疫学》1999,19(6):373-374
K2〗IL10是1989年Fiorentino等首先发现的一种免疫负调因子,由Th2细胞产生,可抑制Th1细胞产生IFNγ[1]。又发现它对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等都有免疫调节作用,但IL10对原始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还很少。U937细胞是一种人原始单核系白血病细胞,代表了单核细胞分化的早期阶段[2]。本文观察了IL10对U937细胞固有和IFNγ诱导下CD14、CD11b、CD23和HLADR表达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细胞系 人原始单核系U937细胞在含10%…  相似文献   

4.
T细胞耐受的诱导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的诱导条件、无能细胞的特性及其耐受的机理。方法 抗 B71 单抗与 Cs A 联用诱导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 通过3 H Td R 掺入法测定 T 细胞增殖和 M L R, 利用 R T P C R 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 耐受 T 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比例为0 .01∶1时, 可显著抑制 M L R, 转染 B71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能协同刺激 C D3 诱导的 T 细胞增殖,不表达 B7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无此作用。 P H A、 C D3 单抗、 P M A+ A23187 可以逆转本试验所用诱导方法所致的 T 细胞的耐受状态。无能 T 细胞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不表达, 而 I L4 和 I L10 m R N A可表达。无能 T 细胞活化后,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能够表达。结论 抗原特异性 T 细胞耐受是可以人为诱导的, 无能 T 细胞细胞因子基因格局向 T H2 细胞偏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重组IL12、IL7、IL2协同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IL2与低浓度IL2协同可引起PBMC明显增殖,若在该培养体系中加入低浓度的IL2,可使这种增殖效应显著增强。如果加大IL12剂量时会产生更强的细胞毒活性,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在此培养条件下的培养上清中亦检出了较高水平的IFNγ。对培养3~14d的协同刺激细胞表型分析显示,CD56抗原阳性细胞百分率呈递增趋势,提示CD56+的NK细胞构成了产生增殖和杀伤效应的主要细胞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拟获得编码IP10 (IFNγinducible protein10) 和Crg2 (cytokine responsive gene2) 的cDNA 序列。方法: 针对IP10 和Crg2 的cDNA序列设计相应引物, 通过反转录PCR技术, 分别从用IFNγ及TNFα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及Balb/c 小鼠肝脏中, 扩增出编码IP10 和Crg2 的全基因序列, 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UC19及pGEM3Zf (+ ) 中, 通过酶切及序列测定鉴定重组载体。结果: 经序列测定证实, 重组载体含有正确地分别编码IP10 及Crg2 的cDNA序列。结论: 获得的阳性克隆分别含有306bp 和314bp 的重组片段, 为进一步对其生物学活性和配体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未活化的CD8T细胞能够被抗原和细胞因子活化,成为产生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效应细胞TC1或产生2型细胞因子IL4、IL5及IL10的效应细胞TC2。T细胞活化的初始阶段环境中的细胞因子决定着T细胞的分化方向,但它是否还决定着体内持续存在的记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性质,这在CD4T细胞已经得以肯定,而在CD8细胞尚未明确,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未活化CD8细胞来源于与B10.D2鼠回交的Clone4TCR转基因鼠的脾脏及淋巴结;APC来源于B10.D2鼠的脾脏,与流感病毒血…  相似文献   

8.
IFN-γ调节THP-1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IFNγ在增强宿主防御沙门氏伤寒菌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IFNγ对THP1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IFNγ显著促进THP1细胞及PMA分化的THP1细胞内化和杀伤沙门氏伤寒菌,并明显增强沙门氏伤寒菌诱导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增强诱导THP1细胞及PMA分化的THP1细胞产生IL12。结论:IFNγ在调节宿主单核吞噬细胞应答沙门氏伤寒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菌来源的DNA可以激活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其中非甲基化状态的CpG二核苷酸具有关键性作用 ,可以迅速地刺激免疫细胞 (包括B、T、NK和巨噬细胞 )增殖并分泌IL 6、IL 12、IL 18、TNF α和IFN γ等细胞因子。经过适当控制 ,这种作用可用于提高疫苗效能、抑制过敏反应以及提高宿主对感染原的抵抗力。为阐明CpG对人IL 6基因 (hIL 6 )转录的影响 ,研究者采用CpG刺激人RPMI82 2 6骨髓瘤细胞 ,释放IL 6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①用 1μM含有硫代磷酸酯的CpG寡核苷酸“A ” ,可使RPMI82 2 6细胞I…  相似文献   

