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所谓辨证,是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刘疾病的本质作出认识和判断,从而得出“证”的概念,为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可见辨证所确立的“证名”,实际是中医对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诊断。诊断的正确与否,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前提,因而探讨“证”的命名规律,将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行中医教材中,温胆汤常被解释为清胆之用,方证原来的胆寒证也被解释为胆热证,导致真实的胆寒理论丢失又与清胆、泻胆的方证相混淆,古方明确的胆寒被错解为胆热,使当今临床不能正确认识胆寒的病例,使得每有胆寒的病人被反复误诊的情况,因此,本文仅就这一理论进行回顾探讨,以求阐明被误读的  相似文献   

3.
<正> 温胆汤证是临床多种病中常见的证型。它的主要发病部位在胆腑,其病机是痰热内扰。其主要症状是:口苦,口粘,胸闷,苔腻,纳呆,虚烦,惊悸,失眠,幻见,幻闻,幻觉等。治疗这个证型的温胆汤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组成。能调和三焦,傍通胆气,通过祛痰化浊清热的作用,达到清净  相似文献   

4.
温胆汤首载于孙思邈《千金要方》,其《卷十二·胆腑》篇说:“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也,宜服温胆汤。”《内经》认为,胆与肝合,同属甲木,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助运化、定勇怯,所以若胆气虚怯、疏泄不及,则木郁土壅、脾胃失健、温聚为痰、蕴而化热、痰热内扰,而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等症。《千金要方》从胆腑辨证  相似文献   

5.
查阅古代医家对温胆汤方名的探究及解析,温胆汤不仅仅是一首化痰剂,其组方及方名有着其深刻含义,温胆汤调畅气机以和阴阳,阴阳和则万物安。  相似文献   

6.
7.
温胆汤首载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生姜、甘草组成,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载此方,方中减生姜用量而增茯苓一味,主治亦同。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扩大了运用范围。现将建国以来对本方的临床运用,择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临证纪实老玉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温胆汤,溯其起源,其说不一,有说源于姚僧垣的《集验方》,有说最早载于孙思邈的《千金备急要方》,然今临床所用,乃《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之温胆汤。方药组成:半夏、茯苓、枳实各9g,竹茹12g,...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由张仲景小半夏汤与橘皮竹茹汤加减化裁而成。后世《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上方加茯苓、大枣、减生姜之量为现代临床通用方。方中以半夏为君 ,降逆和胃 ,燥湿化痰 ;以竹茹为臣 ,清热化痰 ,止呕除烦 ;枳实行气消痰 ,使痰随气下 ;佐以陈皮理气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俾湿去痰消 ;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胃和则能受纳腐熟水谷 ,脾健则能化水谷精微以生气血 ,使脉络充实 ,鼓邪外出 ;又因“痰之标在肺胃 ,痰之本在脾肾”。而温胆汤中诸药多归脾、肺、胃经 ,涉及肾经 ,故诸药可循经直达病所 ,充分发挥药力…  相似文献   

10.
继承与探讨中医儿科学的学科特色,制定中医儿科学学科的规范化、标准化,确立中医儿科学诊断辩证体系的核心——“五脏证治”纲要体系,并将纲要列为表解,以便指导临床应用。在小儿“五脏证治”性能表现方面,最新提出心性为瘀、恶瘀的论点。笔者认为,新论小儿“五脏证治”纲要表解可作为中医儿科教学内容编入高等院校中医儿科教材。  相似文献   

11.
湿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证具有缠绵难愈、症状繁杂、不易辨治的特点,其成因虽与季节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先天禀赋、喜生冷油腻食物、嗜好烟酒等影响.笔者现就湿证的特点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正>肝火犯肺证一词见于20世纪90年代中医证候规范化工作开展之后。与之对应的肝火犯肺一词也是在清代文献中才开始出现,其含义既有病机的含义,又包括现在证候的含义,内涵与现在基本相似。笔者查阅历代文献,对肝火犯肺证的发展源流作一梳理并系统考证,望理其脉络,溯其源流。1规范名中文名:肝火犯肺证,英文名:syndrome of liver fire invading lung。注释:肝火炽盛,上逆犯肺,肺失清肃,以胸胁灼痛、咳嗽阵作甚则咳血、急躁易怒、头  相似文献   

13.
温胆汤临证举隅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二五三○一四︶蔡丽慧温胆汤清胆和胃,药性平和,以本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往往得心应手屡获捷效。今就笔者临证所得,辑录四则,与同道共榷。合失笑散治胸痹心痛刘某,男,50岁,干部。1987年10月诊。患者近...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临证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盛荣 《国医论坛》1996,11(6):36-36
1梅核气吴某,女,35岁,已婚,工人,1995年5月20目初诊.患者因10天前与其丈夫发生口角大怒后,心情一直不畅.近日来自感咽喉部不适,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伴恶心,胸闷,叹气,胁痛,舌淡红,首黄厚阿,脉弦滑.证属肝胃不和,痰郁气滞。治宜疏肝化痰,利气解郁.方用温胆汤加减。药用:半夏9g,枳实12g,厚朴9g,茯苓15g,陈皮9g,柴胡9g,瓜蒌实15g,川贝6g,黄芪9g,代赭石15g,生姜5片。服上方5剂后,咽中异物感减轻,但仍稍有恶心。按原方加香附9g,远志6g,又服6剂,诸症消除。按:本案患者因大怒伤肝,肝郁乘牌,仰…  相似文献   

15.
黄建西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2):565-565
温胆汤临证应用体会黄建西福建省厦门法拉总公司医疗门诊部(厦门361005)温胆汤源于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最早见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后来《三因极一备证方论》在原方基础上增加茯苓、大枣,减生...  相似文献   

16.
黄连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大枣组成,主治痰热内扰所致的失眠、眩晕、心烦、口苦等症。笔者宗其旨义,治疗多种顽疾杂病,古方新用,异病同治,获取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柯梦笔 《新中医》1996,28(10):17-18
温胆汤临证举隅柯梦笔温胆汤首载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实门。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6药组成。功能清热化痰,和胃止呕,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笔者临证应用温胆汤以痰多,呕恶,胸脘痞闷,口粘味苦,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并随热重、痰盛、风动、气郁、...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临证新用二则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430074)刘贵生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法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大枣、甘草组成,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笔者以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痰热内阻、痰郁互结、痰浊痹阻诸疾,每多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孙洁 《四川中医》2011,(9):109-110
温胆汤作为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具有温胆和胃、理气化痰之功效,现运用最广泛的温胆汤出自明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生姜、大枣、甘草八味约组成,现对其在眩晕、失眠、心悸、头痛和哮喘五种常见临床症状中运用的机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源于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之功。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笔者以本方随证化裁,治疗精冲分裂症、顽固性头痛及甲状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