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震后1~14天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时效与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类似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整理震后14天内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等数据,并检索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系统回顾、描述性分析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时效和绩效。结果基于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为:①科学评估灾情与伤情,合理调度人力、资金与物资,以省内区域力量救援为主;②“四集中”治疗危重伤员,创造了震后14天集中治疗0死亡的新记录;③检验、丰富和完善汶川、玉树与彝良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经验,为全球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循证决策的一手证据。  相似文献   

2.
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地震应急医学救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整理“4·20”芦山地震后1月的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伤员情况等资料,同时检索“4·20”汶川地震等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此次芦山地震和5年前的汶川地震分别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和中北段,两者主震区相距87km。震级虽仅相差1级,但汶川地震时的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重伤人数和迁徙人口分别是芦山地震的40、23、353、853、27、14和51倍。②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人力调度更快速,在黄金72小时内,医疗卫生人力峰值集结87.62%,远高于汶川地震时的56.06%。③物资调度更合理:准确信息指导下按需调配,物资使用率明显提高。④医疗救治更科学:“四集中”救治危重症;抢救生命与恢复功能同步;医疗救治与身心康复同步;救治与证据生产、转化同步。⑤医疗机构和服务恢复更及时:震后26天,21个受灾县96.7%的原公办县乡医疗机构(440/455家)在原址恢复诊疗业务。结论充分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实现了准确信息指导下的医学救援,准确需求指导下的物资调度,准确伤情评估下的危重症治疗和早期身心康复。因而震后1月医学救援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震后20天危重症集中治疗实现零死亡,早期介入身心康复加快功能重建,促进其回归社会,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汶川经验,为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积累了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3.
玉树汶川震后3月医疗救援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玉树地震救援全面刷新了人类应急指挥、物资保障、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灾后重建、政策保障的救援速度和能力的纪录。本文从国家和具体救治医院两个层面比较玉树地震和汶川地震震后3月内医疗救援绩效,旨在检验和丰富汶川经验,发现共性,形成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参考,为国内外灾害医学应急救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地震灾区生态破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震后的应急指挥、救援、医疗救治和防疫工作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中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应急响应及指挥、军队及专业救援队救援、医疗救援及防疫工作和新科技救援等几个方面,看我国在灾难救援中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绩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应急医疗救援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玉树地震后1年内国家及卫生部下发的各种文件、信息通报、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卫生部、国家地震局、青海省政府、青海省卫生厅等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回顾性分类整理资料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基于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玉树地震卫生应急指挥具有以下特点:①迅速启动一级响应;②建立和完善了军、警、地一体化工作机制;③实现准确信息指导下的精确指挥.结论 作为全球罕见的高海拔地区大规模医疗卫生救援成功先例,玉树地震医疗救援补充和丰富了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可资今后国内外灾害医学应急救援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2):F0003-F0003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在主编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第一时间组织编辑人员深入四川省卫生厅、药监局、CDC;绵阳、德阳、阿坝州一线医疗卫生机构;华西医院、省医院、成都市三医院等二线医疗卫生机构和省外三线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和报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情况。从2008年第6期起,开辟“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专栏,发表系列文章和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7.
