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详述了黄疸的理、法、方、药,并提出“但利其小便”“当下之”等治疗原则.现代医学从胆红素的产生、代谢、排泄机制论述了黄疸的形成,中医下法能有效阻断肠肝循环、减压、促进胆汁排泄及肝细胞再生,是中医药治疗黄疸的关键.中医下法治疗黄疸能迅速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运用下法时,不能仅限于有“下之之证...  相似文献   

2.
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仅是论治温病大家,对内伤杂病的诊治亦有颇多创新与经验,为后世众多医家所遵崇.叶氏针对黄疸,首创分消三焦湿热法,尤其重视顾护脾胃,反复提出疸证宜慎用攻下法,对临床指导价值颇大,但少有人重视.笔者结合肝病临床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3.
天灸诌议     
天灸又名自灸 ,以后发展为现代的穴位敷贴疗法 ,是指用某种药物涂敷于穴位上 ,使患部皮肤起泡或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 ,从而达到灸疗目的的一种灸法。早在宋代王执中所著的《针灸资生经》中就有记载 :“乡居入用旱莲草椎碎 ,置在手掌上一夫 ,当两筋中 ,以古文钱压之 ,系之以帛 ,未久即起小泡 ,谓之天灸 ,尚能愈疾。”天灸所用药物多为刺激性的中药 ,近人也有用西药的 ;大多数都是用单味药 ,也有复方的。《中医灸疗集要》中就收集了有 44种之多 ,其中常用的有 :蒜泥灸、白芥子灸、斑蝥灸、毛莨灸、早莲草灸、白胡椒灸、甘遂灸、威灵仙灸、吴…  相似文献   

4.
1对血糖进行控制 临床经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通常涵盖以下类型:第一,磺脲类药物:通常降糖过程能够有效减轻胰岛素的分泌。第二,双胍类:通常使用在胰岛外组织,阻止肠壁对葡萄糖的消化,阻止糖异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程德华教授自拟祛斑汤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程老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符合条件的黄褐斑患者38例,给予自拟祛斑汤口服,每日2次,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9例(50%),总有效率为95%,无效2例(5%),患者最快显效的时间为3周。结论:程老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正> [例一]杨××,女,10岁。1962年6月3日就诊。壮热不退,已有1周(39.5~40℃),神志昏迷,狂妄不安,便结5天,矢气频转,手足掣搐,汗少溲赤,两脉数实,舌苔黄腻。是阳明经腑实热。拟通腑结,下实热。川朴3克,生枳实6克,西锦纹9克,元明粉(冲入)6克,紫雪丹(化服)3克。1剂药尽,神志仍昏,大便未下,汗出较多,小溲赤涩,脉象同前而舌绛苔燥,为实热逗留肠胃,势已化火化燥。改用白虎加味以透邪清热,生津润燥。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6克,生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诌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芎嗪(1igustrazine),化学名为2,3,5,6-四甲基吡嗪,简称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我国传统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同时又可理气、疏风止痛的中药川芎的一种生物碱。自分离提取继而人工合成制成中药注射液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城乡广泛应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性疾病,部分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皆获得一定效果,尤其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深受医患的推崇,成为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川芎嗪的临床应用范围之广,在其他中药制剂尤其是有效成分单一、且能人工合成的中药制剂中,尚不多见。究其原因,在于其有多方面的良好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
呕吐,因其成因不同而治法甚多、如外邪犯胃、用解表和胃法;食滞内停,用消食和胃法;痰饮内阻,用化痰和胃降逆法;肝气犯胃,用疏肝理气和胃法;脾胃阴伤,用养阴和胃法,脾胃虚弱,用健脾和胃法;等等。惟用下法治疗呕吐、常被认为是禁忌,盖因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呕吐禁用下法之说,如204条明确提出:“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历代医家多奉为圭臬,不敢越规。如成无己随文衍义解释说;“呕者,热在上焦,未全入腑,故不可下。”  相似文献   

