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关系,本文采用M.Bond编制的防御方式问卷,简称DSQ,分别对31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3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时和住院治疗3个月后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在发病期,有攻击行为患者DSQ不成熟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DSQ中间型和成熟因子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两组病人的DSA成熟型因子分明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上与正常人的差别。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对48例精神分裂症、64例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129例健康人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神经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精神分裂症组与神经症组相比,更多使用分裂,而在其它防御机制的使用上无明显差异;神经症患者较少掩饰性。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和神经症病人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上与正常人不同,神经症病人与精神分裂症病人使用大致相同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机制的特点及性别、病程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防御机制问卷(DSQ)对唐山市开滦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人进行问卷施测,并以60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①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男性对照组比较得分有显著差异(t=3.16,3.24;P<0.01);②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01,P<0.05);③病程在10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3.40,3.49;P<0.01),病程在10年以下的患者只有中间型防御机制明显高于正常(t2=2.24,P<0.05);④精神分裂疽患者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87,3.74;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且病程越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越倾向于运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与正常人群的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机制问卷对30名抑郁症和3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并分别与30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①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及其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②抑郁症组和精神分裂症组患者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上与正常人不同,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用防御方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冲动与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以既往史和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区分攻击组(30例)与非攻击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一般临床资料、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  相似文献   

6.
不同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最高 ,本研究把攻击行为分为一般攻击行为和凶杀致死行为。前者包括打人、骂人、毁物、伤人及自伤 ;后者指在疾病期杀人致死者。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 ,使用MMPI测量 ,从而探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的个性特征。对象 一般攻击组 :入组标准 (1)符合CCMD -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 )无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 (3 )入院前后有明显的打人、骂人、伤人及自伤、毁物行为 (4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共入组 5 1例。凶杀组 :入组标准 (1)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 )无脑器…  相似文献   

7.
43名中师学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照研究结果为:两组DSQ因子分值均以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最高、中间型防御方式次之,不成熟型最低;两组因子分值比较,不成熟机制均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明显高于中师学生,而成熟防御机制均分精神分裂症明显低于中师学生,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各防御机制分比较也有差异。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社会成熟程度比中师学生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具有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患者41例(凶杀组)、非凶杀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65例(病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结果:凶杀组、病例对照组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9±0.9,5.0±1.0/3.9±0.6,F=27.04,P=0.000),投射、被动攻击、分裂、退缩、躯体化六个条目评分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病例对照组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1/4.5±0.8,P<0.05),反作用形成、同一化条目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5.0±1.4/4.1±1.4,4.9±2.6/3.3±2.0,P<0.01);凶杀组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评分高于病例对照组(5.5±0.9/5.0±1.2,5.6±0.9/5.0±1.4,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凶杀偏执型分裂症患者更多地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的被动攻击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的反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1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攻击行为评估,分为攻击组(n=62)和非攻击组(n=80)。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比较两组WCST成绩并对MOAS分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业、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攻击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高于非攻击组(t=5.193,3.926,2.419,2.983;P均0.01)。在WCST中,攻击组非持续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高于非攻击组(t=3.445,5.809,2.703;P均0.01),完成分类数和正确应答数低于非攻击组(t=-2.449,-2.468;P均0.01)。MOAS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1,0.472,0.257,0.418;P均0.01)。MOAS分与WCST完成分类数(Cc)、非持续错误数(nRpe)、持续错误数(Rpe)、正确应答数(Rc)、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5个变量指标评分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呈显著正相关(r=0.382,0.315,0.438,0.240,0.423;P均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与执行功能损害有关,伴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差的执行功能。执行功能受损可能是发生攻击行为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心理防御机制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卫生工作者十分熟悉的一个专业术语。这个专业术语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始于S Freud。 1894年在《防御性神经精神病》 (theNeuro -PsychosesofDefense)一书中 ,弗洛伊德提出防御机制同某些神经症和精神病有密切联系的猜想。 193 6年 ,他的女儿安娜 弗洛伊德 (AnnaFreud)出版了《自我与防御机制》 (theEgoandtheMecha nismsofDefense)一书 ,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防御机制的理论 ,以致防御机制已成为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的概念。时至今天 ,在心…  相似文献   

11.
以往许多作者报道,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多见于精神疾病发作的急性期,约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40~60%。其中约10%可造成自杀企图[1]。为探讨这类患者的心理机制,我们对伴抑郁症状和不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防御方式问卷(DSQ)测试。1对象和方法对象:系1998年住我院的男性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排除衰退型和残留型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对入院一周内的患者进行评分。HRSD17项总分以17分作为划分有无伴发抑郁(总分≥17为…  相似文献   

12.
心身疾病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探讨心身疾病中负性情绪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发病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心理防御方式问卷对51名心身疾病患者进行测试,并与83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心身疾病患者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特点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中间型因子分高,掩饰因子分低),且伴情绪障碍者尤为突出。结论 在心身疾病发病中介机制中,负性情绪及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习惯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心理因素。方法: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题,90项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对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测试,并与6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掩饰因子分低),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CHO)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裹(PANSS)中有关兴奋攻击行为条目评分,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有兴奋攻击行为组,30例)和对照组(无兴奋攻击组,30例),于入组时及治疗第2、4和6周末分别进行评估,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较对照组CHO水平显著低。治疗4用后,两组PANSS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及CHO水平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CHO水平有可能成为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理专业学生防御机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理专业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 采用整体分层抽样方法时484名在校医学本科生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调查.结果 心理专业学生多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5.61±0.83),升华(6.26±1.27)、压抑(6.02±1.49)、渴望(5.99±1.63)是其应用最多的3种防御机制;女生比男生应用了更多的成...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MMPI对 3 1例强迫症患者和 2 6例正常对照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 ,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 ;强迫症患者MMPI的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外显性焦虑等 9个分量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等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 ,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有关结果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师范院校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1989年版的DSQ防御机制问卷对国内4所师范院校(辽宁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112名心理专业研究生和93名非心理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专业研究生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应用频率上显著低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P<0.05),不同性别心理专业研究生在心理防御机制的4大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专业研究生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优于非心理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较非心理专业研究生更为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心理防御特征。方法 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 ( DSQ)对失眠症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 5 0例进行评定。结果 患者组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等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0 .0 1 ) ,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失眠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CRP)与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DM)的关系是近年的研究热点.CRP与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反映炎症的敏感指标,有研究提出炎症在2型DM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1].2型DM是常见的心身疾病,关于老年2型DM患者的心理学特征与CRP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报道较少.防御机制是个体潜意识水平对矛盾情境作出的反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本文通过观察老年2型DM患者CRP变化及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研究其相关关系,以期对老年糖尿病的心身相关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心理防御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不少研究表明 ,防御机制的动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1- 3] 。在过去数年中 ,国外对心理防御机制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4 ] ,早在 90年代初 ,即有研究表明 ,在青少年精神病患者这类人群中 ,防御机制的成熟度是与心理功能紧密相连的[5] 。近年来 ,国内也有了一些在正常青少年中的拓展性研究 ,如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发现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6 ] ,对初三学生的相关分析显示 ,初中生对成熟型防御机制运用较好[7] 。那么 ,对于处于人生花季雨季的高中生 ,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又有什么特点 ?为此 ,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