10.
DIAGNOSINGUMBILICALCORDAROUNDNECKBYCOLORDOPPLERFLOWIMAGEDIAGNOSINGUMBILICALCORDAROUNDNECKBYCOLORDOPPLERFLOWIMAGEYangYi;WeiRon...  相似文献   

11.
对12例经病理学专家会诊、从病变上认定的淋巴结“结节病”石蜡包埋组织,应用结核杆菌DNA特异性序列片段的聚合酶链反应(M.TB-PCR)技术、BCG免疫组化(BCG-IHC)技术和抗酸染色(AF)进行了分支杆菌/结核杆菌检测。在这12例考虑为“结节病”的病例中:有1例呈BCG-IHC和M。TB-PCR两项阳性;另1例呈AF、BCG-IHC和M.TB-PCR三项阳性。研究结果提示:(1)某些结核性淋巴结炎可呈结节病样病变;(2)淋巴结结节病很可能与分支杆菌/结核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EFFECTOFDIFFERENTELECTRICSTIMULATIONONECGEFFECTOFDIFFERENTELECTRICSTIMULATIONONECGFansanZhu;BohaoChen;JiaruiLin;XiemeiLin;SuT...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18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能诱导TH1细胞等产生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及Fas配体(fasL),具有增强TH1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免疫调节功能,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抗肿瘤及抗超敏反应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它也是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肝坏死性休克的关键因子。IL18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肝Kupfer细胞产生,与IL12有许多相似的生物活性,在诱导IFNγ的产生上,两者相互协同,但作用的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4.
STUDYONMECHANISMOFTHEBIOEFFECTSOFTRANSIENTELECTROMAGNETICPULSESTUDYONMECHANISMOFTHEBIOEFFECTSOFTRANSIENTELECTROMAGNETICPULSEW...  相似文献   

15.
目的:IFN-γ是由被有丝分裂原或抗原所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所产生,它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现认为IL-12(外源性)是诱导 IFN-γ产生的强诱导剂,并可促进静息 CD4+T细胞朝向 Th1表型分化,即诱导细胞免疫。目的是为了解由PBMC产生的内源性IL-12是否在体外可诱导IFN-γ的产生及通过何机制诱导细胞免疫。方法:用抗CD3抗体、PHA、抗CD3抗体加抗CD28抗体和抗原(MLC)来检测被刺激的PBM细胞的IFN-γ的产生,同时也用IL-12和IL-12Rβ1的中和抗体来抑制IFN-γ的产生。结果:激活的人PBM中IFN-γ分泌依赖于内源性IL-12的产生,而且激活的T细胞可诱导APC细胞产生IL-12,此过程是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0L和APC的CD40相互作用而实现。结论:这些结果提示,内源性IL-12在正常宿主抗细胞内抗原的感染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某些形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发生中也起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18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8 早期称之为IGIF,主要诱导产生IFNγ,在实验中IL18 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已证实人的IL18 来源于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前体IL18 经ICE 裂解成成熟形式IL18 时才具生物活性。IL18在结构上与IL12 不同,但某些生物活性相同,并在多种功能上有协同作用。IL18 的结构与IL1β相同,而且IL18 的受体复合物是IL1 受体中的一员。实验证明IL18 具有增强宿主防御反应、抗肿瘤活性及前炎因子活性。  相似文献   

17.
THEINFLUENCESOFSMALLMOLECULESONFIBRINOGENCOAGULABILITYTHEINFLUENCESOFSMALLMOLECULESONFIBRINOGENCOAGULABILITYWangChunren;YangZ...  相似文献   

18.
AFREQUENCYDOMAINQUANTITATIVEMEASUREMENTMETHODFORBLOODFLOWVELOCITYWITHBIDIRECTIONALDOPPLERULTRASOUNDAVOIDINGDOWN-BANDCHANNELWa...  相似文献   

19.
在免疫反应的初始阶段,巨噬细胞递呈抗原后产生的IL1,可作为炎症反应的启动因子,作用于静止T细胞膜上的IL1受体IL1r,使之活化分泌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参与T细胞的免疫应答〔1〕。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utoimmunethyroiddiseaseAITD的甲状腺局部存在大量IL1基因的表达及产物,在AITD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AITD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CLT和Graves病GD。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AITD患儿体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失衡,以Th1…  相似文献   

20.
MICROPROCESSOR-BASEDSYSTEMFORMEASUREMENTOFBIOELECTRICALIMPEDANCEDURINGHEMODIALYSISMICROPROCESSOR-BASEDSYSTEMFORMEASUREMENTOF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