9.
川芎嗪的药理作用诌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川芎嗪 (ligustrazine) ,化学名为 2 ,3,5 ,6 四甲基吡嗪 ,简称四甲基吡嗪 (te tramethylpyrazine ,TMP ) ,是我国传统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同时又可理气、疏风止痛的中药川芎的一种生物碱。自分离提取继而人工合成制成中药注射液近三十年来 ,在我国城乡广泛应用。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肢体血管性疾病 ,部分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疾病 ,皆获得一定效果 ,尤其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疗效深受医患的推崇 ,成为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中药制剂之一。川芎嗪的临床应用范围之广 ,在其他中药制剂尤其是有效成分单一…  相似文献   

10.
湿疹即中医所言的湿疮。中医认为本病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之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西医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症见疮面渗出、丘疹、水疱、潮红、瘙痒剧烈、苔藓样变,病情缠绵反复。  相似文献   

11.
“耐受为度“诌议针灸临床,时常有"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的提法,成为一种运用针刺和艾灸治疗产生良好疗效的必要分寸和标准状态。慎思之,笔者愿于一点浅随之见求正于同道。《素问》曰:"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获得性、全面性及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就其病机,现代医家多责之于先天之本亏虚,并以补肾为主要治疗原则。本文以当代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为基础,从历代临床文献及现代实验角度就从后天之本论治AD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强调临床中医者应兼顾先、后天之本,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AD治疗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茯苓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能,无论在补益或解表剂中均为要药。以往对其饮片的加工很有讲究,规格有胶片、平片等等。1985年版《药典》则规定切厚片。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规定切厚片或块片。二者在炮制通则中规定厚片为2~4毫米,块片规定为8~  相似文献   

14.
阳明剑 《光明中医》2003,18(5):49-50
心脑血管病是中老人较普遍的疾病 ,据专家统计 ,去年全世界死于心血管病是 1 5 5 0万人 ,占总死亡的 1 4,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笔者临床发现 45岁以上的人 ,占百分之六十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 ,面对这些情况深感忧虑 ,研制了一套系统的防治方法。常见的心脑血管病有 :胸痹、胸痛、心悸、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衰、冠心病、脑血管硬化、脑血栓、血管神经头痛、头痛、头昏、眩晕、高血压、高血脂等。主要症状 :头痛、头昏、眩晕、麻木、脚痛、乏力、多尿、健忘、失眠、多梦、胸痛、胸中不适、心悸、心律失常等。脉象 :弦紧、弦数、弦涩、…  相似文献   

15.
军护工作应适应新军事变革和疗养院体制编制调整新形势,本文从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服务理念入手,结合实际体会讨论了改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内涵发展是中医养生康复的核心,外延建设是围绕学科发展而不断补充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内涵建设方面应该明确内涵定义,从相关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等方面着手,从服务对象、服务场所及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拓展是外延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楚的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对于规范学科构建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梳理其现存问题并对展望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形成丰富的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体系并将其理论和实践推到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笔者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采用下法治疗呕吐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53岁,平均31.7岁;病程1~4天,急性胃炎4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急性黄疸型  相似文献   

18.
曾××,女,42岁。1984年4月2日初诊。因食腊肉后突发呕吐,满腹胀痛,拒按,大便未行两日,偶有矢气,小便灼热而黄,口燥而不渴,苔黄而干,脉沉紧有力。此乃太阳结胸、阳明腑实合病,饮热、燥屎为患。用逐饮泻热、通下腑实法。投大承气汤加甘遂:  相似文献   

19.
循证治疗因其科学性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循证治疗与祖国医学相结合是中医临床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通过自己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和临床实践的认识,对中医脾胃病症的循证治疗提出自己的观点,使脾胃病症的治疗有理可据,有规律可循,增加其治疗的规范性,临床的可操作性,疗效的稳定性、可重复性,体现了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科学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思路和流程,对丰富祖国医学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有现实意义,不揣浅陋,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韩华刚 《光明中医》2014,29(12):2621-2622
循证治疗因其规范性、科学性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循证治疗与中医学相结合是中医临床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通过自己对中医学理论的理解和临床实践的认识,对中医肺系病症的循证治疗提出自己的观点,使肺系病症的治疗有理可据,有规律可循,增加其治疗的规范性,临床的可操作性,疗效的稳定性、可重复性,体现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科学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临床思路和流程,对丰富中医学理论和提高临床疗效有现实意义,不揣浅陋,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