从汶川经验到玉树医疗救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地震后仅702 天在中国青海海拔4 000 米的玉树州又发生7.1 级强震。至4 月19 日12 时,已造成1 706 人遇难,256 人失踪,12 128 人受伤。作为卫生部在西部的区域性国家级医院,震后1 小时组织首批医疗队和救援物质,当天赶赴现场参加72 小时内的黄金救援。震后第2 天筹备500 万元医疗器械和急救药品运往救援现场,并组织第2 批医疗救援队集结待命。震后33 小时先后4 批次接诊空运地震伤员93 人及严重高原反应的武警官兵9 人,总计102 人。利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一手经验和循证建立完善的一套地震伤诊疗规范,四个集中,科学救治。至2010 年4 月19 日12 时,共收治地震伤员93 人,其中危重伤员54 人,完成手术58 台,无一例死亡。汶川经验在玉树地震医疗救治中更快、更好、更有效、更科学地得到应用、完善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展现国内外重症医学文献现状、原始研究与二次研究情况及研究热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重症医学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均限定为1970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1日,运用Excel 2013提取文献的基本信息,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ent 6.0分析国家间的合作关系,HistCite 12.03进行文献时间序列分析。 结果共纳入国内外文献353 882篇,有1963篇Meta分析发表,国内外均显示文献呈逐年上涨趋势,而国内文献的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2005至2017年。文献中的原始研究与二次研究都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发表数量以美国为首,但研究机构以多伦多大学为首。国内Meta分析已跻身全球第4位,但原始研究数量较少,且机构分散。国外研究集中在机械通气和脓毒症等方面,国内胰腺炎研究较多。 结论在过去的近50年间,重症医学领域研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仍是当前医学研究中的热点,欧美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国内重症医学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文献的数量、原始研究的开展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563例汶川地震伤员救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援总体情况,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病案室、急诊科、骨科及其它相关临床科室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12日8时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12日,共收治563例地震伤员,包括门诊伤员249例,住院伤员314例。其中男性287例,女性276例;中位年龄门诊伤员42(28,57)岁,住院伤员46(33,65)岁,住院伤员年龄明显大于门诊伤员(P=0.003)。门诊伤员集中在震后前3天(占73.50%),而住院伤员震后前3天不足50%。伤员主要来自都江堰市、阿坝州和彭州市;伤情分类前3位为骨科(69.3%)、神经外科(15.6%)、普外科(3.7%)。总医疗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依次为骨科、ICU和神经外科;而人均中位费用最高的3个科室分别为ICU、神经外科和肾内科。救治过程中共死亡9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住院死亡4例;含颅脑损伤8例,挤压综合征1例。结论总结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经验,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建设、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科学现场分拣与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是提高今后地震医疗救援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成翼娟  冯灵  许勤 《华西医学》2010,(8):1556-1558
目的分析国内医学期刊发表的灾害护理文献,为灾害护理证据的生产和传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1991~2010.01),收集灾害护理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7篇文献中,2008年前发表32篇(15.47%),2008年及以后发表175篇(85.53%)。文献分布于67种医学期刊,其中护理类17种98篇(47.34%),非护理类50种109篇(52.66%)。统计源期刊137篇(66.18%),其他期刊70篇(33.72%)。护理类统计源期刊收录79篇,占护理类期刊刊发数的80.61%。以经验类128篇(61.84%),理论类60篇(28.98%),研究类19篇(9.18%);内容以医疗救护类94篇(61.84%),管理类72篇(28.98%),教育类31篇(14.98%),其他类10篇(4.83%);医疗救护类文献中,未见慢性病相关文献。结论 2008年是灾害护理文献增长的分界点,统计源期刊是证据的主要来源。灾害护理文献以经验类为主,涵盖灾害医疗救护、管理及教育,需要开发灾害慢性病护理证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门诊病人心理与行为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震时、地震后群众在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变化及心理状况,以期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门诊服务。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用自行设计的《汶川大地震后华西医院门诊病人心理与行为现状调查问卷》对华西医院门诊病人进行调查。运用SPSS 13.0录入和分析数据。结果震后晃动感持续时间与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灾难经历、亲友伤亡情况等因素有关;震后睡眠质量与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灾难经历、亲友伤亡情况、晃动感持续时间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享受医疗保险者震后就医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不同文化程度者震后疫情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震时个体的应激行为与年龄和灾害经历有关;震后更关注健康,珍惜亲情和友情;震后群众心理应激反应的产生、程度及维持时间与多因素相关;震后群众风险意识增强;对华西医院医疗救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及对开展灾后心理辅导的需求强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震中阿坝州医疗救治的经验,为地震活跃带地区的灾后重建和医疗救治提供一手资料和参考。方法亲历和见证汶川地震后阿坝州震后100天内(2008年5月12日至8月20日),尤其是震后1周内医疗救治全过程,收集、整理、分析受灾情况和医疗救治工作的数据、工作模式、绩效和问题。结果全州13个县中有12县受灾,其中极重灾县2个和重灾县5个。死亡20233人,失踪7873人。卫生系统自身受损严重。灾后州委、州政府在汶川重灾区迅速设立5·12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医疗防疫队,整合当地资源和外援力量,迅速开展救治工作:①2008年5月12~15日州内派出医疗救援队共20支138人,州外派出医疗救援队共14支428人,抵达重灾县救治伤员316人次,到第7天救治伤员6285人次。②州内各级医疗机构投入医务人员1444人,截至8月20日一线医疗机构和医疗救治点累计收治因灾受伤门诊患病群众355579人,住院7028人次:其中汶川3490人、茂县2166人、理县689人、小金县351人、黑水304人、松潘县28人。出院人数6726人,重伤604人,住院死亡20人,转运伤员456人,实施手术2703台次,完成心理治疗4630人次,出动救护车3435台次。结论汶川地震中阿坝州医疗救治工作成绩显著,其经验值得类似情况借鉴。今后应加强当地医疗机构人力、管理和硬件设备建设,提高其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茜  杨玲  胡秀英 《华西医学》2010,(9):1742-1744
