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开胸术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经验。对18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早期诊断,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施相应的呼吸道监护。给予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15例顺利脱机康复出院,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下呼吸道感染是开胸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5~1994年施实开胸手术289例,其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44例,经及时治疗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4例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及慢性肺部病史者40例,占90.9%。术后发生感染时间为3~10天,平均5.5天。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呼吸急促、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部出现干、湿性罗音,呼吸音明显减低。胸部X线检查共50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机械通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指标〔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吸气峰压〕、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心搏出量(CO)〕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EEP、吸气峰压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ELWI水平较对照组低,CO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可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降低ELWI水平,提高CO水平,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预防肺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04年-2014年我院确诊并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及ARDS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低于对照组96.67%;治疗后,对照组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积极预防和控制ARDS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改善GCS评分的关键,因而应对ARDS进行早期诊断,并予以关注,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2-2013年肾移植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术前术后制定呼吸功能训练计划并执行.给予心理支持.定期每半月由专职护理人员通过电话、信件、门诊复查.随访等方法负责进行术后健康宣教.结果实验组并发肺部感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在痰量和痰的性状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在改善ARDS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CU中重症感染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具体情况。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感染并发MODS患者52例,按患者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n=32)与死亡组(n=20),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器官衰竭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并发MOD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2个器官衰竭发生率高于死亡组,3个、4个器官衰竭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先以肺部为首要衰竭器官,但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患者先以循环系统衰竭的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CU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以肺部为首要累及器官,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器官累及个数及APACHEⅡ评分,判定患者预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阻断连锁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高龄急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实施系统化及传统护理。结果:治疗组术后手术后并发ARDS2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患者全部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高龄急性肠梗阻患者在没有充分肠道准备的情况下,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该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加强感染控制、切口裂开防护、应急性溃疡预防、结肠造口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  相似文献   

9.
重症急性胰腺炎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普外科收的的2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总结SAP自然病程中器官功能损害的病变规律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经验。方法:所有SAP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入科后即给予相关监测,按其MODS标准诊断程序,记录入科后不同的时间段(1,3,7,10,14 d)里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统计SAP自然病程中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本组219例中,SAP累及胰外器官损害发生率从高到低顺序为肺、循环、肾、心、凝血、脑、肝、代谢。严重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6例(21%),肾衰竭23例(10.5%),休克17例(7.7%),凝血功能异常12例(5.5%),消化道出血10例(4.6%),急性肝功能衰竭3例(1.4%),胰腺脑病2例(0.9%)。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全组病例存活190例,死亡29例,病死率13.2%。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MODS器官损害的特征为肺、肾、循环最常受累,其中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因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和休克,中西医结合防治SAP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开胸术后肺部并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开胸术后出现肺部并发感染者104例予常规处理,并予痰热清注射液、盐酸氨溴索静脉给药.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 104例经治疗,治愈64例,显效4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30%.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治疗开胸术后患者肺部并发感染.  相似文献   

11.
徐宏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55-105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并发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38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9例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另19例给予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气变化、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机械呼吸支持时间。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气指标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机械呼吸支持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整体护理在预防CABG后并发肺部感染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手法排痰预防肺部感染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21例痊愈,占65.6%,5例好转,占15.6%,死亡5例,占12.2%,植物状态1例;其中有3例(9.37%)发生肺部感染;死亡5例中有2例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弓手空心掌排痰护理手法、严格消毒管理、应用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是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临床上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和常见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至2011年,在我院死于恢复期的脑血管病住院患者5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患者的死亡因素。结果:62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中死亡51例,死亡原因分别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等。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在恢复期常见的死亡原因与急性期有一定的差异,但还是有相同一致的因素,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心肺功能、控制好肺部感染,预防脏器衰竭,以减少该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左侧开胸手术、右侧开胸手术行食管癌根治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左侧开胸手术行食管癌根治术与右侧开胸手术行食管癌根治术两组,右开胸组19例,右侧开胸手术行食管癌根治术;左开胸组59例,左侧开胸手术行食管癌根治术,分析两组在术后第1天血氧饱和度、术后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术后合并胸腔积液例数、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例数、术后15 d合并胸腔积液例数,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右侧开胸手术组术后第1天血氧饱和度97.93%、术后淋巴结清扫数目(12.86±2.12)枚、术后肺部感染7例36.84%(7/19)、术后合并胸腔积液8例42.11%(8/19)、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例数3例15.79%(3/19)、术后15 d合并胸腔积液3例15.79%(3/19);左侧开胸手术组术后第1天血氧饱和度95.59%、术后淋巴结清扫数目(5.31±1.09)枚、术后肺部感染8例13.56%(8/59)、术后合并胸腔积液10例16.95%(10/59)、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例数0例0.00%(0/59)、术后15 d合并胸腔积液1例1.69%(1/59),与左侧开胸手术相比较,右侧开胸手术术后血氧饱和度较高,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高于左侧开胸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术后15 d合并胸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侧开胸手术术后对肺功能的打击及清扫淋巴结数目方面,较左侧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是急性肺损伤(ALI)的严重阶段,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5月—2005年5月针对ARDS发病机制提出肺保护策略,治疗感染相关性ARDS19例,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患者,男11例,女8例,年龄16~74岁,年龄42.5岁。原发病:肺部感染7例,肺挫伤合并发热8例,肺外感染性休克4例。1·2诊断标准ARDS符合1992年欧美联席会议标准。ARDS满足以下条件:①急性起病。②p(O2)/FiO2≤200mmHg(1 mmHg=0.133 kPa)。③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腹部创伤9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患者AIS-ISS评分明显高于开胸或开腹手术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48h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1例。结论:对诊断明确的胸腹合并伤,首先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有效循环量,进行AIS-ISS评分,积极做好手术准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胸部创伤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胸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006—2009年,我们收治重症胸外伤并发ARDS患者35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兹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治疗方法和要点。方法:对89例SAP患者在入院后先进行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递质及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胰腺外分泌、降低胃酸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多项措施在内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出现胰腺坏死灶感染、胰周脓肿及腹腔感染的12例非胆源性SAP患者行中转手术,入院3天后因非手术综合治疗无缓解的29例胆源性SAP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治愈76例,死亡13例,治愈率为85.4%,死亡率为14.6%;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腹腔脓肿感染等。结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为SAP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及时、正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期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掌握非手术或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可提高SAP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近5 a来住院行腹部术后的老年患者132例,从麻醉、手术等方面分析肺部感染的原因,从术前术后的护理分析对防治肺部感染的作用。结果本组21例(16%)发生肺部感染,全部治愈。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多,护理工作对预防术后的肺部感染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部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及体能训练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胸部开胸手术的患者860例,给予患者呼吸功能的护理和体能训练的护理等。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经过有效处理,1例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对胸部术后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和体能训练的有效护理,能够帮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