目的了解汶川大地震医护人员参与灾害医疗救援及其灾害救援知识和技能情况。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量表于2008年9月对223位参加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的医护工作者的一般情况,及其已有的灾害救援知识技能和培训要求等进行调查。结果 96.9%医护人员在灾害中实施医院救护,3.1%为现场救护,仅有51.1%~61.0%的医护人员参加过灾害相关训练,28.7%参加过救护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不具备灾害救援知识和技术,97.3%的人员将来愿意参加灾害救护工作等。结论对于灾害救援,医护人员多数实施医院救护,部分参与灾害救援医护人员救援知识和技术缺乏,需要进一步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不同时段地震伤员在我院急诊科停留时间,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分检地震伤员中的作用,为救治特大灾害伤员积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至5月15日14时27分汶川地震伤员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救治停留的时间,并分为震后24h内、震后24~48h和48-72h三个时段进行比较。结果震后72h内我院收治伤员536例,其中24h内收治伤员207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129min;24—48h收治伤员104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97min;48~72h内收治伤员226例,伤员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86min。第一个24h与第二个24h和第三个24h比较,地震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个24h和第三个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建立建全急诊绿色通道,对加快应急状态下伤员救治处理有重要意义。结论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绿色通道,使地震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不断缩短,保证伤员尽快得到专科处理,为抢救危重伤员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灾后四川省的卫生防病工作,为今后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后的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工作档案资料。结果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卫生防病工作采取卫生防病与医疗救援同步、卫生防病关口前移、全覆盖下狠抓防控重点、卫生防病规范化、长期化等几大策略,使卫生防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结论汶川地震后,四川省的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策略正确、措施有效,值得在今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卫生防病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ICU伤员救治的护理经验和模式,探讨ICU在灾害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发生后华西医院ICU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救护经验和模式,并以汶川地震为例阐述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大型综合性医院ICU如何快速扩展大规模紧急重症护理能力,优化护理资源的利用.结果 汶川地震期间华西医院ICU共收治危重地震伤患者142例,死亡率9.86%(14/142),芦山地震期间收治74例,死亡率0%.有效救治空间和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拓展和分配.结论 ICU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灾害护理已经成为重症护理新的领域和组成部分,ICU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演练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861例汶川地震住院和死亡伤员伤情与死因,为今后完善和健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机制和建立国家级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处系统收集震后至7月23日止收治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截至7月23日,共收治2728例地震伤员,其中急诊伤员872例,住院伤员1856例。住院伤员男性974例,中位年龄43岁;女性882例,中位年龄46岁。伤员入院时间集中在震后2周内(占82.4%),震后第8天住院伤员数达峰值976例;伤员出院时间集中在震后第9-18天(占60.2%);伤员来源最多的3个地区为德阳市、阿坝州和都江堰市。入院诊断前3位损伤依次为骨折(54.84%)、颅脑伤(含头面部外伤)(9.81%)和胸腹部伤(含脏器伤)(7.54%)。共死亡33例,其中院前死亡5例,急诊死亡1例,住院死亡27例。结论建立我国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应急预案,是今后再遭遇特大灾害时提高医疗救援的应急反应速度、搜救能力,改善现场伤员分拣和外送、转运流程,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资源的重要保证。全面总结华西医院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指挥和救治经验,可为国家建立区域性医疗中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四川省卫生应急救援成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总结和反思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各类巨灾的卫生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统计数据、专报、座谈会资料和相关评估报告,采取头脑风暴法、问卷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迅速组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保障组,在极短时间内建立部省间、部门间、军地间协调机制,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卫生应急救援行动。②水陆空三进,“黄金72小时”内实现3.58万名医疗救援人员大集结和重灾县医疗救援全覆盖,采取“四集中”、“伤员大转移”等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③坚持早期、科学、规范,狠抓防病重点环节,灾后两周实现乡、村和灾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④全力组织灾区医疗物资保障供应,做到科学快捷、透明公开,实现单月的药品器械调配量达到平常一年总用量。⑤分两阶段推进灾区医疗卫生功能恢复和重建,10月中旬实现灾区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和监督执法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四川省卫生应急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科学防控、攻坚克难,取得了抗震救灾卫生应急救援的阶段性成果。深刻反思存在的不足,在应对巨灾方面还需从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医药物资储备和队伍装备、学科建设和预案完善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